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芸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可调节双层玻璃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6298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双层玻璃幕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玻璃幕墙的可移动调节性,能够人为控制太阳光的辐射量,将持续柔和的自然光引入建筑室内;以透明、半透明玻璃的叠加,内、外双层幕墙的错动,对外界光线的变化做出应对,灵活适应各种不同的采光需求;通过双层玻璃幕墙形成的空腔,达到保温、隔热、通风、节能、隔声等技术要求,为建筑节能环保贡献力量;并且在移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前后双层幕墙透明与半透明玻璃的错动关系而创造建筑立面不断变换的丰富效果,获得一个简洁、统一并其有多层次变化的整体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外立面中使用的一种双层玻璃幕墙,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可调节功能的双层玻璃幕墙。
技术介绍
现今,玻璃幕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双层玻璃幕墙由于其良好的热导通风效应在节能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因此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然而,由于玻璃的光学性能,其在遮阳效果上存在弱势,所以一般操作上,如果没有对双层玻璃幕墙进行特殊处理,则必需在室内装以窗帘或室外遮阳构件等附加件来抵挡强烈阳光,其必影响室内光线效果或加大热工损耗;而还有一些玻璃幕墙采用了加以镀膜等技术的反光玻璃,这一举措虽然缓解了一定室内强光辐射的状况,但在城市光污染方面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以上的所述,在我国东南方等夏日光照时间长、强度大的区域情况更为明M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双层玻璃幕墙方案,不但使玻璃幕墙可以应对不同的光照作用,为室内引入持续柔和的自然光线,同时为建筑外立面创造了多变的整体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于用作建筑外表皮的双层可调节式玻璃幕墙,其包括至少一个双层玻璃幕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玻璃幕单元包括内玻璃幕和外玻璃幕两层相对独立的玻璃幕结构,它们之间存在间隔,每层单元玻璃幕分别包括至少四块宽度相同的玻璃,其中两块玻璃高度与建筑两层板梁间净高相同,另两块玻璃高度与建筑梁高相同,两种高度的玻璃中分别至少一块为透明材质玻璃,一块为半透明材质玻璃,并且内、外层玻璃叠合对应时为透明玻璃对应半透明玻璃。所选玻璃材料为双层夹胶玻璃,其刚度可满足玻璃片材大面积的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若干内、外双层玻璃幕单元累加拼合成整片玻璃幕墙时,透明玻璃和半透明玻璃的拼排顺序是相间的,即一面透明玻璃旁必为一面半透明玻璃,反之亦然,以此类推。通过这种叠合方式,当内玻璃幕结构根据阳光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时,在建筑外观上,由于双层玻璃幕墙透明与半透明玻璃不同程度的叠加而显示不同的立面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可调节玻璃幕墙的内、外双层玻璃幕拥有相对独立的支撑结构,外层玻璃幕结构中每个外玻璃幕单元中的四块玻璃通过每块玻璃四个角上的结点固定,结点焊接于竖向的钢龙骨上,钢龙骨则与锚固在建筑的承重板梁结构上的悬臂构件相连接,并且每个单元最外端四个角上对角线关系的结点间拉有钢丝索。 同时,锚固在建筑的承重板梁结构上的悬臂构件上,以一定间隔以螺栓固定铁丝,作为建筑每层的安全防坠措施。可调节双层玻璃幕墙的内层玻璃幕结构的主体部分组装在相应的轨道装置上,为可滑动调节的结构,外层玻璃幕结构的组装无轨道装置,为固定不可调节的结构。每个内玻璃幕单元中高度与建筑两层板梁间净高相同的两块玻璃上下连有滚轮装置,装嵌于轨道装置中,轨道装置通过栓接固定于建筑的承重板梁结构上,从而实现可调节的目的,而高度与梁高相同的两块玻璃通过玻璃四个角上的结点固定于建筑的承重板梁结构上,为固定装置不可调节。同时,内层玻璃幕结构的轨道装置中为双轨道,每个玻璃幕单元中高度与建筑两层板梁间净高相同的两块玻璃分别组接于内、外两个单独的轨道中,可以单独滑动,组接于外轨道的玻璃通过滚轮上的延长构件于上下四个角上固定,并通过玻璃肋和软性密封材料来密封两块玻璃间存在的间隔,以维持室内良好的热工效。并且,轨道装置的外轨道中用于组接玻璃的滚轮上的延长构件还固定有垂直向的钢丝索拉手,可供人为根据光照改变随时拉动内层玻璃幕结构上的可移动玻璃,方便使用的同时造型简约大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玻璃幕墙的内层玻璃幕的主体可移动调节部分,能够人为控制太阳光的辐射量,将持续柔和的自然光引入建筑室内;以透明、半透明玻璃的叠加,内、外双层幕墙的错动,对外界光线的变化做出应对,灵活适应各种不同的采光需求;通过双层玻璃幕墙形成的空腔,达到保温、隔热、通风、节能、隔声等技术要求,为建筑节能环保贡献力量;并且在移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前后双层幕墙透明与半透明玻璃的错动关系而创造建筑立面不断变换的丰富效果,获得一个简洁、统一并赋有多层次变化的整体外观。本专利技术这种新型可操作式的玻璃幕墙,与传统的固定式玻璃幕墙相比,可以对光线强弱、方向等各种变化做出多方案的不同应对。因此,这些双层玻璃结构单元结合形成的一整片玻璃幕墙,通过其可调节性,为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中朝九晚五工作的人们,抵挡了强光的辐射,引入了柔和的自然光照,并且同时创造通过自身的变换为建筑创造了丰富的外立面效果,而不需添加任何附带设施。附图说明图1是结合到建筑主体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幕墙立面示意图;图2是幕墙的玻璃单元的局部立面视图;图3是图1中A-A横向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纵向剖视图;图5是图2中Al-Al横向剖视节点大样图;图6是图2中Bl-Bl纵向剖视节点大样图;图7-图18是应对不同光照的操作示意图,以示运用本专利技术幕墙后的遮阳通风效果图7是夏季的遮阳机械通风(内遮阳)操作示意图;图8是图7中Cl-Cl剖视示意图;图9是夏季的遮阳机械通风(外遮阳)操作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2-C2剖视示意图;图11是夏季的遮阳自然通风(内遮阳)操作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C3-C3剖视示意图;图13是夏季的遮阳自然通风(外遮阳)操作示意图14是图13中C4-C4剖视示意图;图15是冬季的不遮阳机械通风操作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C5-C5剖视示意图;图17是冬季的不遮阳自然通风操作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C6-C6剖视示意图;为了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均没有按比例绘制。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可调节式玻璃幕墙(1),其包括至少一个双层玻璃幕单元O),每个玻璃幕单元( 包括内玻璃幕( 和外玻璃幕(4)两层相对独立的玻璃幕结构,它们之间存在间隔,每层单元玻璃幕分别包括至少四块宽度相同的玻璃,其中两块玻璃(5,6)高度与建筑两层板梁间净高相同,两块玻璃(7,8)高度与建筑梁高相同,两种高度的玻璃中分别至少一块为透明材质玻璃(5,8),一块为半透明材质玻璃(6,7),并且内、外层玻璃叠合对应时为透明玻璃对应半透明玻璃。若干内、外双层玻璃幕单元累加拼合成整片玻璃幕墙时,透明玻璃和半透明玻璃的拼排顺序是相间的,即一面透明玻璃旁必为一面半透明玻璃,反之亦然,以此类推。通过这种叠合方式,当内玻璃幕结构根据阳光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时,在建筑外观上,由于双层玻璃幕墙透明与半透明玻璃不同程度的叠加而显示不同的立面效果。内、外双层玻璃幕有相对独立的支撑结构,内层玻璃幕结构(3)的主体部分组装在相应的轨道装置上,为可滑动调节的结构,外层玻璃幕结构的组装无轨道装置,为固定不可调节的结构。内层玻璃幕结构(3)中的每个内玻璃幕单元中高度与建筑两层板梁间净高相同的两块玻璃(5,6)上下连有滚轮装置(9),装嵌于轨道装置(10)中,轨道装置 (10)通过栓接固定于建筑的承重板梁结构(11)上,而高度与梁高相同的两块玻璃(7,8) 通过玻璃四个角上的结点固定于建筑的承重板梁结构(11)上。同时,轨道装置(10)中为双轨道,每个玻璃幕单元中高度与建筑两层板梁间净高相同的两块玻璃(5,6)分别组接于内、外两个单独的轨道中,可以单独滑动,组接于外轨道的玻璃通过滚轮上的延长构件于上下四个角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用作建筑外表皮的双层可调节式玻璃幕墙(1),其包括至少一个双层玻璃幕单元(2),其特征在于,每个玻璃幕单元(2)包括内玻璃幕(3)和外玻璃幕(4)两层相对独立的玻璃幕结构,它们之间存在间隔,每层单元玻璃幕结构分别包括至少四块宽度相同的玻璃,其中两块玻璃(5,6)高度与建筑两层板梁间净高相同,两块玻璃(7,8)高度与建筑梁高相同,两种高度的玻璃中分别至少一块为透明材质玻璃(5,8),一块为半透明材质玻璃(6,7),并且内、外层玻璃叠合对应时为透明玻璃对应半透明玻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芸
申请(专利权)人:叶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