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空中移动物体,如导弹、火箭、卫星和飞机等飞行体升空穿云期间防避遭雷击的
技术介绍
飞行体,如导弹、火箭、卫星和飞机等升空时遭雷击而毁损的事故国内外多次见过报导。雷击危险性使得飞行体做不到全天候安全发射升空和飞行。因此国内外重要火箭和导弹发射场,包括卫星发射场,都装备有雷击危险性监测予警系统,用来帮助指挥员选定安全发射的时间窗口。尽管如此,也不能完全确保发射安全。而且战时的导弹发射容不得选择时间窗口。因此飞行体避雷一直是全天候安全发射升空和飞行要求所提出的最理想目标。例如,文献“宋详,庄洪春.航天飞机发射操作天气准则及天气测量仪器设备.载人航天.1998. (4) :43 46”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卫星发射的雷击危险性监测予警系统,目前尚未见有任何技术可以使飞行体穿云期间保障不受云电荷雷击。因为传统的避雷技术,即避雷针技术的原理是引雷入地,飞行体无法接地,故至今为止,飞行体上从未用过任何避雷技术。唯一的办法是被动的躲藏。飞机场上空有雷暴云时不起飞和降落。天空有云不发导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解决飞行体,如导弹、火箭、卫星和飞机 ...
【技术保护点】
1.空中移动物体,如导弹、火箭、卫星和飞机等飞行器在发射升空及飞行中避免遭雷击的方法,其特征是在飞行体表面上复盖一层厚度为d=5.5mm,浓度为nq=1×1015m-3的大气等离子体气层,把感应电荷及时散发到空气中,使飞行体表面感应电荷失效,不能造成高电场强度,或是用一单脉冲高速电流放大器的输出来对消飞行体表面感应电荷,使飞行体表面感应电荷消失,从而实现使飞行体避免遭雷击的目的。使感应电荷失效和使感应电荷消失这两种方法一般是同时使用在同一对象上。对于有些保护对象,也可以只用前一种方法。但一般来说,若只用前一种方法,有时在工程上实现困难,不现实;若只用后一种方法,电流放大器的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