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8798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及其建造方法。该体系由里向外包括内装饰层、既有基础墙体层、保温隔热层、混凝土保护层,既有基础墙体层中间隔设置有用于锚固预埋件的混凝土锚固体,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中设有加强钢筋,该加强钢筋通过穿透保温隔热层的拉接件与所述预埋件相锚固。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系长寿命、防火性能良好且能保证面砖粘贴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既有基础墙体与混凝土保护层之间的连接采用分散的拉接桥连接方式,不但使各层安全可靠的紧密连接,而且可以使内、外层拉接桥的热桥效应分散,平衡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控制各组成部分的传热系数相接近,保证各部位的传热均匀,从而减小连接热桥对保温效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我国的既有建筑,尤其是2000年前建成的建筑,其能耗约为新建建筑的2 3倍, 居住环境差同时存量又十分巨大。据统计到2000年底仅北方采暖区需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就达31. 68亿m2。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建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的现实情况下,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达成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墙体占围护结构的体积最大。冬季通过外墙散失的热量大约占建筑总热量的20% ;而夏季通过外墙吸收的热量为建筑总吸收热量的30%左右。因此,在外墙保温施工方面.应首选外墙保温复合维护结构,以此减慢墙体传热速度,提高热阻值,同时减少了热桥效应,使在一个舒适范围内用较少的能量保持较长时间的室温。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我国当前建筑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常用做法是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要求进行外墙外保温。通常使用胶粘接的方法, 将保温板粘贴在墙体上,或采用钢丝或其他材料将保温板钉、挂在墙体上的方式。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处理后,再做外装饰。这种既有墙体的保温节能改造工艺,施工过程复杂,速度慢而且墙体易开裂、空鼓。保温、隔热性能较差,防火性能不好,成本高,工期长,不能保证粘贴面砖的安全,而且这类外墙保温结构的使用寿命短(25年),二十多年后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并产生维修费用,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0 70年,这样墙体与房屋的寿命就会不同步,经常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发生建筑物外表面开裂、剥落等质量问题,起不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且影响美观,在修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长寿命、保温效果好、防火性能良好的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并给出了其建造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由里向外包括内装饰层、既有基础墙体层、 保温隔热层、混凝土保护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固定在所述既有基础墙体层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沿所述既有基础墙体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混凝土锚固体,该混凝土锚固体内埋设有预埋件,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中设有加强钢筋,该加强钢筋通过穿透保温隔热层的拉接件与所述预埋件相锚固。所述保温隔热层由XPS保温板制成。所述混凝土锚固体的横向间距为1000 1500mm,纵向间距为1000 1500mm。所述混凝土锚固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为长方形,或为圆形,或为椭圆形。所述拉接件的横截面面积为20 50cm2。3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5 55mm,其强度不低于C25。所述XPS保温板厚度按当地气候条件和/或国家现行规范GB50411-2007第4. 2. 7 条中的节能技术标准进行设置。上述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既有建筑砌体上按设计要求间距开设混凝土锚固体预留孔;(2)浇筑混凝土锚固体锚固预埋件;(3)在既有基础墙体层的外侧设置保温隔热层,在保温隔热层上对应于上述预埋件的位置处预留孔洞,用于穿设拉接件,所述预留孔洞截面积之和为对应的墙体面积的0. 3 0. 6% ;(4)在保温隔热层所在位置的外侧绑扎、安装保护层钢筋,并与对应的拉接件可靠锚固;(5)按设计要求厚度喷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层,并进行养护。所述保温隔热层为XPS保温板。所述混凝土锚固体预留孔的间距和连接件的配置按照当地风荷载量值和/或国家现行规范GB50017-2003第4. 1. 1条、第4. 1. 2条中的结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保温结构体系的保温隔热性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节能要求,可减少建筑废料,还解决了目前普遍采用外墙粘贴、外挂保温层技术产生的易裂缝、空鼓、渗漏、脱落等隐患,并集保温、抗震、环保、施工周期短、技术成熟先进、造价低等众多优点于一身,适用于城镇各种形式的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本专利技术结构中既有基础墙体与混凝土保护层之间的连接采用分散的拉接桥连接方式,不但使基础墙体层、保温隔热层、混凝土保护层之间获得紧密可靠的连接,而且可以使内、外层拉接桥(拉接件)的热桥效应分散,平衡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控制各组成部分的传热系数相接近,保证各部位的传热均勻,从而减小连接热桥对保温效果的影响。3.本专利技术结构能提高保温层使用寿命,可使保温层和建筑物同寿命。4.本专利技术结构防火性能良好,可耐受300秒火焰燃烧(防火性能:A级)。5.本专利技术结构能保证粘贴面砖的安全,可满足《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l 10-2008的要求,能保证面砖粘贴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既有基础墙体层,2为预埋件,3为混凝土锚固体;4为内装饰层;5为混凝土保护层,6为加强钢筋,7为拉接件,8为保温隔热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参见图1,由里向外包括内装饰层4、既有基础墙体层1、保温隔热层(XPS保温板)8、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5,其强度不低于C25,保温隔热层8固定在既有基础墙体层1和混凝土保护层5之间,沿既有基础墙体层1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混凝土锚固体3,该混凝土锚固体3内埋设有预埋件2,在混凝土保护层中5设有加强钢筋6,该加强钢筋6通过穿透保温隔热层 8的拉接件7与预埋件2相锚固。所述XPS保温板厚度按当地气候条件和国家现行规范GB50411-2007第4. 2. 7条中的节能技术标准进行设置。上述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既有建筑砌体上按设计要求间距开设混凝土锚固体3预留孔,其横向间距为 1000 1500mm,纵向间距为 1000 1500mm ;(2)浇筑混凝土锚固体3锚固预埋件2;(3)在既有基础墙体层1的外侧设置保温隔热层(XPS保温板),在保温隔热层8上对应于上述预埋件2的位置处预留孔洞,用于穿设拉接件,所述预留孔洞截面积之和为对应的墙体面积的0. 3 0. 6% ;(4)在保温隔热层所在位置的外侧绑扎、安装保护层钢筋,并与对应拉接件可靠锚固;(5)按设计要求厚度喷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层,并进行养护。改变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的参数,可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专利技术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由里向外包括内装饰层、既有基础墙体层、保温隔热层、混凝土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固定在所述既有基础墙体层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沿所述既有基础墙体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混凝土锚固体,该混凝土锚固体内埋设有预埋件,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中设有加强钢筋,该加强钢筋通过穿透保温隔热层的拉接件与所述预埋件相锚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由XPS保温板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锚固体的横向间距为1000 1500mm,纵向间距为1000 15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既有建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砌体的保温结构体系,由里向外包括内装饰层、既有基础墙体层、保温隔热层、混凝土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固定在所述既有基础墙体层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沿所述既有基础墙体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混凝土锚固体,该混凝土锚固体内埋设有预埋件,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中设有加强钢筋,该加强钢筋通过穿透保温隔热层的拉接件与所述预埋件相锚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保刚朱军李群虎胡伦坚周倩闫长国秦明宇刘新立张晋徐桂灵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九建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