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具有外螺纹式极柱动力型电池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5368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具有外螺纹式极柱动力型电池连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套筒与螺杆相结合的螺杆套连接的方法将极柱与连接片紧密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串并联的效果,最后在连接片与螺杆的螺纹接触处点上胶进行防松动处理。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改变了极柱与连接体之间传统的平面接触,而是采用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可靠的螺纹面接触,这种做法在极大的增加了有效接触面积的同时也消除了平面的不平整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组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力型蓄电池外螺纹式极柱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常用的具有外螺纹式极柱的动力型电池在进行串并联连接时连接方式为连接片用螺母直接紧固。此种方式操作简单,只需要使用简单的工具(扳手)即可完成整个连接过程。目前有外螺纹式极柱的动力型电池的极柱连接主要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连接片与极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接触内阻较大。此种连接方式中,连接片与极柱的接触面积,取决于螺母与连接片以及连接片与极柱底部平台部分接触的最小面积。一方面,螺母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另一方面,通常所用的外螺纹式极柱较粗,其平台部分也较小,因此导致整体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使得连接内阻较大。2.当螺母、连接片、极柱平台部分三个区域只要任何一个区域有轻微的不平整或是错位,则其有效接触就有可能从整体面接触变为部分面接触甚至是点接触,此时的接触内阻较则正常接触内阻大很多,严重时将导致极柱过热,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以上目前采用连接片直接用螺母紧固的方式并非外螺纹式极柱电池的理想的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连接内阻又无接触不良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优点的用于动力型电池外螺纹式极柱连接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一个连接螺杆套,该连接螺杆套包括一端封闭的带有螺纹孔的方便拧动的多边形套筒,套筒封闭端为一螺杆,其螺纹方向与套筒内螺旋方向相反,且反向螺纹的长度与套筒内螺纹一致;2)制作与连接螺杆套一端相匹配的带反螺纹孔的连接头的连接构件;3)将一个弹簧垫片套于第一电池极柱上,另一个弹簧垫片套于连接螺杆套的螺杆上;4)将连接螺杆套套筒端对准第一电池极柱,螺杆端对准连接头的螺纹孔;5)使用工具拧动连接螺杆套的套筒直至拧紧;6)在连接头与螺杆的螺纹接触处进行点胶防松动处理;7)对于第二电池极柱的连接与上述第一电池极柱相同,最终实现外螺纹式极柱动力型电池连接。作为优选,上述步骤2)中连接构件为连接片或连接线。本专利技术中的极柱连接方法适用于具有外螺纹式结构极柱电池的连接。本专利技术首先将弹簧垫片正确放置好,然后螺杆套套筒端对准电池极柱,另一端对准连接片的螺纹孔,当拧动套筒时电池极柱与连接片逐步与螺杆套紧密相连,最后再通过在连接头与螺杆的螺纹接触处进行点胶防松处理使其达到防止松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不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而且用这种方式无需复杂的设备,且能极大地减小电池组间的连接内阻和消除接触不良的隐患,对于具有外螺纹式极柱的电池是一种很理想的组装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套筒与螺杆相结合的螺杆套连接的方法将极柱与连接片紧密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串并联的效果,最后在连接片与螺杆的螺纹接触处点上胶进行防松动处理。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改变了极柱与连接体之间传统的平面接触,而是采用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可靠的螺纹面接触,这种做法在极大的增加了有效接触面积的同时也消除了平面的不平整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工艺极大降低了对电池极柱以及传统连接方法中连接片与电池极柱的接触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的要求;2、本专利技术工艺完全消除了连接片连接可能存在的连接安全隐患,用螺杆将电池极柱与连接片或连接线连接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性相当,接触电阻非常小无安全隐患,不会影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极柱等轴测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极柱剖视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螺杆套等轴测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螺杆套剖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构件等轴测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构件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一个连接螺杆套1,该连接螺杆套1包括一端封闭的带有螺纹孔的方便拧动的多边形套筒,套筒封闭端为一螺杆,其螺纹方向与套筒内螺旋方向相反,且反向螺纹的长度与套筒内螺纹一致;2)制作与连接螺杆套1一端相匹配的带反螺纹孔的连接头的连接构件2 ;3)将一个弹簧垫片3套于第一电池极柱4上,另一个弹簧垫片3套于连接螺杆套1的螺杆上;4)将连接螺杆套1套筒端对准第一电池极柱4,螺杆端对准连接头的螺纹孔;5)使用工具拧动连接螺杆套1的套筒直至拧紧;6)在连接头与螺杆的螺纹接触处进行点胶防松动处理;7)对于第二电池极柱5的连接与上述第一电池极柱4相同,最终实现外螺纹式极柱动力型电池连接。 上述步骤2)中连接构件2为连接片或连接线。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一个连接螺杆套,该连接螺杆套包括一端封闭的带有螺纹孔的方便拧动的多边形套筒,套筒封闭端为一螺杆,其螺纹方向与套筒内螺旋方向相反,且反向螺纹的长度与套筒内螺纹一致;2)制作与连接螺杆套一端相匹配的带反螺纹孔的连接头的连接构件;3)将一个弹簧垫片套于第一电池极柱上,另一个弹簧垫片套于连接螺杆套的螺杆上;4)将连接螺杆套套筒端对准第一电池极柱,螺杆端对准连接头的螺纹孔;5)使用工具拧动连接螺杆套的套筒直至拧紧;6)在连接头与螺杆的螺纹接触处进行点胶防松动处理;7)对于第二电池极柱的连接与上述第一电池极柱相同,最终实现外螺纹式极柱动力型电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连接构件为连接片或连接线。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套筒与螺杆相结合的螺杆套连接的方法将极柱与连接片紧密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串并联的效果,最后在连接片与螺杆的螺纹接触处点上胶进行防松动处理。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改变了极柱与连接体之间传统的平面接触,而是采用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可靠的螺纹面接触,这种做法在极大的增加了有效接触面积的同时也消除了平面的不平整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文档编号H01M2/20GK102255062SQ201110157370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代云飞, 周寿斌, 孙庆, 沙树勇, 王彩霞 申请人:江苏华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具有外螺纹式极柱动力型电池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一个连接螺杆套,该连接螺杆套包括一端封闭的带有螺纹孔的方便拧动的多边形套筒,套筒封闭端为一螺杆,其螺纹方向与套筒内螺旋方向相反,且反向螺纹的长度与套筒内螺纹一致;2)制作与连接螺杆套一端相匹配的带反螺纹孔的连接头的连接构件;3)将一个弹簧垫片套于第一电池极柱上,另一个弹簧垫片套于连接螺杆套的螺杆上;4)将连接螺杆套套筒端对准第一电池极柱,螺杆端对准连接头的螺纹孔;5)使用工具拧动连接螺杆套的套筒直至拧紧;6)在连接头与螺杆的螺纹接触处进行点胶防松动处理;7) 对于第二电池极柱的连接与上述第一电池极柱相同,最终实现外螺纹式极柱动力型电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庆沙树勇代云飞周寿斌王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