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电聚合实现苯胺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0149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过电聚合实现苯胺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的方法,涉及工业污水处理领域,并涉及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不锈钢电极,钛基二氧化铅电极通过电聚合实现的苯胺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处理方法,利用苯胺聚合成膜在不锈钢阳极上的不断聚合与成膜,消耗废水中的苯胺成分,最终使苯胺废水无毒化,苯胺聚合物成膜可作为产品收集,适量残留的苯胺废水可以用作锅炉循环水的补充水,起到杀生剂作用,实现苯胺废水的零排放。电聚合苯胺废水处理与传统电催化相比,电流效率极大提升,苯胺也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再利用,最终实现苯胺废水低成本处理与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污水处理领域,以苯胺的电聚合反应为基础,实现苯胺废水的无毒化处理与零排放。本专利技术涉及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领域,将废水中的苯胺物质资源化为聚合广品ο
技术介绍
苯胺废水作为制药、化工等工业行业的常见高毒性、难降解有机废水,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苯胺废水的处理首先应实现苯胺的去除和回收利用,其次应当尽可能的实现废水零排放,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及水资源重复利用的目的。比较典型的苯胺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等,但大多数方法不能有效实现苯胺废水的资源化及废水的零排放。顾龙妹等报道了向废水中添加甲醛和硫酸铝进行缩聚反应,处理对甲苯胺废水的技术,聚合物析出后添加聚丙烯酰胺沉淀,再通过铁碳法进行絮凝处理。这一化学氧化方法虽完成苯胺类废水的处理,但需要大量添加化学药剂。(顾龙妹.对甲苯胺废水处理装置·中国专利,201020262M7. 2011-3-2.)使用生物法处理苯胺废水的方法由中国石化的黄京生报道,使用台湾H. S. B高分解力细菌,将硝基苯(100mg/L),苯胺(500mg/L),C0D约1500/L的硝基苯、苯胺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电聚合实现苯胺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浓度为10~1000mg/L的苯胺废水,加入电解质硫酸钠浓度并使硫酸钠达到0.05~0.2mol/L,使废水的电导率达到5~20mS/cm,pH控制在4~10;使用直流工作电源对废水进行处理,工作电极为不锈钢电极,钛电极,钛基氧化物电极,铂电极或石墨电极,工作电极面积与待处理溶液体积比为5cm2∶1cm3~1cm2∶5cm3;使用直流工作电源的工作电压为2.5~5V,并调节工作电流密度为1~10A/m2,进行0.1~12h的持续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刚鲍立垠乔宁张雯曾海燕蔡佳兴宋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