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型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729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在采用通过调整腿能够使主体壳体从平行于设置面的状态向前后倾斜的这种结构时,能够使主体壳体容易地返回到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投影仪具备设置在主体壳体(1)的底面(2a)上的调整腿(13)。调整腿(13)包括腿部(131)和与设置面相接的脚尖部(132),该腿部(131)从主体壳体(1)底面(2a)突出的突出量变化,调整腿(13)能够从主体壳体(1)成为与设置面平行的基准的长度伸长及缩短;主体壳体的底面(2a)具有凹部(101),脚尖部(132)随着调整腿(13)的伸缩而进出凹部。当调整腿(13)处于所述基准的长度的状态时,设于脚尖部上的捏抓部(133)的下表面(133a)相对于设置面与主体壳体的底面高度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光调制元件调制来自光源的光并向被投射面进行放大投射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液晶投影仪等投射型显示装置(以下称为“投影仪”)中,在主体壳体的底面设有可伸缩的调整腿。通过使该调整腿伸缩,能够改变主体壳体的倾斜度。由此,能够调整投射到屏幕上的图像的高度和倾斜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在该结构中,例如,当主体壳体处于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时,调整腿成为最为收缩的状态,若从该状态起使调整腿伸长,则主体壳体以前方变高的方式倾斜。由此,投射到屏幕上的图像向上方移动。另外,在该投影仪中,可以想到从主体壳体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可以使调整腿伸长,进而也可以使调整腿缩短的结构。这样一来,能够使投影仪从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向前上方倾斜或向前下方倾斜。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03313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209472号公报投影仪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使用。根据调整腿的突出状态,存在投影仪不仅向前后方向倾斜而且向左右方向也倾斜的情况。在下次使用时,难以从这种状态调整投射图像的高度等。因此,期望调整腿在投影仪使用之前可返回到初始的状态、即主体壳体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这样,能够根据当时的使用状况,以初始位置为基准容易地调整投射图像的高度等。特别是,在利用反射镜反射来自投射透镜的光而向斜上方投射的所谓短焦投射型的投影仪中,由于投影仪与被投射面的距离短,所以即使主体壳体的前后、左右的倾斜稍稍变化,投射图像的上下的位置、左右的倾斜也会变化。因此,若调整腿在初始的状态就从主体壳体与设置面平行的位置偏移,则当投影仪设置在水平的设置面上时,初始的投射图像容易左右倾斜,容易变得难以在此之后对其上下的位置和左右的倾斜进行调整。因此,特别是对于短焦投射型的投影仪而言,期望调整腿在初始的状态下能够正确地返回主体壳体与设置面平行的位置。在调整腿处于最为收缩的状态时主体壳体与设置面平行的结构中,通过使调整腿最为收缩,能够使主体壳体容易地返回到平行的状态。然而,在调整腿处于伸缩范围的中间时主体壳体与设置面平行的结构中,由于对于调整腿的突出量没有明确的基准,所以主体壳体难以返回到平行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从而在采用通过调整腿能够使主体壳体从平行于设置面的状态向前后倾斜的这种结构时,能够使主体壳体容易地返回到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具备主体壳体;调整腿,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底面上,用于调整所述主体壳体的倾斜度。在此,所述调整腿包括腿部和脚尖部,所述腿部从所述底面突出的突出量变化,所述脚尖部设在该腿部的前端并与所述设置面相接,所述调整腿能够从所述主体壳体成为与设置面平行的基准的长度伸长及缩短。另外,所述主体壳体的底面具有凹部,所述脚尖部随着所述调整腿的伸缩而进出所述凹部。而且,所述脚尖部具有记号部,在所述调整腿处于所述基准的长度的状态时,该记号部相对于所述设置面与所述底面的高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投射型显示装置,通过使调整腿伸缩而使记号部与主体壳体的底面的高度相同,能够使主体壳体成为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因此,使用者能够使主体壳体容易返回到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可构成为,所述凹部在所述主体壳体的侧面侧开放,从而能够识别所述记号部与所述底面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结构,使用者通过从凹部开放的侧面侧进行观察,能够容易地确认记号部是否与主体壳体的底面的高度相同。因此,使用者能够使主体壳体更加容易地返回到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可构成为,所述脚尖部包括在使所述调整腿伸缩时被操作的捏抓部。这种情况下,可构成为所述捏抓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主体壳体的底面平行, 所述下表面构成所述记号部。或者可构成为,所述捏抓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主体壳体的底面平行,所述上表面构成所述记号部。根据这种结构,作为记号部能够利用捏抓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以无需附加新的结构作为记号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可构成为,所述脚尖部具有与所述设置面相接的抵接部。这种情况下,所述抵接部可由橡胶材料形成。根据这种结构,由于抵接部由橡胶材料形成,所以调整腿不容易相对于设置面滑动。因此,设置在设置面上的主体壳体变得不容易移动。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从而在采用通过调整腿能够使主体壳体从平行于设置面的状态向前后倾斜的这种结构时,能够使主体壳体容易地返回到与设置面平行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乃至意义将通过以下所示的对实施方式的说明而进一步明确。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充其量仅为实施本专利技术时的一个示例,本专利技术完全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结构的图(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结构的图(仰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内部结构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投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用于保持调整腿的主体壳体的结构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调整腿及固定腿的结构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调整腿及固定腿的结构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使实施方式的调整腿伸缩时的图像位置的变动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调整腿及固定腿的结构的图。符号说明1主体壳体2下壳体2a 底面3上壳体101 凹部13调整腿131 腿部132脚尖部133捏抓部133a下表面(记号部)133b上表面(记号部)133c线(记号部)134抵接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及图2是表示投影仪的外观结构的图。图1 (a)是从前方观察到的投影仪的立体图,图1(b)是从后方观察到的投影仪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投影仪的仰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图1 (a)、(b)及图2中分别绘出表示前后左右方向的箭头。以下, 在其他附图中也是同样地根据需要绘出表示前后左右方向的箭头。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为所谓的短焦投射型的投影仪。参照图1,投影仪具备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壳体1。主体壳体1由下壳体2和从上方盖在下壳体2上的上壳体3 构成。在主体壳体1的上表面形成有朝向后方下降的第一倾斜面la、与该第一倾斜面Ia 连续地向后方上升的第二倾斜面lb。第二倾斜面Ib朝向斜上前方,在该第二倾斜面Ib上形成有投射口 4。从投射口 4向斜上前方射出的影像光被放大投射到配置在投影仪前方的屏幕上。另外,在主体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灯用罩5。在主体壳体1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更换灯单元的灯用开口和用于更换过滤器的过滤器开口,所述过滤器配置在冷却灯单元的风扇单元上。灯用罩5为用于覆盖这些灯用开口及过滤器用开口的罩。而且,在主体壳体 1的上表面设有由多个操作键构成的操作部6。在主体壳体1的右侧面形成有端子口部7。在端子口部7配置有端子面板233,该端子面板233具有AV端子等各种端子。端子面板233构成后述的控制电路单元的一部分。 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等AV(图像声音(Audio Visual))信号通过AV端子输入到投影仪中。 另外,在主体壳体1的右侧面,在端子口部7的上方设有吸气口 8。吸气口 8由多个狭缝状的孔构成,外部空气通过吸气口 8而进入到主体壳体1内。在主体壳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壳体;调整腿,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底面上,用于调整所述主体壳体的倾斜度,所述调整腿包括腿部和脚尖部,所述腿部从所述底面突出的突出量变化,所述脚尖部设在该腿部的前端并与所述设置面相接,所述调整腿能够从所述主体壳体成为与设置面平行的基准的长度伸长及缩短;所述主体壳体的底面具有凹部,所述脚尖部随着所述调整腿的伸缩而进出所述凹部,所述脚尖部具有记号部,在所述调整腿处于所述基准的长度的状态时,该记号部相对于所述设置面与所述底面高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创神原稔昌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