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机添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6348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针织机添纱装置,属于针织机械。现有添纱装置存在容易出现漏吃提花线和部分副梭吃不到提花线以及织针针耗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副梭支架、曲柄轴、上钢圈、环形座和副梭组,上钢圈外圆面嵌装于环形座中,其下端固定于环形座下端面,上钢圈上端面设置有喂纱槽,副梭组由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副梭并列组成,三个副梭中部通孔到导纱嘴的距离依次增大,导纱嘴位于喂纱槽内,中部通孔套装于曲柄轴,曲柄轴一端固定插装于副梭支架上的安装孔;副梭支架固定安装于环形座上端面,导纱嘴前端设置有挡纱凸台,防止颜色纱线上下浮动;喂纱槽一侧侧面为倒三角形斜面,减小了喂纱宽度,解决了在一个喂纱槽内出现多色提花吃纱难的问题,降低了织针针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针织机械领域,尤其与一种针织机添纱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现有如针织袜机等针织机械的添纱装置主要由副梭支架、曲柄轴、上钢圈、环形座和副梭组构成,上钢圈的外圆面嵌装于环形座中,上钢圈上端面设置有矩形喂纱槽,上钢圈的下端固定在环形座下端面上;副梭组由三个副梭并列组成,副梭前端为导纱嘴,后端为与气缸活塞连接的摇臂,中部设置通孔,副梭通孔套装于曲柄轴上,并可灵活转动,曲柄轴一端固定插装于副梭支架孔内;副梭支架固定安装于环形座上端面上,副梭前端导纱嘴位于喂纱槽内。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通过电脑控制的气缸控制副梭以曲柄轴为中心轴旋转,导纱嘴适时打入上钢圈的喂纱槽内,这时选针器通过提花针控制织针上升至喂纱槽内,勾住副梭嘴中的颜色纱线,往下移动,在针舌闭合时从上往下带出提花组织。这样的添纱装置存在着以下缺点1、颜色纱线在副梭的导纱嘴中,存在较大的间隙,易上下浮动,从而造成在高速编织提花组织时,出现漏吃提花线的现象;2、当一个喂纱槽内,出现多色提花时,因喂线点过宽,在编织过程中,极易出现部分副梭吃不到提花线的现象;3、因上钢圈的喂纱槽呈矩形状,喂纱槽过宽,在编织后跟时,织针经过该处易出现翻针舌,从而大大加大了织针的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添纱装置在编织过程中容易出现漏吃提花线和部分副梭吃不到提花线以及织针容易出现翻针舌且针耗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喂线稳定、针耗小的针织机添纱装置。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针织机添纱装置,包括副梭支架、曲柄轴、上钢圈、环形座和副梭组,上钢圈的外圆面嵌装于环形座中,上钢圈的下端固定在环形座下端面上,上钢圈上端面设置有喂纱槽,副梭组由第一副梭、第二副梭和第三副梭并列组成,第一副梭、第二副梭和第三副梭前端导纱嘴位于喂纱槽内,中部的通孔套装于曲柄轴上,并可灵活转动,曲柄轴一端固定插装于副梭支架上的安装孔内;副梭支架固定安装于环形座上端面上,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副梭、第二副梭和第三副梭中部通孔到前端导纱嘴的距离依次增大,导纱嘴前端设置有挡纱凸台,在喂纱时,防止颜色纱线上下浮动,避免出现漏吃提花纱的现象;所述的喂纱槽一侧侧面为倒三角形斜面,使喂纱槽底部宽度小于顶部宽度,减小了喂纱宽度,颜色纱线都会通过上钢圈的三角斜面滑落至同一处,从而解决了在一个喂纱槽内出现多色提花吃纱难的问题,同时,织针也不容易产生翻针舌现象,大大降低了织针的针耗。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上钢圈上端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喂纱槽,所述的副梭组的数量与喂纱3槽数量相同。本技术使用时,第一副梭、第二副梭和第三副梭后端的摇臂与分别与气缸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气缸运动,从而控制副梭以曲柄轴为中心轴旋转,导纱嘴适时打入上钢圈的喂纱槽内,选针器通过提花针控制织针上升至喂纱槽内,勾住副梭嘴中的颜色纱线, 往下移动,在针舌闭合时从上往下带出提花组织。使用本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喂纱槽和副梭导纱嘴进行优化设计,使添纱装置结构合理、喂线稳定、针耗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副梭结构图。图3是图1中的上钢圈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副梭支架1、曲柄轴2、上钢圈7、环形座6和副梭组,上钢圈7的外圆面嵌装于环形座6中,上钢圈7的下端固定在环形座6下端面上,上钢圈7上端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喂纱槽,副梭组的数量与喂纱槽数量相同,副梭组由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并列组成,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前端导纱嘴12位于喂纱槽内,中部的通孔11套装于曲柄轴2上,并可灵活转动,曲柄轴2 —端固定插装于副梭支架1上的安装孔内;副梭支架1固定安装于环形座6上端面上,第一副梭 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后端为摇臂13,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中部通孔 11到前端导纱嘴12的距离依次增大,导纱嘴12前端设置有挡纱凸台10,在喂纱时,防止颜色纱线上下浮动,避免出现漏吃提花纱的现象;所述的喂纱槽一侧侧面为倒三角形斜面9, 使喂纱槽底部宽度小于顶部宽度,减小了喂纱宽度,颜色纱线都会通过上钢圈的三角斜面滑落至同一处。本技术使用时,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后端的摇臂13与分别与气缸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气缸运动,从而控制副梭以曲柄轴为中心轴旋转,导纱嘴适时打入上钢圈的喂纱槽内,选针器通过提花针控制织针上升至喂纱槽内,勾住副梭嘴中的颜色纱线8,往下移动,在针舌闭合时从上往下带出提花组织。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添纱装置,包括副梭支架(1)、曲柄轴(2)、上钢圈(7)、环形座(6)和副梭组,上钢圈(7)的外圆面嵌装于环形座(6)中,上钢圈(7)的下端固定在环形座(6)下端面上,上钢圈(7)上端面设置有喂纱槽,副梭组由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 并列组成,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前端导纱嘴(12)位于喂纱槽内,中部的通孔(11)套装于曲柄轴(2 )上,并可灵活转动,曲柄轴(2 ) —端固定插装于副梭支架(1) 上的安装孔内;副梭支架(1)固定安装于环形座(6)上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中部通孔(11)到前端导纱嘴(12)的距离依次增大,导纱嘴(12)前端设置有挡纱凸台(10);所述的喂纱槽一侧侧面为倒三角形斜面(9),使喂纱槽底部宽度小于顶部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添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钢圈(7)上端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喂纱槽,所述的副梭组的数量与喂纱槽数量相同。 n专利摘要一种针织机添纱装置,属于针织机械。现有添纱装置存在容易出现漏吃提花线和部分副梭吃不到提花线以及织针针耗大的缺陷,本技术包括副梭支架、曲柄轴、上钢圈、环形座和副梭组,上钢圈外圆面嵌装于环形座中,其下端固定于环形座下端面,上钢圈上端面设置有喂纱槽,副梭组由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副梭并列组成,三个副梭中部通孔到导纱嘴的距离依次增大,导纱嘴位于喂纱槽内,中部通孔套装于曲柄轴,曲柄轴一端固定插装于副梭支架上的安装孔;副梭支架固定安装于环形座上端面,导纱嘴前端设置有挡纱凸台,防止颜色纱线上下浮动;喂纱槽一侧侧面为倒三角形斜面,减小了喂纱宽度,解决了在一个喂纱槽内出现多色提花吃纱难的问题,降低了织针针耗。文档编号D04B27/32GK202039184SQ20112005733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专利技术者吴楠 申请人:浙江中宝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机添纱装置,包括副梭支架(1)、曲柄轴(2)、上钢圈(7)、环形座(6)和副梭组,上钢圈(7)的外圆面嵌装于环形座(6)中,上钢圈(7)的下端固定在环形座(6)下端面上,上钢圈(7)上端面设置有喂纱槽,副梭组由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并列组成,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前端导纱嘴(12)位于喂纱槽内,中部的通孔(11)套装于曲柄轴(2)上,并可灵活转动,曲柄轴(2)一端固定插装于副梭支架(1)上的安装孔内;副梭支架(1)固定安装于环形座(6)上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副梭(3)、第二副梭(4)和第三副梭(5)中部通孔(11)到前端导纱嘴(12)的距离依次增大,导纱嘴(12)前端设置有挡纱凸台(10);所述的喂纱槽一侧侧面为倒三角形斜面(9),使喂纱槽底部宽度小于顶部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宝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