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四分之一波片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研制,目前采用的均是环形或反射式Mgnac干涉仪方案,该方案借鉴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光纤陀螺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光路结构、检测方法、关键技术等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区别仅在于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比^gnac型光纤陀螺多了一个关键光学器件一四分之一波片,其主要作用是将传输线路上的线偏振光转变为用于传感的圆偏振光,即为传输光信号与传感光信号的中转点,从而利用法拉第效应(外加磁场使得两束圆偏振光在传播一段距离后会产生一定的相位差,可通过测量该相位差来获得磁场及产生磁场的电流信息)进行电流检测。四分之一波片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对光信号的偏振态起关键影响,但由于无法借鉴目前较为成熟的光纤陀螺技术,导致该器件成为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研制过程中最难的地方之一。通过偏振控制器、晶体波片和全光纤波片都可以实现四分之一波片的功能,偏振控制器的结构设计非常复杂,不适合在工程实现中应用;晶体波片本身温度特性较好,但是存在空间光向光纤耦合的问题,稳定性较差;由光纤制成的全光纤四分之一波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光纤四分之一波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搭建偏振光光源装置,生成线偏振光,作为制作波片时用于监测的信号光;步骤二:将偏振光光源装置与全光纤波片输入端光纤一端熔接;步骤三:全光纤波片输入端光纤另一端与波片光纤一端进行45°熔接;步骤四:截取波片光纤四分之一拍长长度;步骤五:测试截取后波片光纤输出的光信号;步骤六:熔接全光纤波片输出端光纤与波片光纤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中,李泽仁,温伟峰,张登洪,王荣波,周维军,田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