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9308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壳体,壳体顶端设有接线端子,壳体内腔设有芯子,芯子中心留有空隙,一导热棒穿插入芯子内并与空隙内壁紧贴,对应导热棒底端延伸至壳体内腔底面并连接有导热板,导热板底部和外周分别往壳体内腔底面和内壁方向延伸并相抵,导热棒和导热板组成的导热体可以是导热性能良好的任意材料,当电容器工作时,使电容器芯子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由导热棒和导热板组成的导热体以热传递方式快速传递到电容器壳体,通过壳体高效散发,降低电容器芯子运行温度,避免芯子过早被击穿而导致电容器失效,并提高电容器载流能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容
,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性好的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大电流电容器存在以下缺点在电容器运行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后,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导致电容器过早失效,降低电容器载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散热速度快,散热效果好的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壳体,壳体顶端设有接线端子,壳体内腔设有芯子,芯子中心留有空隙,其特征是, 一导热棒穿插入芯子内其并与空隙内壁紧贴,对应导热棒底端延伸至壳体内腔底面并连接有导热板,导热板底部和外周分别向壳体内腔底面和内壁方向延伸并相抵,导热棒和导热板组成的导热体可以是导热性能良好的任意材料,当电容器工作时,使电容器芯子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由导热棒和导热板组成的导热体以热传递方式快速传递到电容器壳体,通过壳体高效散发,降低电容器芯子运行温度,避免芯子过早被击穿而导致电容器失效,并提高电容器载流能力。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热棒与导热板呈整体状,导热棒与导热板也可以通过紧密连接方式连接组成。所述导热棒两末端延伸出芯子上、下端面,靠近芯子上、下端面的导热棒设有环形凹槽,在实际应用中,当导热棒采用金属高导热材料时,环形凹槽使导热棒与电容器芯子空隙内壁之间隔开,达到绝缘效果。所述导热棒外壁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棒内开有轴腔,轴腔延伸至导热板底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当电容器工作时,使电容器芯子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由导热棒和导热板组成的导热体以热传递方式快速传递到电容器外壳,通过外壳高效散发,降低电容器芯子运行温度,避免芯子过早被击穿而导致电容器失效,并提高电容器载流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缺少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增设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空状的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空状的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空状的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空状导热棒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壳体1,壳体 1顶端设有接线端子2,壳体1内腔101设有芯子3,芯子3中心留有空隙4,其特征是,一导热棒5穿插入芯子3内其并与空隙4内壁401紧贴,对应导热棒5底端延伸至壳体1内腔 101底面并连接有导热板6,导热板6底部和外周分别向壳体1内腔101底面101-1和内壁 101-2方向延伸并相抵,导热棒5和导热板6组成的导热体可以是导热性能良好的任意材料,当电容器工作时,使电容器芯子3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由导热棒5和导热板6组成的导热体以热传递方式快速传递到电容器壳体1,通过壳体1高效散发,降低电容器芯子3运行温度,避免芯子3过早被击穿而导致电容器失效,亦提高电容器载流能力,本实施例的导热棒 5与导热板6可以通过紧密连接方式组合连接而成。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更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导热棒5内开有轴腔503,轴腔 503延伸至导热板6底面。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热棒5 与导热板6呈整体状。作为第二实施例的更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导热棒5内开有轴腔503,轴腔 503延伸至导热板6底面。第三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热棒5两末端501、502延伸出芯子3上、下端面301、302,靠近芯子3上、下端面301、302空隙4内的导热棒5设有环形凹槽7,在实际应用中,当导热棒5采用金属高导热材料时,该环形凹槽7的作用是使导热棒5与电容器芯子3空隙4内壁401之间隔开,避免芯子3的导电体与导热棒5直接接触,达到绝缘效果。作为第三实施例的更进一步改进,如图9所示,所述导热棒5内开有轴腔503,轴腔 503延伸至导热板6底面。第四实施例如图10所示,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热棒 5外壁设有导热管8,导热管8两末端端面至导热棒5两末端端面之间同样构成有环形凹槽 7,同样可达到实施例三所提到的绝缘效果。作为第四实施例的更进一步改进,如图11所示,所述导热棒5内开有轴腔503,轴腔503延伸至导热板6底面。作为上述第五实施例本技术散热方式还可以采用热管技术,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根据这一特性,本技术的芯子3的空隙4套设有热管,热管外管壁与芯子3空隙4内壁401紧贴,热管底端可延伸出芯子3下端面302并连接有导热板,如延伸至下端面302时,导热板外周和底面分别与壳体1内腔101内壁101-2和底面101-1 接触相抵,当电容器工作时,利用热管原理,使电容器芯子3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由热管和导热板以热传递方式快速传递到电容器壳体1,通过壳体1高效散发,同样可达到快速散热效果。作为上述第六实施例本技术散热方式还可以采用水冷或风冷散热技术具体为中空的导热棒一端或两端延伸出壳体1外侧并连接水冷或风冷散热器,利用水或空气作为热交换介质,将芯子3热量快速散发出壳体1外,散热效果更理想。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技术的技术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壳体(1),壳体(1)顶端设有接线端子(2),壳体 (1)内腔(101)设有芯子(3),芯子(3)中心留有空隙(4),其特征是,一导热棒(5)穿插入芯子(3)内其并与空隙(4)内壁(401)紧贴,对应导热棒(5)底端延伸至壳体(1)内腔(101) 底面并连接有导热板(6),导热板(6)底部和外周分别往壳体(1)内腔(101)底面(101-1) 和内壁(101-2)方向延伸并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棒(5)与导热板 (6)呈整体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棒(5)两末端 (501,502)延伸出芯子(3)上、下端面(301、302),靠近芯子(3)上、下端面(301,302)的导热棒(5)设有环形凹槽(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棒(5)外壁设有导热管(8)。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棒 (5 )内开有轴腔(503 ),轴腔(503 )延伸至导热板(6 )底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壳体,壳体顶端设有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低热阻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壳体(1),壳体(1)顶端设有接线端子(2),壳体(1)内腔(101)设有芯子(3),芯子(3)中心留有空隙(4),其特征是,一导热棒(5)穿插入芯子(3)内其并与空隙(4)内壁(401)紧贴,对应导热棒(5)底端延伸至壳体(1)内腔(101)底面并连接有导热板(6),导热板(6)底部和外周分别往壳体(1)内腔(101)底面(101-1)和内壁(101-2)方向延伸并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榕江海波刘信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胜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