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260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端子、一软性传输单元、一加强板及至少两个定位件。绝缘本体内部设有一插槽、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槽。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该些端子设置于该些端子槽,且伸入插槽及容置空间内。加强板连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一端,软性传输单元设有数个电性接点,并形成于相对加强板另一侧上。加强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且容纳于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使该些电性接点与该些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相接触导通。定位件穿设于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将软性传输单元稳定的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具有较佳的定位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合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尤指一种线缆连接器与软性排线 (Flexible Flat Cable, FFC)或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等软性传输单元的组合。
技术介绍
ATA(AT Attachment, AT接口)为一般磁盘驱动器的接口规范,可被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上,主要作为磁盘驱动器与主机板之间的传输接口,且发展出并行先进技术连接 (Parallel ATA,简称PATA)和串行先进技术连接(Serial ATA,简称SATA)两种接口规格。 PATA接口由于传输频宽有限,无法跟上处理速度越来越快的中央处理器,而为达到传输快速,致使目前计算机硬盘大多使用SATA接口,且未来使用SATA接口的计算机硬盘更将形成趋势。为了实现硬盘甚至蓝光光盘等的电性连接,目前可利用软性排线(FFC)或软性印刷电路板(FPC)等软性传输单元来连接SATA连接器与电性导通接口。为了使软性传输单元与连接器之间稳定地连接,通常需设置有适当的定位结构予以固定。如台湾专利证书号数第M346145号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模块”,其是于SATA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后端组装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可固定软性传输单元于绝缘本体内,使软性传输单元不致脱落,亦可加强压合软性传输单元的接点与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使得接触导通的讯号传输较为稳定。上述习知连接器是以固定块固定软性传输单元,固定块的体积庞大,占用较大的空间,难以符合现代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要求,且固定块扣合于绝缘本体上,容易松动或脱落,并无法确实达到较佳的定位效果。再者,目前市面上虽有其它型式的定位结构,同样会有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此外,习知连接器的端子预先成型于一料带上,该些端子通常是以接触部连接于料带。端子在插接组装于绝缘本体后,必需将料带截除,此时容易造成端子的接触部产生变形,造成连接器的良率降低。缘是,本技术的创作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可将软性传输单元稳定地固定于绝缘本体上,除具有较佳的定位效果外,也不会占用外部空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可避免端子的接触部产生变形,使产品整体的良率提升。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端子、一软性传输单元、一加强板及至少两个定位件。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对接端及一第二对接端, 该绝缘本体内部设有邻接于该第一对接端的一插槽、邻接于该第二对接端的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槽。该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该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些端子各具有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该些端子设置于该些端子槽,且以该固定部固定于该些端子槽的侧壁。该些端子的该第一接触部伸入该绝缘本体的该插槽内,该些端子的该第二接触部伸入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该软性传输单元设有数个电性接点。该加强板连接于该软性传输单元的一端。该加强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该至少两第二定位孔与该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相对应,且该加强板容纳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使该些电性接点与该些第二接触部相接触导通。该至少两定位件穿设于该至少两第一定位孔及该至少两第二定位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以定位件穿设绝缘本体的第一定位孔及加强板的第二定位孔,藉以将加强板及软性传输单元定位于绝缘本体。换言之,定位件穿设固定于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不会从绝缘本体上松动或脱落,可将软性传输单元稳定地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具有较佳的定位效果。此外,更可加强压合电性接点与端子的第二接触部间的接触,使得接触导通的讯号传输较为稳定,且定位件穿设并组装于绝缘本体内部,不会占用外部空间。本技术的端子可进一步的设置有料带连接部,在料带截除时,可由料带连接部承受施力,不需由端子的接触部承受施力,故不会造成端子的接触部产生变形,使产品整体的良率得以提升。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端子已组装于绝缘本体)。图3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剖视图(一)。图5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剖视图(二)。图6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绝缘本体1、数个端子2、一软性传输单元3、一加强板4及至少两个定位件5,其中绝缘本体1较佳符合SATA连接器的规范。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亦可包含但不限于应用定位件5及软性传输单元3的各种连接器。以塑料材料制成的绝缘本体1具有一顶板 11、一底板12及两侧板13,底板12位于顶板11下方间隔处,两侧板13 —体成型地连接于顶板11及底板12两侧。顶板11、底板12及两侧板13围绕形成一插槽14及一容置空间 15,亦即绝缘本体1内部前缘形成插槽14及后侧容置空间15。绝缘本体1具有一第一对接端16及一第二对接端17,插槽14邻接于第一对接端16,供与对接连接器(图未绘示)插接;容置空间15则邻接于第二对接端17,供与软性传输单元3插接。绝缘本体1内部另设有数个间隔设置且形成于容置空间15中的端子槽18,该些端子槽18位于底板12内面且延伸适当的长度。绝缘本体1两侧外缘各设有一导引柱131,两个导引柱131沿两侧板13方向延伸,可用以导引本技术的线缆连接器插接于对接的连接器。绝缘本体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19,其较佳形成于绝缘本体1的两端处。然而在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孔19数量较佳包含但不限于四个。第一定位孔19可穿过顶板11及底板12,且第一定位孔19与容置空间15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两个第一定位孔19位于绝缘本体1邻近两侧处,另外两个第一定位孔19则位于绝缘本体1两侧之间的适当位置,但是第一定位孔19设置的数量及位置并不限制,其构造也可以适当的变化。如图4所示,每一第一定位孔19分别形成有设于顶板11及底板12上的至少一孔部19a及设于底板12上的一挡止面195。定位件5穿设于所述的至少一孔部 19a,且抵顶于挡止面19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定位孔19由上而下分别形成一第一孔部191、一第二孔部192、一第三孔部193及一第四孔部194。该些孔部191、192、193及194 可为圆形或其它形状的孔。第一孔部191及第二孔部192设于顶板11上,第三孔部193及第四孔部194设于底板12上,第二孔部192的内径小于第一孔部191的内径,第三孔部193 的内径小于第二孔部192的内径,第四孔部194的内径则大于第三孔部193的内径,使第三孔部193及第四孔部194之间形成一环形的挡止面195。定位件5可呈柱体或片体等,并不予以限制,且其材质包含但不限定塑料、橡胶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对接端及一第二对接端,该绝缘本体内部设有邻接于该第一对接端的一插槽、邻接于该第二对接端的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槽,该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该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数个端子,该些端子各具有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该些端子设置于该些端子槽,且以该固定部固定于该些端子槽的侧壁,该些端子的该第一接触部伸入该绝缘本体的该插槽内,该些端子的该第二接触部伸入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一软性传输单元,该软性传输单元设有数个电性接点;一加强板,该加强板连接于该软性传输单元的一端,该加强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该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与该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相对应,该加强板容纳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使该些电性接点与该些第二接触部相接触导通;以及至少两个定位件,该些定位件穿设于该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及该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煜
申请(专利权)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