【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娱乐器具,特别是用于骑坐的仿生行走体。已有的仿生行走体,有如跨动式走马,需用人体的手、脚、腹、腰等配合多处使力、方能驱动,其结构较复杂,不能自动行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动力机驱动,结构简单的仿生行走体。本技术的四肢仿生行走体(参见附图),包含主体(1)、分置于主体两侧的左右前肢(33、34)和左右后肢(27、28)、主体上有动力机(3)及其传动机构,两后肢的上端分别有与主体铰联的滑槽(29、30)、中部分别与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8)两端和左右连杆(23、24)后端呈偏心在旋转方向上互为180°的铰联,左右前肢的上端分别与左右连杆前端铰联、中部分别铰联在横置的转向杆(32)两端,上端有方向盘(37)的立杆(31)下端与转向杆固联。上述动力机(3),可以是电动机,其主体上有与电动机电气联接的电源,电源可以是电瓶(4),电动机的电源也可以是市电。动力机也可以是内燃机。上述传动机构,可以是至少一级的皮带、链、齿轮传动机构。上述方向盘与立杆之间,可以有蜗杆蜗轮传动机构。上述动力机、传动机构,可以容纳在呈动物形态的主体下部的箱体形的机仓(2)内。本技 ...
【技术保护点】
四肢仿生行走体,包含主体(1)、分置于主体两侧的左右前肢(33、34)、和左右后肢(27、28),其特征在于主体上有动力机(3)及其传动机构,两后肢的上端分别有与主体铰联的滑槽(29、30)、中部分别与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8)两端和左右连杆(23、24)后端呈偏心在旋转方向上互为180°的铰联,左右前肢的上端分别与左右连杆前端铰联、中部分别铰联在横置的转向杆(32)两端,上端有方向盘(37)的立杆(31)下端与转向杆固联。
【技术特征摘要】
1.四肢仿生行走体,包含主体(1)、分置于主体两侧的左右前肢(33、34)、和左右后肢(27、28),其特征在于主体上有动力机(3)及其传动机构,两后肢的上端分别有与主体铰联的滑槽(29、30)、中部分别与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8)两端和左右连杆(23、24)后端呈偏心在旋转方向上互为180°的铰联,左右前肢的上端分别与左右连杆前端铰联、中部分别铰联在横置的转向杆(32)两端,上端有方向盘(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昊培,刘剑影,
申请(专利权)人:刘昊培,刘剑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