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稳压水动变频自动加气供水滴灌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77287 阅读:5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稳压水动变频自动加气供水滴灌控制系统,具有一部自动抽水加气供水装置和多部温棚内装微压水肥滴灌装置,在供水装置中高位蓄水稳压容器的进水管上接有文丘里加氧器,蓄水稳压容器的出水口经装有水动态微感反馈器的输出水管接至各微压水肥滴灌装置的进水口,在供水装置上设有由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超限水位传感器组及按需自动抽水控制仪组成的自动供水控制装置,可按温棚作物滴灌需要自动供水并保护机泵及管道设备;微压水肥滴灌装置包括一个带肥液桶的二级储水稳压罐,该稳压罐出水管和肥液桶的肥液出管与供水装置中高位蓄水稳压容器上的输出水管连接,形成通至温棚内水肥滴灌支管的水肥混合输出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设施农业水肥供给设备
,涉及一种可按滴灌用水动态信息反馈感应及时自动地为多个温棚内的微压水肥滴灌装置进行供加气水的双稳压水肥滴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建造温室大棚并实施节能、节水、加肥一体化滴灌,但多是传统方式供水,无双稳压、加气、水动变频新方法。目前在一些温室大棚较多的地方已采用“电力变频设备”调控供水,但在应用过程中,使用者普遍感到这种变频控制单纯只用于滴灌供水,投资较大且安装不够方便,另外它是按整个灌区用水与否开停机泵,存在着停水时不能满足有些温棚作物随时需滴灌用水、不能适应温室大棚特别是中小型温室大棚采用微压水肥滴灌要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立足国情,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价格较低、安装方便、安全可靠、中小型温室大棚都能应用的双稳压水动变频自动加气供水滴灌控制系统。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双稳压水动变频自动加气供水滴灌控制系统具有一部经传感器引导的自动抽水加气供水装置和多部温棚内装微压水肥滴灌装置,其中,所说的自动抽水加气供水装置由带有高位蓄水稳压容器的供水器(一级稳压供水器)和设置于供水器上的自动供水控制装置组成,高位蓄水稳压容器的进水口通过抽水泵上水管与水源连通,高位蓄水稳压容器的出水口经过装有水动态微感反馈器的输出水管接至各微压水肥滴灌装置的加水管进水口,在抽水泵上水管的顶部连装有一个文丘里加氧器;自动供水控制装置由设置在高位蓄水稳压容器内的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和超限水位传感器组以及设置在高位蓄水稳压容器外的一台按需自动抽水控制仪组成, 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包括分别设在高位蓄水稳压容器上部和下部的两只单个传感器,两传感器输出端经传感器输出线接至按需自动抽水控制仪的输入控制端,按需自动抽水控制仪的输出控制端与水源抽水机泵的电源输入端联接,超限水位传感器组包括两只分别设置在高位蓄水稳压容器内设定限制超高水位处和设置限制低水位处的传感器,两传感器输出端经传感器输出线接至稳压容器外的声光报警器;所说的微压水肥滴灌装置具有一个带加水管和出水管的二级储水稳压罐,在二级储水稳压罐上设有一个带肥液出管的肥液桶,二级储水稳压罐出水管和肥液桶的肥液出管与高位蓄水稳压容器上的输出水管连接,形成水肥混合输出管,水肥混合输出管的输出端通至温棚内水肥滴灌支管的输入端。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还在于供水器具有一个高于或等于3米的机井房(或另建蓄水容器支架),高位蓄水稳压容器架装在机井房的上方;高位蓄水稳压容器为蓄水箱、蓄水罐或水塔等。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还在于在抽水泵上水管的顶部连装的文丘里加氧器包括一个中部带有渐缩变径喉管的通水管,在通水管喉颈部最细口处连装有一个T型三通进气管,在T型三通进气管水平管段两侧口处各装一个电磁阀,其一侧电磁阀输口管上装有滤网,另一侧电磁阀的入口与电动小型加气机的输出口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还在于构成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的两只传感器阀相距8 10cm,并位于两只超限水位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之间。实际工作中,由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监控抽水泵向高位蓄水稳压容器(蓄水箱、蓄水罐或水塔等)加水,为防止抽水时因水面波动而引起传感器随波浮动, 造成频繁开关,对机泵的损坏,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中的两只单个传感器间有一定距离(8 10cm),当蓄水稳压容器内水位降到低位传感器时自动开机泵,水位上升到高位传感器时自动关机泵,可以稳定地保持蓄水稳压容器中经常有水;该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中亦可防止快速开关机泵发生“水锤”,破坏管道的现象;超限水位传感器组中的一个传感器装在蓄水稳压容器的设定限制最高水位的位置处,另一个传感器位于水罐设定最低水位的位置处,作为监测提示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发生故障时声光报警用;抽水泵上水管顶部连装的文丘里加氧器可随抽水时顺水将氧气加入蓄水稳压容器中;本专利技术的按需自动抽水控制仅采用220V交流电,经整流设备转换为直流 12V与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联通,按用水动态微感反馈信息经自动抽水控制仪驱动开关机泵;工作时参照所用机泵功率,组装相应的电器构件(380V、220V),由自动抽水控制仪执行开关机泵,实现高位蓄水稳压容器保持经常有水;高位蓄水稳压容器通过输水管与各温棚的微压水肥滴灌装置联通,在输水管上装有水动态微感反馈器,已加气的水经输出水管上水动态微感反馈器按灌区用水情况给各温棚的微压水肥滴灌装置按需自动供水,当灌区都不用水时,输出水管中水的流向产生微动,可经水动态微感反馈器将微动感应反馈到蓄水稳压容器内的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即可自动停机抽水,灌区用水时又自动开机,不用管网消能调压,也不另加其它施肥设置,可达到微压加液肥,直接应用低压滴灌带(管),易于实现节能、节水、节资水肥一体化滴灌。实验证明,采用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的装置反应灵敏,用水动态微感反馈信息自动供水控制可靠,操作方便,利于系统随机用水,温棚滴灌支管首末端水肥均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1、节约投资本专利技术所述系统比单纯电力变频设备单纯用作滴灌自动供水的造价低,但具有与电力变频设备的恒压基本功能。2、安装方便、节约能源可在三米高机井房顶部或在三米高支架上装置蓄水稳压容器,不需用大功率、高扬程机泵抽水,既能满足低压水肥滴灌,又可节约能源。3、可按需自动抽水,满足温棚不同作物随时滴灌用水的需要,不用水时,保持水箱水满,自动关机泵,不会像现有的电力变频设备那样,无论系统用水多少都需常开机泵。4、调控简便、传感安全特制水位传感器组的设计科学合理,低电压传输信号,设有防水波干扰区,可防止频繁开机及快速开关产生“水锤”破坏管道,有利保护机泵、管道等设备。5、在蓄水稳压容器顶部抽水泵上水管处安装的文丘里加氧器,利用文丘里加氧器喉管处负压,自动或通过电动小型加气机加氧气,效率高,可直接使已加气水蓄入稳压容器中,供滴灌区随机应用,而且利用加气水肥滴灌,能改良土壤结构,更有利于促进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6、按灌区实际情况用水动态反馈的水动态微感反馈器传输给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引导自动开关机泵,满足各温棚不同作物随时用水需要,保持‘一级稳压’的蓄入稳压容器水以及各温棚二级稳压’滴灌装置水满后自动关机泵,灌区用水时又能自动开机,达到双稳压,不会再像以往电力变频设备供水出现无论系统用水多少都需常开机泵的情况。7、调控简便、传感安全可靠特制组合式的两组水位传感器设计科学合理,用低电压传输信号,设有(约10厘米)防水面波动干扰,预防频繁开机及快速开关产生“水锤”,有利于保护机泵、管道设备,如此也构成整套的具有功能多、应用方便优点的“双稳压、加气、 水动节能、自动控制”的滴灌微压加肥供水系统。8、温棚内装有微压水肥滴灌装置,能自动调蓄水量、稳定水压、供随机用水,有利于提高滴灌质量,适应当今倡导节能、低压、水肥滴灌,实现国家对水肥滴灌一体化的要求, 有利于促进增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供水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名称分别为1-控水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稳压水动变频自动加气供水滴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部经传感器引导的自动抽水加气供水装置和多部温棚内装微压水肥滴灌装置,自动抽水加气供水装置由带有高位蓄水稳压容器(15)的供水器和设置于供水器上的自动供水控制装置组成,高位蓄水稳压容器(15)的进水口通过抽水泵上水管(13)与水源连通,高位蓄水稳压容器(15)的出水口经过装有水动态微感反馈器(3)的输出水管(12)接至各微压水肥滴灌装置的加水管进水口,在抽水泵上水管(13)的顶部连装有一个文丘里加氧器(4);自动供水控制装置由设置在高位蓄水稳压容器(15)内的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1)和超限水位传感器组(2)以及设置在高位蓄水稳压容器(15)外的一台按需自动抽水控制仪(8)组成,控水复式串联电磁浮动水位传感器组(1)包括分别设在高位蓄水稳压容器(15)上部和下部的两只单个传感器(1a、1b),两传感器(1a、1b)输出端经传感器输出线(10)接至按需自动抽水控制仪(8)的输入控制端,按需自动抽水控制仪(8)的输出控制端与水源抽水机泵(14)的电源输入端联接,超限水位传感器组(2)包括两只分别设置在高位蓄水稳压容器(15)内设定限制超高水位处和设置限制低水位处的传感器(2a、2b),两传感器(2a、2b)输出端经传感器输出线(10)接至稳压容器外的声光报警器(9);微压水肥滴灌装置具有一个带加水管(18)和出水管的二级储水稳压罐(19),在二级储水稳压罐(19)上设有一个带肥液出管的肥液桶(20),二级储水稳压罐(19)出水管和肥液桶(20)的肥液出管与高位蓄水稳压容器(15)上的输出水管连接,形成水肥混合输出管(22),水肥混合输出管(22)的输出端通至温棚内水肥滴灌支管(23)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焕杰陈新明胡若愚王健虞连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