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86178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实现了金属薄板的屋面板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并克服了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各种预应力钢结构体系大多是由线型构件共同组成合理的受力体系,来抵抗荷载作用。这些线型构件包括钢索和各种钢结构杆件。这些结构的共同特点,在主体结构成型后,需要设置独立的屋面围护体系,来达到预期的建筑功能。围护体系包括传统的屋面板、轻钢屋面、金属屋面及其支撑体系。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以织物膜材建造的张拉膜结构,采用建筑织物膜材实现了将围护功能与参与结构受力功能合二为一,从这一角度来说,为预应力空间结构技术开辟了新的方向。但是,张拉式膜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由于膜材本身强度较低,尤其是抗撕裂强度差,在大跨度、大体量工程应用中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在较强风荷载作用下,膜材容易发生局部破坏从而引起整个结构的坍塌;第二,膜材弹性模量低,属于大变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变形,容易导致积水积雪,局部变形,成为结构使用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第三,膜材在建造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皱褶,影响建筑美观。第四,高强度高性能膜材往往要依赖进口,造价高,使得建筑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要解决屋面围护结构与线性结构不能共同受力的技术问题;并克服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所述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 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所述钢柱排列成圆环形,所述边梁和内梁均为环梁,钢柱围成的区域中心设置有内框架,所述内环框架由上内环梁、下内环梁和内环撑杆组成,所述下弦拉索一端与边梁锚固连接,另一端与下内环梁,其和内梁之间为平面垂直,所述屋面撑杆的底端与下弦拉索连接,所述屋面板为等腰梯形。所述钢柱排列成两列,其外侧拉有斜拉索,所述边梁和内梁均为直梁,所述下弦拉索和内梁之间为空间垂直,所述屋面撑杆设置在下弦拉索和内梁之间,所述屋面板为矩形。所述屋面撑杆两端带有叉耳,下弦拉索与屋面撑杆连接处扣有两块夹板,所述夹板通过直螺栓B连接,与屋面撑杆相对的夹板上焊接有耳板A,所述耳板A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所述下弦拉索端部带有叉耳,所述钢柱和边梁交接处焊接有耳板B,所述耳板B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所述内梁和屋面撑杆连接处焊有耳板A,所述耳板A插入叉耳内,两者通过销子固定。所述屋面板为厚度为0. 4 2. Omm的彩钢板、不锈钢或合金板。所述张拉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张拉板,角钢,承力外伸板和U型螺栓,所述角钢的水平肢相对拼在辅助张拉板的两侧,并通过直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辅助张拉板与承力外伸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承力外伸板和角钢的竖肢之间通过U型螺栓连接,所述辅助张拉板与屋面板焊接,所述辅助张拉板比屋面板厚。所述钢柱之间设置有柱间支撑,所述柱间支撑为剪刀撑、人字撑或单向斜撑。所述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结构尺寸及钢柱平面布置方式;步骤二,按确定好的钢柱平面布置方式浇注钢柱基础,并在基础中安装钢柱柱脚预埋件;步骤三,将钢柱底端与预埋件连接,并在钢柱顶面安装边梁;步骤四,在内梁设计位置搭设脚手架;步骤五,将内梁放置在脚手架顶面,并进行临时连接;步骤六,垂直内梁安装下弦拉索;步骤七,在内梁与下弦拉索的垂足处,安装屋面撑杆;步骤八,在屋面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安装厚板带;步骤九,对下弦拉索初步张拉,当测试其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的10%后撤除内梁下部的脚手架;步骤十,将屋面板搭在其两侧的厚板带上,并与厚板带铆接,其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并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进行预紧;步骤十一,对下弦拉索继续张拉,直至达到下弦拉索的索力达到设计预拉力; 步骤十二,再次调节张拉辅助装置上的调节螺母,对屋面板内的预应力进行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两种不能的结构平面布置形式,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灵活选择,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其次,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下弦索施加预拉力,可间接对金属薄板施加预应力,从而使其与下部结构构件共同受力,共同抵抗外部荷载,改变了传统屋面结构多重传力体系和相对复杂的构造做法,使得整个结构更为轻盈、简洁、现代,同时提高整个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和承受荷载的效率,是对现有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的丰富和拓展。还有,由于金属板材料强度高,性能稳定,经济性好,薄钢板材目前是我国钢材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已建有成熟的生产线和加工工艺,产量大幅度增长,产品规格型号丰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产品质量,可定型化生产,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受力构件及围护构件合二为一,可实现对材料强度的充分利用,因此,在大跨度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仓储及临时建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另外,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辅助张拉装置,可以对屋面板的状态和应力进行微调,确保了屋面板内的预应力的均勻分布。再者,预应力金属薄板在此结构体系中始终处于弹性受拉状态,能够充分利用钢材受拉强度高的特点,体现了节约材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技术发展方向。最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使较大跨度的实施成为可能,同时结构合理、施工简便,在大跨度结构中具备明显经济性优势。 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未铺设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和图2中A处详图。图4是下弦拉索和屋面撑杆连接详图。图5是屋面撑杆与内梁连接详图。图6是下弦拉索与边梁连接详图。附图标记1 一屋面板、2 —斜拉索、3 —屋面撑杆、4 一内梁、5 —边梁、6 —钢柱、 7 —下弦拉索、8 —厚板带、9 一辅助张拉板、10 - U型调节螺栓、11 一柱间斜撑、12 —承力外伸板、13 —加劲肋板、14 一角钢、15 —直螺栓A、16 —夹板、17 一直螺栓B、18 一耳板A、 19 一叉耳、20 —销子、21 —耳板B、22 —上内环梁、23 —下内环梁、24 —内环撑杆。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和图6所示,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钢柱平面布置为两列,包括结构框架、张拉索7和屋面板1,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至少两列钢柱6、边梁5、内梁4和厚板带8组成,所述每列钢柱6外侧拉有斜拉索2,所述边梁5 架设在钢柱列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12,所述内梁4与钢柱列平行,间隔设置在钢柱列之间,所述厚板带8垂直内梁4间隔设置,内梁4和厚板带8的交点底面连接有屋面撑杆3,屋面撑杆3支撑在与厚板带位于同一竖向面的下弦拉索7上,所述屋面板1为预应力矩形金属薄板,铺设在厚板带8和内梁4形成的网格上,并与厚板带8铆接,与边梁5 之间通过张拉辅助装置连接。所述承力外伸板12底面间隔设置有加劲肋板13。屋面撑杆 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7)和屋面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6)、边梁(5)和内梁(4)组成,所述边梁(5)架设在钢柱(6)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12),所述内梁(4)平行于边梁(5),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7)垂直于内梁(4)设置,其与内梁(4)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3),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7)设置有厚板带(8),所述屋面板(1)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8)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7)和屋面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6)、边梁(5)和内梁(4)组成,所述边梁 (5)架设在钢柱(6)的顶端,其内侧面上预装有承力外伸板(12),所述内梁(4)平行于边梁 (5),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7)垂直于内梁(4)设置,其与内梁(4)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3),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7)设置有厚板带(8),所述屋面板 (1)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8)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6)排列成圆环形,所述边梁(5)和内梁(4)均为环梁,钢柱围成的区域中心设置有内框架,所述内环框架由上内环梁(22)、下内环梁(23)和内环撑杆(24)组成,所述下弦拉索(7) —端与边梁(5)锚固连接,另一端与下内环梁(23),其和内梁(4)之间为平面垂直,所述屋面撑杆(3) 的底端与下弦拉索(7)连接,所述屋面板(1)为等腰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6)排列成两列,其外侧拉有斜拉索(2),所述边梁(5)和内梁(4)均为直梁,所述下弦拉索(7)和内梁(4 )之间为空间垂直,所述屋面撑杆(3 )设置在下弦拉索(7 )和内梁(4 )之间,所述屋面板(1)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撑杆(3)两端带有叉耳(19),下弦拉索(7)与屋面撑杆(3)连接处扣有两块夹板(16),所述夹板(16)通过直螺栓B (17)连接,与屋面撑杆(3)相对的夹板(16)上焊接有耳板A (18),所述耳板A(18)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拉索(7) 端部带有叉耳(19),所述钢柱和边梁交接处焊接有耳板B (21),所述耳板B (21)插入叉耳(19)内,两者通过销子(20)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英欣吴金志袁英战侯国华徐刚苏国柱王丰徐瑞龙沈斌王泽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