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330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于丙烯酸中,再将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入丙烯酸中,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和壳聚糖乙酸溶液,搅拌均匀后得溶液A;将磺胺嘧啶盐粉末分散于甘油中得溶液B;将过硫酸钾水溶液,剩余的水混合至充分溶解得溶液C;将溶液A缓慢滴加到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溶液C,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加热反应得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用于烧烫伤的治疗,能倒模成型和自粘贴,并且对皮肤无刺激,透气性好,载药量大,给药方便,给药量可控,可增加药物与患面的接触时间,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限,且不污染衣物,换药方便,克服现有磺胺嘧啶盐的其他剂型使用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敷料,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磺胺嘧啶盐(银、锌)(SD-Ag)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等创面历年来的首选使用药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抗菌作用,尤其是它能穿透痂下,对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年来磺胺嘧啶锌(SD-Zn)也被用于烧烫伤等创面的治疗,它不仅有防止感染的作用,而且由于锌离子参与体内代谢中多种酶的功能作用,能加快组织修复,促进创面愈合;此外,人体中有百分之二十的的锌集中在皮肤上,而锌与免疫、创伤愈合有关,因此烧烫伤病人补锌是必要的。壳聚糖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物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并具有抗菌、消炎、止血等作用,近年来它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医药、日用化学品加工等领域。壳聚糖作为外科敷料中的成分,有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粘连和瘢痕形成及防止感染等作用。目前使用较多的磺胺嘧啶盐(银、锌)是软膏剂、乳膏剂和粉剂剂型。这些剂型在使用上有污染衣物,给药量难控制,药效难持久和需要棉纱、胶布固定而对创面皮肤产生不良刺激等等使用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方法制备的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用于治疗烧烫伤等创面。该敷料具有粘弹性和机械强度高并且具有自粘贴性,对皮肤无刺激,载药量大,透气性好,给药方便,给药量可控,药效持久并且能吸收相当大量的创面渗出液,在创面形成湿润的环境,促进伤口愈合,不污染衣物,换药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溶液A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于丙烯酸中,再将氢氧化钠水溶液缓慢滴入丙烯酸中至体系pH=6-7,反应完全后加入已预先溶解好壳聚糖乙酸溶液,搅拌均匀;(2)制备溶液B将磺胺嘧啶银或磺胺嘧啶锌粉末分散于甘油中;(3)制备溶液C将聚乙烯醇水溶液,过硫酸钾水溶液,剩余的水混合至充分溶解;(4)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溶液C,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于50-60oC加热进行聚合交联反应得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按重量克和体积毫升计,各组分用量份数如下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0.02--0.03重量丙烯酸3.5--5重量磺胺嘧啶银或磺胺嘧啶锌粉末0.3--0.5重量氢氧化钠2.2--3.3重量壳聚糖 0.1--0.3重量聚乙烯醇0.25--0.5重量甘油3体积过硫酸钾0.04重量水 13-14体积。为了便于包扎,还可以包括步骤(5)在该敷料两面分别盖上无纺布和防粘膜即可。为了缓解患处痛苦,步骤(4)中加入溶液C的同时,可加入清凉剂。所述清凉剂包括薄荷脑、樟脑或冰片等。为了提高药效,步骤(4)中加入溶液C的同时,可加入促渗剂。所述促渗剂包括氮酮、丙二醇、氮酮丙二醇配伍或癸基甲基亚砜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用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和壳聚糖组成的化学交联的半互穿网络型的高分子水凝胶体系具有含水率又高,粘弹性和机械强度也高并且具有自粘贴性的特点,用该体系做高分子水凝胶敷料基材能克服现有其他剂型的缺陷。(2)本专利技术的磺胺嘧啶盐(银、锌)高分子水凝胶敷料用于烧烫伤的治疗,与现有磺胺嘧啶盐(银、锌)药物相比,其具有能倒模成型和自粘贴性的优点,并且对皮肤无刺激,透气性好,载药量大,给药方便,给药量可控,可增加药物与患面的接触时间,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限,且不污染衣物,换药方便,避免了现有磺胺嘧啶盐(银、锌)的其他剂型使用不便的缺陷。具体实施例方式磺磺胺嘧啶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实施例1(1)制备溶液A在室温下将0.025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于3.5g丙烯酸中,再将8ml氢氧化钠溶液(0.22g/ml)缓慢滴入丙烯酸中至体系pH=6~7,反应完全后加入已预先溶解好的5ml 0.01g/ml的壳聚糖乙酸水溶液(0.006g/ml),搅拌均匀即得溶液A;(2)制备溶液B将0.3g磺胺嘧啶银分散于3ml甘油中;(3)制备溶液C将2.5ml聚乙烯醇水溶液(0.1g/ml),2ml过硫酸钾水溶液(0.02g/mL),1~2ml水混合至充分溶解;(4)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溶液C和微量清凉剂,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于50℃加热聚合交联即得阿昔洛韦高分子水凝胶敷料。(5)在该敷料两面分别盖上无纺布和防粘膜即可。药物敏感实验证明该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具有中度敏感性,用老鼠做动物实验,伤口在15天时基本痊愈,与对照组相比本专利技术敷料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实施例2(1)制备溶液A在室温下将0.03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于4.0g丙烯酸中,再将8ml氢氧化钠溶液(0.22g/ml)缓慢滴入丙烯酸中至体系pH=6~7,反应完全后加入已预先溶解好的5ml 0.01g/ml的壳聚糖乙酸水溶液(0.006g/ml),搅拌均匀即得溶液A;(2)制备溶液B将0.3g磺胺嘧啶银分散于3ml甘油中; (3)制备溶液C将5ml聚乙烯醇水溶液(0.1g/ml),2ml过硫酸钾水溶液(0.02g/mL),1~2ml水混合至充分溶解;(4)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溶液C和微量清凉剂,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于60℃加热聚合交联即得阿昔洛韦高分子水凝胶敷料。(5)在该敷料两面分别盖上无纺布和防粘膜即可。药物敏感实验证明该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具有中度敏感性,用老鼠做动物实验,伤口在15天时基本痊愈,与对照组相比本专利技术敷料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实施例3(1)制备溶液A在室温下将0.05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于6g丙烯酸中,再将20ml氢氧化钠溶液(0.22g/ml)缓慢滴入丙烯酸中至体系pH=6~7,反应完全后加入已预先溶解好的10ml 0.01g/ml的壳聚糖乙酸水溶液(0.006g/ml),搅拌均匀即得溶液A;(2)制备溶液B将0.6g磺胺嘧啶银分散于6ml甘油中;(3)制备溶液C将8ml聚乙烯醇水溶液(0.02g/ml),4mL过硫酸钾水溶液(0.02g/mL),1~2ml水混合至充分溶解;(4)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溶液C和微量清凉剂,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于50℃加热聚合交联即得阿昔洛韦高分子水凝胶敷料。(5)在该敷料两面分别盖上无纺布和防粘膜即可。药物敏感实验证明该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具有中度敏感性,用老鼠做动物实验,伤口在15天时基本痊愈,与对照组相比本专利技术敷料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磺磺胺嘧啶锌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实施例4(1)制备溶液A在室温下将0.04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于6g丙烯酸中,再将20ml氢氧化钠溶液(0.22g/ml)缓慢滴入丙烯酸中至体系pH=6~7,反应完全后加入已预先溶解好的10ml 0.01g/ml的壳聚糖乙酸水溶液(0.006g/ml),搅拌均匀即得溶液A;(2)制备溶液B将0.6g磺胺嘧啶锌分散于6ml甘油中;(3)制备溶液C将5ml聚乙烯醇水溶液(0.1g/ml),4ml过硫酸钾水溶液(0.02g/mL),1~2ml水混合至充分溶解;(4)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溶液C和微量清凉剂,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于50℃加热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溶液A: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于丙烯酸中,再将氢氧化钠水溶液缓慢滴入丙烯酸中至pH为6-7,反应完全后加入已预先溶解好壳聚糖乙酸溶液,搅拌均匀 ;(2)制备溶液B:将磺胺嘧啶银或磺胺嘧啶锌粉末分散于甘油中;(3)制备溶液C:将聚乙烯醇水溶液,过硫酸钾水溶液,剩余的水混合至充分溶解;(4)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溶液C,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于50 -60oC加热进行聚合交联反应得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按重量克和体积毫升计,各组分用量份数如下: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2--0.03重量丙烯酸3.5--5重量磺胺嘧啶银或磺胺嘧啶锌粉末 0.3-0.5重量氢氧化钠2.2--3.3重量壳聚糖0.1-0.3重量聚乙烯醇0.25--0.5重量甘油3体积过硫酸钾0.04重量水13-14体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溶液A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于丙烯酸中,再将氢氧化钠水溶液缓慢滴入丙烯酸中至pH为6-7,反应完全后加入已预先溶解好壳聚糖乙酸溶液,搅拌均匀;(2)制备溶液B将磺胺嘧啶银或磺胺嘧啶锌粉末分散于甘油中;(3)制备溶液C将聚乙烯醇水溶液,过硫酸钾水溶液,剩余的水混合至充分溶解;(4)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溶液C,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于50-60℃加热进行聚合交联反应得磺胺嘧啶盐高分子水凝胶敷料;按重量克和体积毫升计,各组分用量份数如下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2--0.03重量丙烯酸 3.5--5重量磺胺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星黄玮童真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