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压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4304 阅读:5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扣压机模具,提供了一种尖角处磨圆的用以分散模具应力实施保护、延长寿命的机械模具。包括上下运动块、左右运动块、模块及固定安装机构。其中模块为四个,上下运动块和左右运动块均为两个,模块用弹簧固定安装在上下运动块及左右运动块之间,在模具零件两面相交应力集中的尖角位置,采用圆弧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加工方便,装配容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工机械,具体为一种扣压机模具
技术介绍
液压驱动的扣压机是目前工业上大量生产橡胶软管总成的最先进装置,包含了模具升降收口机构、不同型号模具更换机构和自动工作控制系统,具备工作过程简单方便、质量稳定、可生产多种型号及安全节能的特点,为最先进的橡胶软管总成加工装置。由于模具实施收口过程中受力变化范围大,受力点变化复杂,受力区域出现模具崩裂、掉块的情况, 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及机械设计最为重要,关系到加工产品的性能及设备能否正常工作。 现有的各类机器都有一定的缺点,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扣压机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扣压机模具,包括上下运动块、左右运动块、模块及固定安装机构。其中模块为四个,上下运动块和左右运动块均为两个,模块用弹簧固定安装在上下运动块及左右运动块之间,经油缸推动上下运动块的上下移动,从而对金属接头施加压力,使其扣压在橡胶软管上。另外,在模具零件两面相交应力集中的尖角位置,采用圆弧过渡,分散应力,达到降低对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过高要求,使国内模具在使用中解决崩裂、掉块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及提高机器性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进口的需求。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应力集中及对材料和热处理工艺过高要求的问题, 提高了安全可靠性,降低了成本是一种安全可靠、受力特性优良、性价比高的扣压机模具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下运动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右运动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的扣压机模具,包括如图2所示的上下运动块1,如图3所示的左右运动块3和如图4所示的模块2。工作时,首先由弹簧把模块2固定安装在上下运动块1和左右运动块3上面,然后由油缸推动上下运动块1中的下运动块向上移动,对金属接头施加压力扣压在橡胶软管上。经过对上下运动块1、模块2和左右运动块3的圆弧角的处理,可以避免应力的集中,保证了受力状态的最优,解决了崩块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对材料及热处理的要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扣压机模具,包括上下运动块、左右运动块、模块及固定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模块为四个,上下运动块和左右运动块均为两个,模块用弹簧固定安装在上下运动块及左右运动块之间,在模具零件两面相交应力集中的尖角位置,采用圆弧过渡。专利摘要扣压机模具,提供了一种尖角处磨圆的用以分散模具应力实施保护、延长寿命的机械模具。包括上下运动块、左右运动块、模块及固定安装机构。其中模块为四个,上下运动块和左右运动块均为两个,模块用弹簧固定安装在上下运动块及左右运动块之间,在模具零件两面相交应力集中的尖角位置,采用圆弧过渡。本技术工艺简单,加工方便,装配容易。文档编号B29C65/64GK202045483SQ20112001352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文忠, 柳波, 王浩, 银建荣, 高宇 申请人:长沙华建液压器材有限公司机制分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扣压机模具,包括上下运动块、左右运动块、模块及固定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模块为四个,上下运动块和左右运动块均为两个,模块用弹簧固定安装在上下运动块及左右运动块之间,在模具零件两面相交应力集中的尖角位置,采用圆弧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波高宇王浩刘文忠银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华建液压器材有限公司机制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