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有机废水的处理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40778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分离技术-有机废水的处理设备和方法。包括依此相连的预处理调节池、污水潜水泵、混凝沉淀池、增压泵、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前端连接混凝沉淀池的增压泵的后端分路连接膜处理组,膜处理组的清水出口管连接清水池。其特征在于:膜处理组为板式滤膜。其特征在于:有机废水由调节池经由污水潜水泵打入加入聚凝剂的混凝沉淀池,在经格栅和污泥沉淀脱除后,由增压泵打入膜处理组,经膜处理组内的超滤膜分离后的净水进入清水池,直接排放、回收或用于反渗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是一种没有相变的分离技术,既能对废水进行快速有效的净化,在水处理中达到降解的目的,还能回收部分物质,达到资源再生节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设备和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虽然在100年前就已出现,但近30年才在工业上较大规模地应用。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是在渗透膜两侧施加一个压力差,并使其超过渗透平衡时的压差,引起溶剂倒流,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从1卯4年第一家制膜公司Willp0s Corp成立至今,膜研究取得的长足进步已使其深化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0)、电渗析技术(ED),可将微粒、小粒子、分子、离子进行有效分离,膜材料有醋酸纤维素(CA)、聚砜(PS)、聚酰胺(PA)、聚丙烯腈(PAN)、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陶瓷膜等。膜分离技术具有无相变、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过程易控制等明显优点,已在石化、电子、食品、生物工程、医疗、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膜分离过程中,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在膜的两侧施加压力差、浓度差或电位差等某种推动力,原料两侧组分选择性透过膜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这一传递过程及其复杂,通过多孔型的膜有孔模型、微孔扩散模型、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通过非多孔膜的主要是溶解-扩散模型等,因而不同德膜过程使用不同的膜,推动力不同,其传递机理也不同。因此利用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有机废水是一种没有相变的分离技术,既能对废水进行快速有效的净化,在水处理中达到降解的目的,还能回收部分物质,达到资源再生的要求,还具有节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工业有机废水成分都比较复杂。纺织印染废水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制革废水成分复杂、色度深、悬浮物多、耗氧量高、水质水量波动大; 电镀废水,除含氰和酸碱外,还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危害性极大;制药工业废水,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很差,且间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生化处理焦化工业含酚类,酯类高的有机废水所存在的生化处理压力大,出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设计膜分离技术-有机废水的处理设备,包括依此相连的预处理调节池、污水潜水泵、混凝沉淀池、增压泵、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前端连接混凝沉淀池的增压泵的后端分路连接膜处理组,膜处理组的清水出口管连接清水池。其特征在于膜处理组为板式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膜为超滤膜,超滤膜由两层组成,上层为具有一定孔径的表皮层,起筛分作用;下层为较厚的具有海绵状或指状结构的多孔层组成,起支撑作用。其特征在于超滤膜上层的厚度为0. 1-1 μ m,下层的厚度为125 μ m。其特征在于超滤膜上层的的孔径在0. 0015 0. 02 μ m,推动压力在100 lOOOkPa。其特征在于混凝沉淀池内安装有格栅,底部安装有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清水池上连接有反渗透增压泵,反渗透增压泵输出端连接膜处理组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膜处理组有三组以上。其特征在于膜处理组连接有反冲出水管,反冲出水管接在膜处理组的上端。膜分离技术-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废水由调节池经由污水潜水泵打入加入聚凝剂的混凝沉淀池,在经格栅和污泥沉淀脱除后,由增压泵打入膜处理组,经膜处理组内的超滤膜分离后的净水进入清水池, 直接排放、回收或用于反渗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是一种没有相变的分离技术,既能对废水进行快速有效的净化,在水处理中达到降解的目的,还能回收部分物质,达到资源再生的要求,还具有节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1、调节池,2、污水潜水泵,3、混凝沉淀池,4、格栅,5、排污管,6、增压泵,7、8、9板式滤膜处理组,10、清水池,11、反渗透增压泵,12、13、14反冲出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图中包括依此相连的预处理调节池、污水潜水泵、混凝沉淀池、增压泵、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前端连接混凝沉淀池的增压泵的后端分路连接膜处理组,膜处理组的清水出口管连接清水池。其特征在于膜处理组为板式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膜为超滤膜,超滤膜由两层组成,上层为具有一定孔径的表皮层,下层为较厚的具有海绵状或指状结构的多孔层组成,其特征在于超滤膜上层的厚度为0. 1-1 μ m,下层的厚度为125 μ m。其特征在于超滤膜上层的的孔径在0.0015 0.02 μ m,推动压力在100 lOOOkPa。其特征在于 混凝沉淀池内安装有格栅,底部安装有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清水池上连接有反渗透增压泵,反渗透增压泵输出端连接膜处理组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膜处理组有三组以上。其特征在于膜处理组连接有反冲出水管,反冲出水管接在膜处理组的上端。膜分离技术-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废水由调节池经由潜水泵打入加入聚凝剂的混凝沉淀池,在经格栅和污泥沉淀脱除后,由增压泵打入膜处理组,经膜处理组内的超滤膜分离后的净水进入清水池,直接排放、回收或用于反渗透。超滤是介于微滤与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与微滤一样,超滤膜也被视为多孔膜, 主要用于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胶体和微粒。同样,超滤膜的原理可用筛分机理来解释,其截留率取决于溶质相对于膜孔径而言的尺寸和形状。超滤分离技术主要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分离膜的孔径在0. 0015 0. 02 μ m之间,推动压力在100 IOOOkPa,溶液脱大分子及大分子分级。超滤膜的制造材料多为有机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超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有广泛应用。在处理车床、清洗设备产生的废水时,废水为乳白色,含油1000 5500mg/L,C0D高达10000 50000mg/L,ρΗ9· 0 11. 5。处理后出水透明,含油低于10mg/L,COD为1700 5000mg/L,油去除率为99%以上。特别在油田污水处理上采用超滤技术有特点①可以截留0. Ιμπι以上的物质,包括大于0. 1 μ m的悬浮颗粒、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将被截留,污水中固含量、细菌和粒径中值达标率可大幅度提高;②可以使污水中的乳化油破乳并聚集,从而截留水中的乳化油和溶解油,使污水的含油量达标率进一步提高;③细菌被截留后可以减轻由于SRB引起的硫化物含量上升问题,硫化物含量达标率可明显提高,同时可缓减细菌和硫化物造成的腐蚀问题,水质稳定性得到提高。此外,还可减少硫化物与铁腐蚀产物形成的硫化亚铁颗粒,减轻随之形成的地层堵塞问题,提高注水开发效果。膜分离是一种没有相变的分离技术,既能对废水进行快速有效的净化,在水处理中达到降解的目的,还能回收部分物质,达到资源再生的要求,还具有节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超滤膜工作原理及性能超滤膜多数为非对称膜,由一层极薄(通常仅0. 1-1 μ m)具有一定孔径的表皮层和一层较厚(通常为125pan)的具有海绵状或指状结构的多孔层组成。前者起筛分作用, 后者主要起支撑作用。超滤膜的基本性能包括空隙率、孔结构、表面特性、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其中孔结构和表面特性对使用过程中的膜污染及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其它物理、化学性质如膜的耐压性、耐高温性、耐清洗剂性、耐生物氧化性等在工业应用中也非常重要。表征超滤膜性能的参数主要是膜的截留率、截留分子量。截留率是指对一定分子量的物质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膜分离技术-有机废水的处理设备,包括依此相连的预处理调节池、污水潜水泵、混凝沉淀池、增压泵、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前端连接混凝沉淀池的增压泵的后端分路连接膜处理组,膜处理组的清水出口管连接清水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祖民张苗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昊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