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9988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包括训练器机架、支架、定滑轮组、重力块和拉绳,支架设置在训练器机架上,支架中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转动盘,任意一个转动盘内邻近其圆周处连接有V型拉锁扣,拉绳的一端与重力块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组后与V型拉锁扣连接,沿转动盘的半径方向设置有杠杆臂,杠杆臂的外端连接有受力棒。将肢体关节转动中心保持在转动盘的轴心线上,肢体末端倚靠受力棒,杠杆臂与肢体平行,重力块通过拉绳、V型拉锁扣对转动盘施加拉力,在与拉绳拉力方向相反的肌拉力的牵引下,杠杆臂和肢体末端围绕转动盘的轴心线转动,关节运动从开始与结束,各角度负荷始终相等,对站、坐、跪、卧等各种姿势的肢体都可进行全幅度训练。(*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体育训练和肌肉锻炼装置,特别是一种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技术背景在体育领域,训练肌力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杠铃、哑铃、壶铃、体操器械、以及各种抗自重练习(跑、跳、投)实现,现有技术中,肌力训练发展到利用以美国韦德先生为主的世界健美联合协会和体能协会创建的各种不同多功能机和单功能机来进行,其原理均是利用重力块增重的方式对肌肉力量进行训练。但是,在肌腱拉动肢体绕关节运动时,肌拉力线与动点和关节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不断变化,肌力矩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也不断变化,相应的, 阻力矩随之发生变化。具体的,在肌腱拉动肢体绕关节运动所经过的各角度中,活动肢体所承受的阻力负荷不同,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得到的收缩锻炼效果不同。而现有技术中缺少全幅度等重量(负荷)抗阻体能训练器,没有应用等阻力矩和等重量的方式来达到肌肉训练的最大效果。在20世纪末80年代初,德国最先专利技术了“等动测试仪”投入医疗诊断病人肌肉功能的检测。其原理是借助仪器使肌肉在速度相对恒定的情况下进行长度变长或变短的收缩,即使肌拉力角发生变化,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始终围绕圆心在相等的阻力矩情况下饱受同等负荷的阻力,来观察肌肉在某个角度下的伤情,进行诊断,速度可以调节固定,所以又称等速测试仪,包括等动向心收缩和等动离心收缩两种仪器(CYBEX&BI0DEX)来诊断肢体在关节转动过程中力的变化。病人若在某个角度出现疼痛或力量下降,立刻能够通过动力头传输数据,再通过电脑显示出来,达到诊断病情的目的。但深受测试环境条件限制, 设备费用昂贵,运动员自由训练肌肉却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所述的这种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训练器械不能实现等阻力矩训练而导致肌肉训练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这种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包括训练器机架、支架、定滑轮组、 重力块和拉绳,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训练器机架上,所述的定滑轮组设置在训练器机架和支架中,其中,所述的支架中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转动盘,任意一个所述的转动盘均呈圆形,两个转动盘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任意一个转动盘的轴心均各自通过一个转轴与固定支架连接,任意一个转动盘内邻近其圆周处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拉锁孔,所述的拉锁孔内设置有一个拉锁杆,所述的拉锁杆的两端与一个V型拉锁扣呈闭环连接,所述的拉绳的一端与所述的重力块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的定滑轮组后与所述的V型拉锁扣连接,在两个转动盘的相向端面中各自设置有杠杆臂,任意一个所述的杠杆臂均沿所在转动盘的半径方向设置,任意一个杠杆臂的外端均各自垂直连接有一个受力棒,任意一个杠杆臂均与所述的拉锁孔相邻。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训练器机架之间设置有滑动副和锁定装置,所述的滑动副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进一步的,任意一个转动盘的一个端面中均沿半径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数目的螺孔,任意一个杠杆臂上均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数目的螺孔,杠杆臂通过螺钉与转动盘的端面连接。进一步的,任意一个转动盘的一个端面中均沿半径方向等角度设置有四个所述的杠杆臂。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中设置有一对定滑轮,所述的定滑轮分别位于所述的转动盘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盘的外圆周中设置有弧形凹槽面。进一步的,所述的受力棒上套设有护垫,所述的护垫由海绵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V型拉锁扣的开口端跨接在转动盘的两端面。进一步的,所述的受力棒通过铰链与杠杆臂的外端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运动员身体位于训练器机架中,将肢体关节转动中心保持在转动盘的轴心线上,肢体末端如脚或手倚靠受力棒,此时,杠杆臂与肢体平行,重力块通过拉绳、V型拉锁扣对转动盘施加拉力,在与拉绳拉力方向相反的肌拉力的牵引下,杠杆臂和肢体末端围绕转动盘的轴心线转动,关节运动从开始与结束,各角度负荷始终相等。 杠杆臂通过安装在转动盘半径上的不同位置,可以调节长短,适应每个运动员的肢体长短。 受力棒的滚动护垫可以防止皮肤擦伤。转动盘下方的定滑轮改变拉绳的方向并保持拉绳末端转动半径的稳定。本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技术在训练器中采用转动盘、连接在转动盘圆周上的拉绳和杠杆臂将重力块的阻力矩传递到杠杆臂末端的受力棒处,关节运动从开始与结束,肢体在各角度负荷始终相等,对站、坐、跪、卧等各种姿势的肢体都可进行全幅度训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中的转动盘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中的拉绳扣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的一个下肢锻炼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的一个上肢锻炼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包括训练器机架8、支架3、定滑轮组5、重力块1和拉绳2,所述的支架3设置在所述的训练器机架8上,所述的定滑轮组5设置在训练器机架8和支架3中,其中,所述的支架3中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转动盘4,任意一个所述的转动盘4均呈圆形,两个转动盘4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任意一个转动盘4的轴心均各自通过一个转轴与固定支架3连接,任意一个转动盘 4内邻近其圆周处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拉锁孔71,所述的拉锁孔71内设置有一个拉锁杆72, 所述的拉锁杆72的两端与一个V型拉锁扣7呈闭环连接,所述的拉绳2的一端与所述的重力块1连接,拉绳2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的定滑轮组5后与所述的V型拉锁扣7连接,在两个转动盘4的相向端面中各自设置有杠杆臂41,任意一个所述的杠杆臂41均沿所在转动盘4 的半径方向设置,任意一个杠杆臂41的外端均各自垂直连接有一个受力棒42,任意一个杠杆臂41均与所述的拉锁孔71相邻。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3与所述的训练器机架8之间设置有滑动副和锁定装置,所述的滑动副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进一步的,任意一个转动盘4的一个端面中均沿半径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数目的螺孔,任意一个杠杆臂41上均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数目的螺孔,杠杆臂41通过螺钉与转动盘4的端面连接。进一步的,任意一个转动盘4的一个端面中均沿半径方向等角度设置有四个所述的杠杆臂41。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3中设置有一对定滑轮6,所述的定滑轮6分别位于所述的转动盘4的下方。定滑轮6通过滑轮支架61与支架3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盘4的外圆周中设置有弧形凹槽面44。进一步的,所述的受力棒42上套设有护垫43,所述的护垫43由海绵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V型拉锁扣7的开口端跨接在转动盘4的两端面。进一步的,所述的受力棒42通过铰链与杠杆臂41的外端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运动员身体位于训练器机架8中,将肢体关节转动中心保持在转动盘4的轴心线上,肢体末端如脚或手倚靠受力棒42,此时,杠杆臂41与肢体平行,重力块1通过拉绳2、V型拉锁扣7对转动盘4施加拉力,在与拉绳2拉力方向相反的肌拉力的牵引下,杠杆臂41和肢体末端围绕转动盘4的轴心线转动,关节运动从开始与结束, 各角度负荷始终相等。杠杆臂41通过安装在转动盘4半径上的不同位置,可以调节长短, 适应每个运动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幅度等负荷抗阻训练器,包括训练器机架、支架、定滑轮组、重力块和拉绳,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训练器机架上,所述的定滑轮组设置在训练器机架和支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中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转动盘,任意一个所述的转动盘均呈圆形,两个转动盘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任意一个转动盘的轴心均各自通过一个转轴与固定支架连接,任意一个转动盘内邻近其圆周处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拉锁孔,所述的拉锁孔内设置有一个拉锁杆,所述的拉锁杆的两端与一个V型拉锁扣呈闭环连接,所述的拉绳的一端与所述的重力块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的定滑轮组后与所述的V型拉锁扣连接,在两个转动盘的相向端面中各自设置有杠杆臂,任意一个所述的杠杆臂均沿所在转动盘的半径方向设置,任意一个杠杆臂的外端均各自垂直连接有一个受力棒,任意一个杠杆臂均与所述的拉锁孔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竹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体育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