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29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和以钛丝或钛合金丝制备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方法。该多孔钛植入体的压缩平台强度为20-300MPa,孔隙度为40-80%,完全开孔结构,孔隙大小为20-2000微米。制备方法:将直径为50-1000微米的钛或钛合金丝绕成螺距为50-1000微米和螺径为50-4000微米的螺旋体,然后将螺旋体交叉排列于模具中压制成型。然后经混合溶剂清洗、混合酸清洗以及水清洗后在900-1400℃真空或氩气保护下烧结0.5-5小时。随后经过5-10M的NaOH溶液与过饱和Ca(OH)↓[2]溶液的混合碱沸腾处理3-10小时。最后经清水洗后于550-700℃下干燥1-4小时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多孔钛抗压强度高、性能稳定、制造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和成本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多孔钛齿根和人工关节等生物医用多孔整形植入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植入体技术,具体说是一种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以及用钛丝或钛合金丝制备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钛以及钛合金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牙齿根以及其他整形植入体。为达到植入体的永久或半永久生物固定,通常在植入体表面制备一层多孔材料涂层,以期达到永久或半永久生物固定,但是多孔涂层通常很薄,实体基体与多孔涂层之间存在很高的弹性模量梯度,实体基体承担了几乎全部载荷。尽管表面的多孔涂层可以解决表面的生物固定,但是仍然不能避免由于植入体与骨组织力学性能不匹配造成的“应力屏蔽”现象,致使长入孔隙的新生骨量很少,或者长期使用条件下出现植入体周围的骨萎缩情况。多孔材料由于存在孔隙结构,使得弹性模量可以调整到与自然骨相匹配的范围,因此将植入体整体采用多孔材料不仅可以使植入体与骨组织表面的永久或半永久固定,而且由于植入体力学性能与骨组织相匹配从而使植入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应力屏蔽”现象和随后的骨萎缩发生。由此开发了生物医用多孔钛材料。为了形成孔隙并更好地控制孔隙度和孔形态,通常的制备方法是钛粉、造孔剂和粘结剂混合压制成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孔隙度为40-80%,完全开孔结构,孔隙大小为20-2000微米,压缩平台强度可达20-300MP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孔隙度为40-80%,完全开孔结构,孔隙大小为20-2000微米,压缩平台强度可达20-300MPa。2.一种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将钛或钛合金丝绕成螺径为50-4000微米的螺旋体,然后将螺旋体交叉排列于模具中压制成型;(2)之后,在20-60℃下混合溶剂清洗20-30分钟,再经混合酸处理20-60分钟,随后水清洗;最后于900-1400℃真空或氩气保护下烧结0.5-5小时,炉冷至室温;(3)最后,在混合碱中沸腾处理3-10小时;水清洗后在550-700℃下干燥1-4小时,缓冷至室温,即得到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钛丝或钛合金丝直径为50-1000微米。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钛丝或钛合金丝绕成螺旋体的螺距为50-1000微米。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医用多孔钛植入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二林邹鹑鸣曾松岩杨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