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庆利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5424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辛凉疏散、清热解毒作用,主治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咽痛、咳嗽、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舌苔微黄、脉浮数等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药材原料是柴胡、薄荷、荆芥穗、绵马贯众、僵蚕(炒)和大黄,为了提高药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材的挥发油可以用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辛凉疏散、清热解毒作用,主治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咽痛、咳嗽、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舌苔微黄、脉浮数等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品属治疗感冒的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抗生素的滥用,感冒发热难以用化学药物根治,治疗感冒发热的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是,治疗感冒的大多数中药制剂都含糖和防腐剂,药物稳定性差,过多糖分的摄入会造成高血糖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含有防腐剂苯甲酸的食品及药物会造成肝功能损伤,存在潜在的肝毒性,特别是对于肝脏疾病患者,会加重肝功能损伤。因此,开发制剂稳定、用药安全、剂量准确、质量可控、疗效可靠的抗感冒中药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风热感冒病症的病因、病机和治法风热感冒,因风热袭表,卫气被遏,阳郁不伸, 则发热、恶风,风热属阳邪,故发热重而微恶风;外邪客表,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风热之邪, 易伤津液,因病邪尚浅,致口干微渴而非大渴;风热上扰,故头痛,咽疼;舌边尖红,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证。根据表证当散,热证当清的原则,宜用味辛质轻,性凉清热之品,以凉散在表风热之邪,故立辛凉解表,疏散风热之热。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药材有柴胡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se DC的干燥根。主产于辽宁、河北、 河南等地。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九五年版柴胡项下的有关规定。薄荷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九五年版一部335页薄荷项下的有关规定。荆芥穗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1^2011印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花穗。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九五年版一部207页荆芥项下的有关规定。绵马贯众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主产于东北地区。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九五年版一部292页绵马贯众项下的有关规定。僵蚕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 4_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ossiana(Bals. ) Vuill而致死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九五年版一部331页僵蚕项下的有关规定。大黄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Iiheum palamatum L.唐古特大黄Ii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Mi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丰产于青海、甘肃等省。本专利技术的药材不限于以上药材,还可以包括这些药材的替代用品。方解柴胡辛散苦泄,微寒清热,有疏散外邪解表退热之功,《滇南本草》称其为" 发汗解表之要药",方中用量独大,故为君药。薄荷辛凉疏散,清头目,利咽喉,以增柴胡凉散风热之功,荆芥微温不燥,以辛为用,长于散风,与辛凉之薄荷配伍,增强君药解表疏散之力,二药共为臣药。贯众味苦微寒,清热解毒,配伍君臣药物,可增解毒退热之功;僵蚕味辛性平,风止痛,伍辛凉解表之品,善治风热头痛;大黄苦寒,沉降下行,泻热通便,凉血解毒, 少量应用,随大队辛散升浮之品,则沉降之性被抑,而退热之功独留,可增诸药解热之力。三药共为佐助之品。全方配伍共收辛凉疏散、解表清热之功效。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制备挥发油的环糊精包合物技术,显著提高了药物疗效。处方药材原料处方用量范围柴胡 Μ00-600克绵马贯众 1200-300克薄荷1200-300 克僵蚕(炒) 800-200 克荆芥穗800-200克大黄400-100克。处方 1柴胡薄荷荆芥穗处方2柴胡薄荷荆芥穗处方3柴胡薄荷荆芥穗制法1以上六味按照处方1制备,取柴胡、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3-12小时),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加水3-12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将挥发油在搅拌下缓缓滴加于3-18倍量的25-38°C的β _环糊精的饱和水溶液中进行包合,得到的包合物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取部分大黄(1/12-1/2量)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大黄与僵蚕、 绵马贯众一起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5-20倍量水,每次0. 5-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两种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 10(45-55°C )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 50-70%,静置12-36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大黄细粉和挥发油的β -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混勻,用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制法2 以上六味按照处方2制备,取柴胡、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6小时),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将挥发油在搅拌下缓缓滴加于9倍量的35°C的β -环糊精的饱和水溶液中进行包合,得到的包合物烘干,粉碎成细1200克绵马贯众600克600克僵蚕(炒)400克400克大黄 200克MOO克绵马贯众800克 900克僵蚕(炒)500克 200克大黄 400克600克绵马贯众400克300克僵蚕(炒)200克300克大黄 100克粉,备用。取1/6量的大黄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大黄与僵蚕、绵马贯众一起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10倍量水,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两种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 10 (500C )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M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大黄细粉和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混勻,用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制法3 以上六味按照处方3制备,取柴胡、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9小时),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加水9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将挥发油在搅拌下缓缓滴加于3-18倍量的37°C的β -环糊精的饱和水溶液中进行包合,得到的包合物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取大黄(1/9量)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大黄与僵蚕、绵马贯众一起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10倍量水,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两种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 10 (55°C)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36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大黄细粉和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混勻,用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加入本领域的常用辅料,采用本领域的常规制剂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可以制备成硬胶囊、软胶囊、片剂、缓释剂、控释剂、滴丸、颗粒、注射剂、崩解剂、泡腾剂等剂型。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的检测方法性状本品为淡棕色至棕褐色颗粒;气香,味微苦。鉴别(1)取本品1克,研细,加乙醚40毫升,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弃去乙醚液,药渣加3%吡啶甲醇溶液50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毫升使溶解,通过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 5厘米,长9厘米)以0. 5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毫升洗脱,弃去碱液,用水洗至中性,弃去水液,再用乙醇100毫升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式a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毫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以下重量范围的药材原料制成:柴胡    2400-600克    绵马贯众  1200-300克薄荷    1200-300克    炒僵蚕    800-200克荆芥穗  800-200克大黄      400-100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庆利
申请(专利权)人:沈庆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