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池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161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电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车电池检测电路,连接于电动车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上。其中,继电器的联动开关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的正极相连,联动开关的另一端分别接一稳压二极管、一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和一限流电阻后接于该电池单体的负极,每个光电耦合器输出端分别串接一发光二极管后,再接入一限流电阻后,连接于电池组的负极。电池组的正、负极间再并联一微控制器、一定时器和一继电器的电源端,其中,定时器的定时信号输出端口接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口,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口接于继电器的控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接于电动车电池组用于提示及时充电,避免多度放电对电池组的损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电测电路,尤其涉及电动车电池组的电池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轻型电动车主要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小货车等等,在国内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2亿部以上,每部轻型电动车上的电池有36V、48V、60V、72V 等等。按照平均每部轻型电动车配置4只额定电压为12V的电池来计算,全国运用在轻型电动车上的蓄电池将近达到5亿只。应用在电动车上的蓄电池组大都由多个蓄电池单体串联而成,由于蓄电池制造工艺及材料的差异性,无法实现每个蓄电池的容量、内阻等技术指标完全一致。因而在蓄电池组串联供电系统中,各蓄电池达到终止电压的时间不可能一致,导致其中部分蓄电池过放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整组蓄电池的提前报废。然而目前电动车普遍缺少检测控制各单支电池放电深度的手段,只是通过检测串联蓄电池组的总电压,通过分压电阻取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当总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发出信号进行控制。这样,由于每个蓄电池单体质量差异,造成端电压的离散性,当串联蓄电池组的总电压高于设定值时,并不能说明每支蓄电池的端电压均在允许放电深度内,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则将发生如上所言的导致其中部分蓄电池单体过放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整组蓄电池的提前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车电池检测电路,用于单独检测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一旦发现其中一个电池单体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即可发出提示,提醒用户及时充电,以防止因其中部分的蓄电池单体过放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整组蓄电池的提前报废的现象发生。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动车电池检测电路,连接于电动车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上。其中,继电器的联动开关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的正极相连,联动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再接于一光电耦合器输入端正极,光电耦合器输入端负极再串联一限流电阻后接于该电池单体的负极,每个光电耦合器输出端正极均接于电池组的正极,每个光电耦合器输出端负极分别串接一发光二极管后,再接入一限流电阻后,连接于电池组的负极;电池组的正、负极间再并联一微控制器、一定时器和一继电器的电源端,其中,定时器的定时信号输出端口接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口,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口接于继电器的控制端。本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通过对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进行电压检测,一旦发现其中一个电池单体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即可发出灯光提示,提醒用户及时充电,以防止因其中部分的蓄电池单体过放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整组蓄电池的提前报废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电动车电池检测电路,连接于电动车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上。参阅图1所示,以串联3个电池单体的蓄电池组为例说明。其他的个数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的原理相同。其中,继电器RLl的三联动开关K1、K2、K3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电池单体Ε1、Ε2、Ε3的正极相连,三联动开关的Κ1、Κ2、Κ3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ZD1、 ZD2、ZD3的负极相连,稳压二极管ZD1、ZD2、ZD3的正极再分别接于光电耦合器IC1、IC2、 IC3的输入端正极,光电耦合器IC1、IC2、IC3输入端负极再分别串联限流电阻R1、R2、R3后接于该电池单体El、E2、E3的负极,也可以接于下一开关的一端,当开关联动闭合时,一起接入电池单体的负极。光电耦合器IC1、IC2、IC3的输出端正极均接于整个电池组的正极, 光电耦合器IC1、IC2、IC3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串接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后,再一起接入一限流电阻R4后,连接于整个电池组的负极。电池组的正、负极间再并联一微控制器 IC4、一定时器IC5和一继电器RLl的电源端(即接于继电器线圈两端),其中,定时器IC5 的定时信号输出端口接于微控制器IC4的输入端口,微控制器IC4的输出端口接于继电器 RLl的控制端。本技术的电路工作原理是微控制器IC4、定时器IC5和继电器RL取电电池组而工作,当定时器IC5的定时时间到后,定时信号输出端口输出信号至微控制器IC4,微控制器IC4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RLl触发三联动开关K1、K2、K3闭合一段时间后,使电池单体的多路电压检测支路工作,当定时器再次发出定时信号后,微控制器IC4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RLl触发三联动开关Κ1、Κ2、Κ3断开,如此循环。这样可以定时对电池单体的多路电压检测,又不会过多浪费电池组电力。电池单体的多路电压检测支路工作的工作原理如下以其中一路为例进行说明。当三联动开关Κ1、Κ2、Κ3闭合时,电池单体El接入由稳压二极管ZDl和光电耦合器ICl和限流电阻Rl构成回路,当电池单体El的电压大于稳压二极管ZDl的击穿电压,则可以使光电耦合器ICl输入端的发光管发光,从而光电耦合器 ICl的输出端导通,则发光二极管LEDl和限流电阻R4的回路导通,发光二极管LEDl发光。 当由于电池单体El放电后电压降低至无法大于稳压二极管ZDl的击穿电压,则光电耦合器 ICl输入回路无法导通,其输出回路的二极管LEDl就无法发光。其他支路的原理与之相同, 不再赘述。当电动车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电池组电量充足,且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没有过多放电,则可以观察到每个电池单体的指示灯会一段时间全亮,一段时间全灭。当电池组的某个电池单体过多放电后,则会观察到电路的每个电池单体的指示灯本该全亮的时候,某个电池单体的指示灯无法点亮,则就提示需要对电池组进行充电。这样,可以避免电池组因其中部分的蓄电池单体过放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整组蓄电池的提前报废的现象发生。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电动车电池检测电路,连接于电动车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上,其特征在于继电器的联动开关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的正极相连,联动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再接于一光电耦合器输入端正极,光电耦合器输入端负极再串联一限流电阻后接于该电池单体的负极,每个光电耦合器输出端正极均接于电池组的正极,每个光电耦合器输出端负极分别串接一发光二极管后,再接入一限流电阻后,连接于电池组的负极;电池组的正、负极间再并联一微控制器、一定时器和一继电器的电源端,其中,定时器的定时信号输出端口接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口,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口接于继电器的控制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池电测电路。本技术的电动车电池检测电路,连接于电动车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上。其中,继电器的联动开关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的正极相连,联动开关的另一端分别接一稳压二极管、一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和一限流电阻后接于该电池单体的负极,每个光电耦合器输出端分别串接一发光二极管后,再接入一限流电阻后,连接于电池组的负极。电池组的正、负极间再并联一微控制器、一定时器和一继电器的电源端,其中,定时器的定时信号输出端口接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口,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口接于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车电池检测电路,连接于电动车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上,其特征在于:继电器的联动开关的一端分别与蓄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体的正极相连,联动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再接于一光电耦合器输入端正极,光电耦合器输入端负极再串联一限流电阻后接于该电池单体的负极,每个光电耦合器输出端正极均接于电池组的正极,每个光电耦合器输出端负极分别串接一发光二极管后,再接入一限流电阻后,连接于电池组的负极;电池组的正、负极间再并联一微控制器、一定时器和一继电器的电源端,其中,定时器的定时信号输出端口接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口,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口接于继电器的控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贵叶根吉洪剑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纳奇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