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2290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它包括油缸(1),油缸(1)连接在圆锥破碎机的主轴底部,在油缸(1)的进油腔(2)内插接有排气装置(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油上连接排气装置,这样当向油缸腔体内充油时,腔体内的空气就可由排气装置排出,很好解决了油缸的“爬行”问题,较少了活塞对油缸壁的磨损,增加了油缸的寿命;排气装置由排气管和气闭装置构成,气闭装置可在空气排尽时关闭排气口,以防止液压油露出,排气管的进气口位于活塞位于油缸底部后形成的腔体的顶部,这样可以更好的排气。(*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属于破碎机设备

技术介绍
圆锥破碎机可以破碎中等和中等硬度以上的各种矿石和岩石,且具有破碎比大、 效率高、能耗低,产品粒度均勻等优点,在冶金、建筑、筑路、化学及硅酸盐行业中被广泛运用于原料的破碎。同时该破碎机具有用油缸来调整破碎机排矿粒度大小的功能,该功能是通过油缸推动连接在主轴上的动锥体来完成的;但该类油缸的活塞是内凹形的,这样活塞与缸底会形成一个腔体,当需要调节破碎粒度大小时需启动油缸,在液压油向下腔体充油时,活塞与底座形成的腔体内的空气会导致油缸动作过程中产生“爬行”现象,对机体产生损耗。同时由于采用油缸控制圆锥破碎机的排料口大小,目前调节排料口大小的方法均是通过手动控制油缸的启停,这种机构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自动化操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油缸运行平稳,增加油缸使用时间,完成自动化控制的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它包括油缸,油缸连接在圆锥破碎机的主轴底部,在油缸的进油腔内插接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由排气管和气闭装置构成,排气管的进气口位于活塞位于油缸底部后形成的腔体的顶部,气闭装置连接在油缸的底部。在油缸上连接有监测活塞位置的位移传感器。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通过在油上连接排气装置,这样当向油缸腔体内充油时,腔体内的空气就可由排气装置排出,很好解决了油缸的“爬行”问题,较少了活塞对油缸壁的磨损,增加了油缸的寿命;排气装置由排气管和气闭装置构成,气闭装置可在空气排尽时关闭排气口,以防止液压油露出,排气管的进气口位于活塞位于油缸底部后形成的腔体的顶部,这样可以更好的排气。在油缸上连接有监测活塞位置的位移传感器,这样就可由位移传感器来控制油缸的动作,完成对排料口大小的调整,实现了自动化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圆锥破碎机的油缸1是安装在主轴底部的,油缸1的活塞6 与主轴底部连接,因油缸1的活塞6底部为内凹的,这样当液压油排空时就会形成一个腔体,为防止腔体内的空气影响活塞6运动(产生爬行),在油缸1的进油腔2内插接排气装置 3,排气装置3由排气管4和气闭装置5连接构成,排气管4的进气口位于活塞6位于油缸底部后形成的腔体(进油腔2)的顶部,气闭装置5连接在油缸1的底部,此处的气闭装置5可以为螺纹锁紧冒。同时为方便控制活塞6的行程,在油缸1上连接有监测活塞6位置的位移传感器7。权利要求1.一种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它包括油缸(1),油缸(1)连接在圆锥破碎机的主轴底部, 其特征在于在油缸(1)的进油腔(2)内插接有排气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排气装置(3)由排气管(4) 和气闭装置(5)构成,排气管(4)的进气口位于活塞(6)位于油缸底部后形成的腔体的顶部,气闭装置(5)连接在油缸(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油缸(1)上连接有监测活塞(6)位置的位移传感器(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它包括油缸(1),油缸(1)连接在圆锥破碎机的主轴底部,在油缸(1)的进油腔(2)内插接有排气装置(3)。本技术通过在油上连接排气装置,这样当向油缸腔体内充油时,腔体内的空气就可由排气装置排出,很好解决了油缸的“爬行”问题,较少了活塞对油缸壁的磨损,增加了油缸的寿命;排气装置由排气管和气闭装置构成,气闭装置可在空气排尽时关闭排气口,以防止液压油露出,排气管的进气口位于活塞位于油缸底部后形成的腔体的顶部,这样可以更好的排气。文档编号B02C2/00GK202037013SQ201120115588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劲松, 未晓辉, 朱东敏, 李建华, 桂宇 申请人: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锥破碎机的油缸,它包括油缸(1),油缸(1)连接在圆锥破碎机的主轴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油缸(1)的进油腔(2)内插接有排气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敏刘劲松未晓辉桂宇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