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或电容负压制备、存储、使用及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194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或电容负压制备、存储、使用及修复的方法,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电池或电容腔体的一处以至多处安装由管道、阀门、计量仪表等组件构成的电池或电容的外联式装置,通过操作其中阀门,以实现对电池或电容负压制备、存储、使用及修复的目的;将电池或电容及其外联式装置置于其环境控制系统之中,对其进行操作,以实现对电池或电容的负压制备、存储、使用及修复的目的;电池或电容在其腔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下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于未灌注电解液的电池或电容在制造工厂以外的场所,例如在使用场所,就地进行灌注电解液,加以激活,以避免电池或电容在运输和存储中的性能衰退、爆炸危险性和不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或电容的
,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人类进入了低碳环保的新时代,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储能电池和电容又是新能源装置的重要元器件。电池或电容的电量、功率等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装置的性能,而决定电池或电容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们的制备、存储、使用及修复的工艺方法。目前,常规的硬壳体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制成的极片和隔离膜以一定方式进行卷绕或者叠合,装入其腔体中,注入电解液,再用棉絮、橡胶、胶带等材料把注液孔堵住; 静置一段时间后,与化成柜连接,进行电池活化;再次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性密封。上述工艺方法的缺点用棉絮、橡胶、胶带等材料密闭注液孔,在化成过程中,很难实现电池腔体内部的物质与电池外部环境中的空气等物质的彻底隔离,会与外界的空气接触,电池腔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已经不只是人们理想的电池活性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之相伴的电极活性物质、电解液等与空气中各组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副反应也在进行,各种反应物及生成物将毒化电池,使电池的性能恶化。目前,一般的电池或电容不能进行再次或多次修复,一旦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只能报废处理。目前,电池或电容在出厂时,已经灌注了电解液,进行了活化。这样,对于一些电池和电容的运输和存储,往往存在危险隐患和性能衰减问题。例如,由于锂离子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在航空运输中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电池或电容在负压状态下制备、存储、使用及修复的方法。电池或电容在设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中密闭连接其外联式装置,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下其外联式装置的规定作业,能及时有效地排除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的多余物质,防止由于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物质与空气接触,产生副反应;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下其外联式装置的规定作业,能迅速有效地往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注入液体、气体或添加剂;电池或电容在其腔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下进行作业或工作,电池或电容内部的电极界面稳定,从而保证和提升电池或电容的性能和质量;本专利技术,尤其能解决电池或电容的长期存储而产生的性能衰减问题,从而使电池或电容的使用寿命等性能得以保证和大幅度的提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或电容的外联式装置的组成构造,如图1、图2、图3所示,一个通道7,该通道可以是直通道、三通道或多通道,其通道7的一个端口与电池或电容腔体1密闭连接,其通道7的另外端口分别各自配置阀门,其中一个阀门8连接负压管9,负压管9的适当位置设置真空表11 ;其它阀门连接管道 10,管道10的适当位置设置适当的计量仪表12,构成电池或电容的外联式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负压制备工艺将待注电解液的电池腔体1与其外联式装置的通道7连接,确认整个系统的连接密封无泄漏后,开启与负压管9相接的阀门8,抽负压,除掉电池腔体1内部的气体,使其内部呈负压状态,关闭该阀门8 ;开启与电解液管路相接的阀门6,按照设定量注入电解液,关闭该阀门6 ;在30°C ^llO0C (最好是35°C 85°C)温度的环境下,将电池静置214个小时;在IO0C ^llO0C (最好是25°C 80°C )温度的环境下, 将已经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电池连接化成柜,启动化成柜电源,开始电池的化成作业;在电池激活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或电容腔体的内部产生气体,开启与负压管9相接的阀门8,将产生的气体抽走,使电池或电容腔体1内部恢复负压状态,关闭该阀门8;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阀门实现对电池或电容内部产生气体的取样及加入添加剂;激活作业结束后,将电池从化成柜取下,在30°C 110°C温度的环境下,静置0. 5^168小时,同样每隔一定的时间抽负压一次,确保电池腔体内部呈负压状态。如图4所示,在电池或电容腔体1内部处于负压状况下,将带有外联式装置的电池或电容送入其环境控制系统2中,按照设定的操作规程,拆卸其外联式装置,安装电池或电容的安全密闭体,保证电池或电容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从而完成了电池或电容的负压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电池或电容在设定的环境中,其内部呈负压状态下密闭连接其外联式装置的规定操作,能隔绝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能排除空气进入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避免空气与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材料的接触,从而带来各种各样复杂的副反应的发生,毒化电池或电容;电池或电容在设定的环境中,其内部呈负压状态下密闭连接其外联式装置的规定操作,有利于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的物质扩散,产生的气体能快速地由电池或电容内部通过负压管路抽走;电池或电容在设定的环境中,其内部呈负压状态下密闭连接其外联式装置的规定操作,可以通过阀门实现对电池或电容内部产生气体的取样及加入添加剂;电池或电容在设定的环境中,其内部呈负压状态下密闭连接其外联式装置的规定操作,可以实现对投入使用的电池或电容的多次修复及研究,如采样、分析和跟踪的研究。本专利技术在设定的环境中,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下的一系列规定作业,能及时有效地排除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的多余物质,防止由于电池或电容腔体内部物质与空气接触,产生副反应,注入液体、气体或添加剂,使电池或电容电极的界面更加稳定, 从而保证和提升电池或电容的性能和质量。电池或电容成品的内部呈负压状态投入使用, 能够确保电池或电容电极界面的稳定,能够确保电池或电容性能的稳定,有利于提升电池或电容性能,具有动态的高电量,动态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或电容三通道外联式装置与电池或电容腔体主体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或电容多通道外联式装置与电池或电容腔体主体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或电容单通道外联式装置与电池或电容腔体主体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有外联式装置的电池或电容置于其环境控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腔体,2、环境控制系统,6、进料或取样阀门,7、通道,8、负压阀门,9、负压管,10、管道,11、真空表,12、计量仪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备。实施例1是通过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1所示,电池腔体1的一处安装一只三通道7,三通道7上端各配置一个阀门。其中一个阀门8的一处连接负压管9,负压管 9的适当位置设有真空表11 ;另外一个阀门6的一处连接管道10,管道10的适当位置设有计量仪表12。将待注入电解液的电池腔体1的一处与其外联式装置的三通道7连接,确认整个系统连接的密闭无泄漏后,开启阀门8接通负压管9抽掉电池腔体1内部的气体,使其内部呈负压状态,开启阀门6接管道10,按照设定量注入电解液,关闭阀门8 ;在85°C温度的环境下,将电池静置12个小时;在25°C温度的环境下,将已经陈化后的电池连接化成柜, 启动化成柜电源,开始电池的化成工序;对电池进行小电流恒流充电,使其内部进行电化学反应,电流为0. 05C 0. 2C,充电时间为1 15个小时;之后,再以大电流恒流充电,电流为0. 8C 2C,充电至电池或电容电压2. OV 6V时,即停止恒流充电;再转恒压充电,待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或电容负压制备、存储、使用及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或电容的腔体内部或者外部,始终或者部分时间处于负压状态,以实现对电池或电容的制备、存储、使用或者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张柏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捷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