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
,特别是一种以氨水混合物为工质的混合工质功冷联供的热力循环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工业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三分之二,但是能源利用效率低,50%以上以中低温热的形式排放,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还对环境有热污染。回收利用这些余热对于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作用。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氨水动力循环以及氨水吸收式制冷与动力循环结合的功冷联供的循环系统就是能够利用低温热源的典型热力循环系统。在对中低温热源的回收利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可以利用低品位热量进行制冷,低温余热驱动精馏塔运行,将浓氨水溶液制成纯氨气和稀氨水溶液,纯氨气在冷凝器中冷凝为氨液,氨液经过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制冷,蒸发后的氨气被来自精馏塔釜的稀溶液吸收,最终转变成浓溶液,进入精馏塔完成循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精馏塔再沸器吸热温度较低,而动力余热温度较高,精馏塔不可逆损失大,系统效率低。2、水蒸汽朗肯循环以水为单一工质的朗肯循环技术成熟,但在蒸发阶段,由于水的恒温蒸发特性,使其与热源匹配不好,造成了很大的不可逆损失,效率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工质功冷联供的热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分离器(1)、高压溶液泵(2)、低压溶液泵(3)、高压溶液换热器(4)、低压溶液换热器(5)、蒸汽发生器(6)、余热溶液换热器(7)、透平(8)、精馏塔(9)、冷凝器(10)、过冷器(11)、氨节流阀(12)、蒸发器(13)、溶液节流阀(14)和吸收器(15),其中吸收器(15)与分离器(1)相连接,分离器(1)分别连接于高压溶液泵(2)和低压溶液泵(3),高压溶液泵(2)连接动力路的高压溶液换热器(4),之后是蒸汽发生器(6)和透平(8);低压溶液泵(3)依次连接制冷路的低压溶液换热器(5)和余热溶液换热器(7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红光,韩巍,杨金福,孙流莉,崔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