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电视机技术

技术编号:685016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电视机,主要是针对现有背光源驱动电路元器件较多,结构复杂等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背光源供电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电路输出的驱动脉冲信号,向背光源负载提供工作所需的电压;以及,控制电路,响应于控制电压信号,实时采样所述背光源负载的工作电流,依据采样到的电流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脉冲信号并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背光源驱动电路结构简单,驱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背光源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电视机
技术介绍
目前,LED (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已被广泛应用。其中,中大尺寸LED液晶电视背光源至少有两路灯条,各灯条的供电及驱动方式如图1所示电源供电单元,由PFC (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电源1和半桥谐振控制电路2构成;为与其连接的电路提供电能;次级供电单元,包括LLC谐振控制及能量传递电路3和次级供电电路4 ;其中,所述LLC谐振控制及能量传递电路3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供电单元连接,其输出端(即所述开关变压器Tl的次侧线圈)经次级供电电路产生12V和100V的电压输出,为驱动单元提供工作电压;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5、升压电路6、调光电路8和电流取样电路9(如图1所示),图1中仅显示了两路灯条7和10的驱动电路的连接,四路或者更多路的灯条均可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驱动。每路灯条都使用Boost升压电路6的拓扑方式,需要一个升压MOS管 (V3或V5)和一个调光MOS管(V4或V6),并且每路升压电路6都需要电解电容(C5或C6) 来满足LED正常工作。采用上述供电及驱动方式需要较多芯片和外围元器件,成本较高,电路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驱动稳定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采用该背光源驱动电路的液晶电视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背光源供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背光源供电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驱动脉冲信号,向背光源负载提供工作所需的电压;所述控制电路,响应于控制电压信号,实时采样所述背光源负载的工作电流,依据采样到的电流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脉冲信号并输出。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供电电路包括LLC谐振控制及能量传递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其中,所述LLC谐振控制及能量传递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驱动脉冲信号,向连接在该电路负载端的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经谐振后的电信号;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LLC谐振控制及能量传递电路的负载端,将接入的电信号经整流滤波后生成背光源负载工作所需的电压。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路、控制子电路和驱动隔离变压器;其中,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实时采样所述背光源负载的工作电流并输出;所述控制子电路,响应于控制电压信号,接收所述电流采样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并将该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比较该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信号的值并依据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次级驱动脉冲信号;所述驱动隔离变压器,包括绕组磁芯、缠绕在所述绕组磁芯上作为初级侧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及缠绕在所述绕组磁芯上作为次级侧的次级线圈;用于将次级线圈接收到的次级驱动脉冲信号传送到初级侧,再由初级侧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两路驱动脉冲信号输出。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负载为两条LED灯条,第一 LED灯条和第二 LED灯条串联在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载端。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LLC谐振控制及能量传递电路由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电容和开关变压器构成;所述第一开关管,其栅极连接在所述驱动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第一线圈的一接线端,漏极接入外接交流电信号,源极分别连接在所述驱动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第一线圈的另一接线端和所述开关变压器初级侧的第一接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其栅极连接在所述驱动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第二线圈的一接线端,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在所述驱动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第二线圈的另一接线端、地以及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开关变压器初级侧的第二接入端;所述开关变压器,其次级侧连接在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在所述驱动隔离变压器的驱动下交替导ο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采样电阻;所述采样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 LED灯条和第二 LED灯条之间。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子电路包括并联稳压集成电路和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并联稳压集成电路,其参考端连接在所述第一 LED灯条和采样电阻之间,阳极接地,阴极连接在所述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电流信号输出端;实时监测所述采样电阻的端电压,并比较该端电压是否与基准电压相等,反馈比较结果至所述脉宽调制控制电路;所述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响应于控制电压信号,依据所述并联稳压集成电路的比较结果向所述并联稳压集成电路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流信号,实时监测向所述并联稳压集成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并依据该电流信号调整所述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频率,以向所述背光源供电电路输出相应频率的次级驱动脉冲信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背光源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响应于控制电压信号输出驱动脉冲信号;步骤2、受控于所述驱动脉冲信号输出背光源负载工作所需的电压;步骤3、实时采样流经所述背光源负载的工作电流,依据采样到的电流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脉冲信号,返回至步骤2。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实现如下1. 1、响应于控制电压信号输出次级驱动脉冲信号;1.2、所述次级驱动脉冲信号经隔离变压后生成第一驱动脉冲信号和第二驱动脉冲信号;步骤2具体实现如下2. 1、第一驱动脉冲信号和第二驱动脉冲信号协同控制,输出谐振电信号;2. 2、所述谐振电信号经整流滤波后形成背光源负载工作所需的电压;步骤3具体实现如下3. 1、实时采样流经所述背光源负载的工作电流;3. 2、依据采样到的电流信号得出所述电流采样电路的端电压,比较该端电压与基准电压,相等,输出与原输出频率相同的次级驱动脉冲信号;大于,降低输出的次级驱动脉冲信号的频率;小于,升高输出的次级驱动脉冲信号的频率;3. 3、步骤3. 2所输出的次级驱动脉冲信号经隔离变压后生成第一驱动脉冲信号和第二驱动脉冲信号,返回至步骤2. 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液晶电视机,至少包括液晶显示屏以及背光源模组, 所述背光源模组至少包括背光源负载和背光源驱动电路,所述背光源驱动电路为上述任意一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电路实时监测背光源负载的工作电流并依据采样到的电流信号反馈驱动脉冲信号至所述背光源供电电路,以控制背光源供电电路为背光源负载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达到稳定控制流经背光源负载的电流稳定的目的。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背光源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由于采用了闭环控制,其更易实现对背光源负载的稳定驱动, 且电路实现更加简单容易。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可通过采用驱动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电路控制隔离驱动变压器初级侧的LLC谐振控制及能量传递电路,然后将LLC谐振控制及能量传递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经整流滤波后直接给背光源负载供电,这是一种全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架构。这种架构利用一个驱动隔离变压器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软开关半桥谐振电路,简化了背光源驱动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另外,驱动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电路具体可以是并联稳压集成电路和脉宽调制控制电路构成的电路。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并联稳压集成电路和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反馈的驱动脉冲信号,来实现同时控制串联在所述背光源供电电路负载端的两路灯条的电流,进而保证了两灯条工作特性的相同且电流的恒定。这种方式,省去了现有技术中LED驱动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供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背光源供电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驱动脉冲信号,向背光源负载提供工作所需的电压;所述控制电路,响应于控制电压信号,实时采样所述背光源负载的工作电流,依据采样到的电流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脉冲信号并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现策迟洪波辛晓光韩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