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85987 阅读:5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初雨收集系统、初雨储存池和初雨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初雨过滤系统包括水力旋流器、快速过滤池以及将初雨从初雨储存池泵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水泵;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与市政污水网管连接、溢流口与所述快速过滤池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初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城市城区人口聚集度高,土地利用强度大,多种排水体制并存,降雨量大,雨水资源充足,一方面面临洪峰洪涝危害,另一方面雨水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加重了城市水体水环境的恶化。分流制管网系统中初期雨水面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初期雨水量大势急、悬浮物质多、污染负荷高。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快速过滤系统处理初期雨水,但传统的快滤池存在易堵塞,反冲洗周期短,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初雨处理系统,减低初期雨水面源污染。一种初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初雨收集系统、初雨储存池和初雨过滤系统, 其中,所述初雨过滤系统包括水力旋流器、快速过滤池以及将初雨从初雨储存池泵入所述水力旋流器的水泵;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与市政污水网管连接、溢流口与所述快速过滤池连接。优选地,所述快速过滤池与所述初雨储存池为连体池,所述初雨储存池位于所述快速过滤池的下部,所述快速过滤池设有与所述初雨储存池连通的溢流口。优选地,所述快速过滤池的出水口设有阀门,用于控制过滤后的雨水回流至初雨储存池或通过排水管道排出。优选地。所述排水管道与河道或景观池塘连通。优选地,所述快速过滤池包括相互并列的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内填充的滤料为石英砂和活性炭,所述第二过滤池内填充的滤料为沸石。优选地,所述快速过滤池还包括使雨水均勻分布在滤料上的布水系统。优选地,所述快速过滤池还包括反冲洗装置。优选地,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铺设在所述快速过滤池底部的反冲洗管道,所述反冲洗管道的入水口通过可控制阀门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池和所述第二过滤池分别包括可独立运行的至少三个小池,各个所述小池均设有可独立运行的反冲洗装置。优选地,所述初雨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泵站和与所述雨水泵站出水口连接的初雨截流井,所述初雨截流中设有初雨排出口和后期雨水溢流口,所述后期雨水溢流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初雨排出口的位置;初雨排出口与所述初雨储存池连接,所述后期雨水溢流口与河道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在快速过滤池之前设置水力旋流器对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初期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后再进行过滤,提高了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初雨处理系统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本实施例的初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初雨收集系统、初雨储存池和初雨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初雨过滤系统包括水力旋流器、快速过滤池以及将初雨从初雨储存池泵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水泵;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与市政污水网管连接、溢流口与所述快速过滤池连接。本实施例的初雨处理系统的具体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初雨收集系统由雨水泵站和初雨截流井组成。现有的市政雨水处理系统中大多存在雨水泵站,有一般存在两套水泵系统,其一是将雨水直接泵入河道或后续的雨水处理系统的水泵,其二是将泵站水井中渗入的地下水泵入河道的水泵装置。本实施例可直接利用现有的雨水泵站也可独立建立, 将雨水泵站的出水口与初雨截留井相连通。初雨截流井的容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初雨截流中设有初雨排出口和后期雨水溢流口,后期雨水溢流口的位置高于初雨排出口的位置;初雨排出口与初雨储存池连接并通过阀门控制其水流通断,后期雨水溢流口与河道连接;由于初雨排出口的位置低于后期雨水溢流口,下雨初期,当雨水泵站将雨水泵入初雨截流井后,雨水先通过初雨排出口流入初雨储存池从而实现初雨的收集,当初雨储存池中的雨水液面达到后期雨水溢流口之后,雨水才开始通过后期雨水溢流口流入河道中,此时可以通过阀门关闭初雨排出口,阻止后期雨水进入初雨储存池。需要申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初雨手机系统部局限于上述结构,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其他结构的初雨收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初雨处理系统可以采用任何具有初雨收集功能的初雨收集系统。为节省空间,本实施例的初雨储存池为地下建筑。本实施例的初雨过滤系统包括水力旋流器、快速过滤池以及将初雨从初雨储存池泵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水泵;快速过滤池与初雨储存池为连体池,快速过滤池建在初雨储存池的上面;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与市政污水网管连接、溢流口与所述快速过滤池连接。本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初雨储存池中的雨水被泵入水力旋流器后,在水力旋流器的作用下,初雨中的大粒径悬浮颗粒被分离,从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流入市政污水网管,小粒径悬浮颗粒及雨水从溢流口流入快速过滤池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快速过滤池设有与初雨储存池相连的溢流口,快速过滤池中的水量超过其处理能力时,通过溢流口回流入初雨储存池,快速过滤池的出水口设有控制阀门和水质监测装置,当出水处置达标时控制其经排水管道流入河道或景观池塘,当出水水质不达标时控制其回流至初雨储存池进行循环过滤。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快速过滤池被分为并列的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第一过滤池内填充的滤料为石英砂和活性炭,第二过滤池内填充的滤料为沸石。优选将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用混泥土墙隔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小池,各个小池均可独立工作,过滤时根据实际需要和效果调节运行的小池数,可交替运行,并交替进行过滤池清洗。为保证过滤效果,过滤池中可设置布水系统,通过布水槽式雨水能够均勻分布在滤料上,同时可以调节进水口数量,根据雨量确定最佳处理效率。本实施例的快速过率池还配套设置有反冲洗装置,包括铺设在快速过滤池底部的反冲洗管道,反冲洗管道的入水口通过可控制阀门与前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为防止滤料通过冲洗孔进入反冲洗管道,可用纱布将反冲洗管道进行包覆,在快速过滤池被分成多个独立小池的情况下,各个独立小池的反冲洗装置也应可独立运行,以实现各个小池之间交替过滤和反冲洗。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冲洗过程如下首先启动雨水泵站的地下水水泵装置, 将泵站水井中的地下水泵入初雨储存池,然后在其泵入快速过滤池的反冲洗管道,冲洗后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网管。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初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初雨收集系统、初雨储存池和初雨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过滤系统包括水力旋流器、快速过滤池以及将雨水从初雨储存池泵入所述水力旋流器的水泵;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与市政污水网管连接、溢流口与所述快速过滤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初雨收集系统、初雨储存池和初雨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过滤系统包括水力旋流器、快速过滤池以及将雨水从初雨储存池泵入所述水力旋流器的水泵;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与市政污水网管连接、溢流口与所述快速过滤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过滤池与所述初雨储存池为连体池,所述初雨储存池位于所述快速过滤池的下部,所述快速过滤池设有与所述初雨储存池连通的溢流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过滤池的出水口设有阀门,用于控制过滤后的雨水回流至初雨储存池或通过排水管道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初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与河道或景观池塘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过滤池包括相互并列的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内填充的滤料为石英砂和活性炭,所述第二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运涛许光明靳军涛陈俊陶霞王长波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