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管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6862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管纱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环锭纺纱机,所述管纱的设置在纡管上的络纱具有通过环锭纺纱机的纺纱程序规定的位置和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要在所述环锭纺纱机的工位上生产的管纱的络纱的最佳位置和尺寸是如此确定的,即当至少一个管纱在络筒机的工位上退绕时,测定所述管纱的退绕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环锭纺纱机。
技术介绍
用于制造管纱的环锭纺纱机是早就已知的并且在大量专利文献中有详细记载。这种纺织机械在其机器长度侧分别具有多个相同的工位,这些工位本身分别具有固定不动的或可竖向移动地支承的各种操作件。在每个机器长度侧,例如设有用于容纳喂入筒子的筒子架、用于牵拉由喂入筒子提供的喂入条子的牵伸装置以及用于容纳可转动支承的纺纱锭子的固定不动的锭轨。此外,分别可竖向移动支承地设有用于容纳纺纱钢领和钢丝圈的钢领板、用于气圈控制环的支架以及用于导纱器的座架。环锭纺纱机的可竖向移动支承且一般以沿机器纵向的支架形式构成的构件借助相应的驱动装置按照规定的纺纱程序来控制,并且负责利用转动支承在锭轨中的纺纱锭子,把喂入条子制成管纱。在这种环锭纺纱机的工位上制备好的具有较小纱线体积的管纱在随后工序中在络筒机工位上被重绕成大卷装的交叉卷绕筒子。络筒机工位为此也配备有各种筒子操作机构或者纱线处理机构。这种络筒机的工位例如具有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机构和管纱能够定位于其中以便进行重绕的容纳机构。此外,该工位还具有纱线张力传感器、纱线张紧器以及电子清纱器,它们都连接至筒子架自身的控制计算机上,该控制计算机通过机器总线等还与络筒机中央控制单元连接。例如由DE 4129803A1公开的纱线张力传感器与纱线张紧器一起用于在重绕过程中以规定的尽量恒定的纱线张力将纱线卷绕到交叉卷绕筒子上。例如在EP 1143236B1中描述的电子清纱器保证了在络筒过程中只将完好无缺的纱线卷绕到交叉卷绕筒子上。就是说,从管纱抽出的纱线在其前往大卷装的交叉卷绕筒子的路途中经过电子清纱器,该电子清纱器在重绕过程中连续监测移动纱线有无纱疵,并且负责立即清理掉纱疵并代之以与纱线几乎一样的纱线接头。不过,通过这样的电子清纱器, 不仅能检测纱线缺陷,而且能确定移动纱线的毛羽程度(Haarigkeit)。络筒机工位工作时的络筒速度因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尤其因为在重绕过程中出现的纱线张力,而被限制到大约2000m/min。在重绕过程中,纱线优选借助转动的纱线气圈从管纱上方抽出,纱线张力从管纱行程(Kopsreise)开始之时的相对小的值开始,在管纱行程的过程中增大,在管纱行程的后三分之一阶段中,纱线张力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将增长至初始纱线张力的多倍,这显著增加了断纱的危险。因为断纱以及显著波动的纱线张力均勻不利地影响到交叉卷绕筒子质量,所以在过去已经研究出各种方法和装置,其允许管纱在整个退绕过程中以几乎恒定的纱线张力来退绕。例如通过使用纱线张紧器成功实现了,对于管纱补偿在管纱行程的过程中增大的纱线张力。为此,纱线张紧器在管纱行程开始时首先施加相对大的作用力,并且在管纱行程的过程中的纱线张紧器压紧力根据由纱线张力传感器所测得的纱线张力连续减小。不过, 因为纱线张紧器在管纱行程的某个点被彻底打开并且于是不再通过纱线张紧器影响纱线张力,所以还研究出以下方法,借助该方法能保证在重绕过程中出现的纱线张力在纱线张紧器完全打开之后也能被保持在一个极限范围内。这样的方法或装置例如在CH-PS 669177中有所描述。在这种已知的装置中,卷绕速度的控制和进而纱线抽取速度的控制根据在管纱上的余纱量来进行。就是说,在此装置中,在管纱行程的起点,首先以相对高的卷绕速度进行卷绕,但是该卷绕速度在管纱行程结束时明显降低到不危险的水平。利用此已知方法,确实能实现对在没有相应措施的情况下在管纱行程中连续增大的纱线张力的限制,进而显著减少断纱;但是,在管纱行程的后三分之一阶段中的卷绕速度下降导致相对低的平均卷绕速度,这在这种络筒机的效率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与此相关地还知道了,在卷绕过程中借助清纱器监测待重绕的纱线的毛羽程度, 并且在达到或超过毛羽程度极限值时降低卷绕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研究出一种方法,它允许在环锭纺纱机工位上生产管纱,所述管纱被构成为,当其随后在络筒机工位上进行重绕时,所述管纱具有最佳的退绕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来完成。用于执行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环锭纺纱机是权利要求7的主题。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6以及权利要求8中描述了该方法和该环锭纺纱机的有利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中,要在环锭纺纱机工位上生产的管纱的络纱的位置和尺寸是如此确定的,即,当至少一个管纱在络筒机工位上重绕时,测定该管纱的退绕特性,该测定结果被传输给环锭纺纱机并由环锭纺纱机的控制装置进行处理以优化络纱位置;该方法尤其有以下优点,即,在如此生产的管纱中保证了其在整个络筒过程中,即便始终以高的卷绕速度进行卷绕,也不会出现值得注意的纱线张力增大。就是说,如此生产的管纱能够在络筒机工位上始终以很高的卷绕速度被重绕,不会有出现更多断纱的危险。如权利要求2所述,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在环锭纺纱机工位上生产新的管纱时,如此防止在络纱区域中出现问题区(该问题区会在络筒过程中以不利的方式引起注意),即在环锭纺纱机工位上生产新的管纱时,根据在至少一个管纱退绕时求出的值,将络纱的起始高度提高到这样的程度,以使新的管纱不再具有被视为有问题的络纱区。如权利要求3和4所述,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考虑采用退绕管纱时起效的纱线张力,作为用于确定要在环锭纺纱机工位上络纱的最佳位置的参数。当在环锭纺纱机上进行批次更换后,例如首先以在环锭纺纱机上新制备的其中至少一个管纱在络筒机的其中一个工位上进行重绕作业,同时用设置在该工位的纱线张力传感器来测量移动纱线的纱线张力。纱线张力传感器此时确定要通过纱线张紧器补偿的纱线张力的始终增大,在这里,在接近管纱末尾时,尽管纱线张紧器已完全打开,但还是出现超出极限值,这被络筒机控制装置测定为管纱的络纱问题区的开始。这意味着,在络筒机控制装置中,在重绕过程中求出的纱线张力值被如此处理,即,通过该控制装置计算出对于良好的管纱退绕特性最佳的管纱络纱位置和尺寸,其中络纱最佳位置可能在纱线批次之间是不同的并且例如取决于纱线材料和/或纱线强度。为了避免在随后要在环锭纺纱机上生产的管纱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区, 由络筒机控制装置求出的值被传输给环锭纺纱机控制装置,并且环锭纺纱机的纺纱程序被如此修正,即,要新生产的管纱的络纱位置得到优化。不过,代替纱线张力,也可以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考虑采用在管纱退绕时出现的纱线的毛羽程度,作为用于确定要在环锭纺纱机工位上新生产的管纱的络纱最佳位置的参数。因为纱线毛羽程度在管纱退绕时在接近管纱末尾时显著增大,所以能借助清纱器以比较简单方式测定超过纱线毛羽程度的极限值,并被络筒机控制装置认定为管纱络纱问题区的开始,该问题区的出现能在随后在环锭纺纱机上生产的管纱中通过其在环锭纺纱机上生产时的管纱络纱位置修正来避免。根据权利要求7,执行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环锭纺纱机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具有接口,通过该接口能够向环锭纺纱机的、控制管纱卷绕位置的控制装置提供数据,该数据由络筒机的控制装置在至少一个管纱的退绕过程中求出。通过该接口输入的、由络筒机控制装置提供的数据在环锭纺纱机的控制装置中被处理并被转换用来修正纺纱程序。就是说,通过该接口输入的数据被环锭纺纱机的控制装置用来优化要新生产的管纱的络纱的位置和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造管纱的方法,所述管纱的设置在纡管上的络纱具有通过环锭纺纱机的纺纱程序规定的位置和尺寸,其特征在于,要在所述环锭纺纱机的工位上生产的管纱的络纱的位置和尺寸是如此确定的,即,当至少一个管纱在络筒机的工位上重绕时,测定所述管纱的退绕特性,测定结果被传输给所述环锭纺纱机并由所述环锭纺纱机的控制装置进行处理以优化络纱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克罗伊施汉斯于尔根·屈斯特托马斯·魏德
申请(专利权)人: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