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核心技术(一 )本专利技术《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废气转换环保装置技术)》由来、理念、目的、意义的说明(A)本专利技术的由来(1)本创造专利技术的过渡期与成熟期的分水岭是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大会的核心利益是“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大会的聚焦是“低碳标准的排放再分配”发生重大的分岐——大会“无功而终”,大会争论的焦点“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工业废气向大气“高碳”排放造成的;(2) “工业废气”的成分、形成、危害和“运动规律”“工业”是指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生产事业。“废气”是工业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排出的没有用的气体(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合称)。“废气”形成的形式由燃料[能产生热能或动力的可燃料(如煤、碳、木材),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和气体燃料(如煤气、沼气)。也指能产生核能的物质,如铀、钚等]。放在燃煤锅炉、炉灶、燃气缸内燃烧(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可燃物质和空气中氧剧烈化 ...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创新·创造·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完全彻底改变地球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根据烟囱处理理论原理的基础,再根据现代科技检测出世界各地工业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气化碳和甲烷,由于人类思维发展的局限性无意识地,用千百年的历史通过“烟囱”这人煤介“引渡”排放给大气下层这个人类生存的空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保温效应)是“全球变暖”最直接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表现:“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200年时间都不会在空气中流失;但是“二氧化碳” ...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创新·创造·发明的原理为了完全彻底改变地球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烟 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根据烟 处理理论原理的基础,再根据现代科技检测出世界各地工业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气化碳和甲烷,由于人类思维发展的局限性无意识地,用千百年的历史通过“烟囱”这人煤介“引渡”排放给大气下层这个人类生存的空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保温效应)是“全球变暖”最直接的根本原因之一;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表现“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200年时间都不会在空气中流失;但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X)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02+H20 = H2CO3, H2CO3又是二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02,H2CO3 = (X)2丨H2O,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 C02+Na20 = Na2C03 CO2与碱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和水 C02+Ba (OH) 2 = BaCO3 I +H2O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测(X)2的顾;C02+Ca(0H)2 = CaCO3丨+H2O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02+Ca (OH) 2 = Ca (HCO3) 2 C02+NH3+H0 = NH4HCO3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X)2 ;与活泼金属作用被原还成碳 co2+c2coC02+2Mg2Mg0+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X)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工业废气成份中的“碳”和“二氧化碳”是“资源垃圾”(“三废”之一废气)回收利用 “变废为宝”的可再生的新资源,它的用途是“碳”非金属元素,符号C。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成份,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用途很广如碳氧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碳酸、碳纤维等;“二氧化碳”的用途,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02,无色无臭的气体,比空气重,空气中含量约为0. 04%,动物呼吸时吸入二氧化碳。用来制纯碱、清凉性饮料等,也用来灭火,是大气中温室气体之一,应控制它的过量排放。完全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烟 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的核心利益技术是《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 “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装置环保核心利益技术》——从千百年来原始排放在大气下层废气的出口——烟囱顶端安装上一个“顶端帽罩”开始回收工业废气,到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到4个地下水库转换系统装置,最后到终端处理工厂变废为宝,完整的工业废气零排放链条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即改变为完全彻底不排放在大气空间),“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的关键技术是烟囱“顶端帽罩”专利技术,它的理论原理根据是应用17世纪牛顿的绝对真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21世纪地球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有力地证据证明—— 抉择的任何两个物体是(上“顶端帽罩”;下“地下水库”),这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的“引力”由中间的“涡轮机”来承担 牵引。它的构造由一个阿拉伯数字“7”的钢筋结构框架 (顶端则帽罩中间则涡轮机组合)、屹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安煜,陈海祥,李芝琴,
申请(专利权)人:任安煜,陈海祥,李芝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