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893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条第一电极条、多条第二电极条以及一透明介电物质。第一电极条配置于一第一基板上,且各第一电极条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多个封闭的第一狭缝。第二电极条配置于一第二基板上。各第二电极条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其中第一狭缝使各第二电极条局部地被暴露出来。透明介电物质配置于第一电极条与第二电极条之间,以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具有一可变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执行多种触控感测功能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声波式及电磁式等触控面板,其中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为最常见的产品。以电阻式触控面板而言,主要是通过单点按压的压力,使得原本分开的导电层相互接触而导通。电阻式触控面板在导通处产生一感测信号,并经由感测信号判断按压发生之处位于面板上的座标。就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主要原理是在触控电极中产生一电场,当导体(如人类的手指)与之接触时会产生一微小的电容变化;经由测量电容变化的位置,可以判断接触发生点位于面板上的座标。一般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优点在于可手写辨识以及多点触控。然而,其限制是必须以导体材质进行触碰才能操作。因此,使用者无法带着手套、或是以非导体材质(如一般的触控笔)进行操作。一般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优点在于可使用各种材质进行触碰操作。然而, 其限制是不容易达成多点触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通过改变电极条的图形以达到多种触控功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条第一电极条、多条第二电极条以及一透明介电物质。第一电极条配置于一第一基板上,且各第一电极条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多个封闭的第一狭缝。第二电极条配置于一第二基板上,各第二电极条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其中第一狭缝使各第二电极条局部地被暴露出来。透明介电物质配置于第一电极条与第二电极条之间,以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具有一可变的间距。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利用彼此相向且交错配置的条状电极作为触控感测电极并且接近使用者的条状电极中设置有多条狭缝,以暴露出另一方向的条状电极。借着这样的设计,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可进行电阻式触控感测以及电容式触控感测。因此,无论使用者以何种物质触碰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都可以进行触控操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俯视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附图标记说明100、200、300、400、620 触控面板;110、520 第一基板;120:第二基板;130、330、530 第一电极条;132、332 第一狭缝;442 第二狭缝;140、440、M0 第二电极条;150、550 透明介电物质;160 绝缘间隙物;172 第一传输线;174 第二传输线;176 第三传输线;178:第四传输线;180 接垫;四0:导电间隙物;Dl 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G:间距;500、600 触控显示面板;510、610 平面显示面板;512 上基板;514 下基板;516 显示介质;630:粘着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面板100包括一第一基板110、一第二基板120、多条第一电极条130、多条第二电极条140以及一透明介电物质150。第一电极条13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而第二电极条140配置于第二基板120上,且第一电极条130与第二电极条140彼此相向而设。透明介电物质150则配置于第一电极条130与第二电极条140之间以使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间维持一间距 G。为了实现可变的间距G,透明介电物质150并不具有固定的外型,或是透明介电物质150 为具有弹性的物质,如空气、硅胶或硅油等。另外,触控面板100可选择性地还包括多个绝缘间隙物160。绝缘间隙物160配置于第一电极条130以及第二电极条140之间。绝缘间隙物160的高度在一实施方式中约为3-4 μ m,且触控面板100未被按压时可变的间距G实质上大于绝缘间隙物160的高度。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具体而言,各第一电极条130沿一第一方向Dl延伸,并具有多个封闭的第一狭缝132,而各第二电极条140则沿一第二方向D2延伸。当第一电极条130与第二电极条140相向而设时,第一狭缝132使得各第二电极条140上与第一电极条130重迭之处被暴露出来。以本实施例而言,各第一狭缝132沿第一方向Dl延伸,以同时暴露出多条第二电极条140。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中,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时可以透过直接按压第一基板 110的动作来使对应的第一电极条130与第二电极条140导通以达到电阻式触控功能。另外,第一电极条130上的第一狭缝132暴露出各第二电极条140的部分面积,两电极间会存有寄生电容,当使用者以手指或是导电材质进行触控操作时,第一电极条130与第二电极条140间的电容效应会产生变化,以感受到使用者进行互动判读。所以,触控面板100也可以具有电容式触控功能,其中上述电容式触控功能可为自容式或互容式的驱动感测方式。除了电容触控感测方法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在触控面板100中进行电阻触控感测方法。触控面板100中,各第一电极条130与第二电极条140的两端分别地被连接至驱动芯片(未示出),而电阻触控感测方法的步骤如下所述。首先,在第一电极条130中同时形成一第一电压差,并由第二电极条140进行感测。随之,在第二电极条140中同时形成一第二电压差,并由第一电极条130进行感测。在实际的驱动方法中,触控面板100可以通过驱动芯片的电路处理将各第一电极条130的一端电性连接在一起以及将各第一电极条13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在一起。同样地,驱动芯片的电路处理也可以将各第二电极条140的一端电性连接在一起以及将各第二电极条14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在一起。如此一来,各电极条所需的电压不需一一地输入各电极条(130与140)中,此时触控面板100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四线电阻式触控感测方法加以进行。不过,以上的电阻触控感测方法实质上仅能达到单点触控感测的功能。若欲完成多点触控的功能,则进行电阻触控感测的方法可以是以下步骤。首先,依序在第一电极条 130中形成一电压差,以及由第二电极条140进行感测。接着,依序在第二电极条140中形成电压差,以及由第一电极条130进行感测。换言之,欲使电阻触控感测方法完成多点触控的功能,则触控面板100的每一条第一电极条130并非同时地具有电压差。触控面板100 便可以依照第二电极条140接收信号的时序来判别触碰点的位置。同样地,每一条第二电极条140也非同时地具有电压差,而触控面板100则可依照第一电极条130接受到信号的时序差异来决定触碰点的位置。整体而言,触控面板100可兼具电阻式触控功能的优点以及电容式触控功能的优点。由于,使用者可以各种不同介质,例如导电材质或绝缘材质,进行电阻式触控操作而提供使用上的便利性。另外,使用者也可避免上下基板多次的接触造成面板寿命过短的问题发生;因此,第一基板110以进行电容式触控操作而有助于延长触控面板100的使用寿命。 再进一步而言,触控面板100中第一电极条130与第二电极条140的条状设计可提供多点触控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第一电极条,配置于一第一基板上,各所述第一电极条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多个封闭的第一狭缝;多条第二电极条,配置于一第二基板上,与所述第一电极条相向,各所述第二电极条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其中,所述第一狭缝使各所述第二电极条局部地被暴露出来;以及一透明介电物质,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条与所述第二电极条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一可变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俊廖文堆许景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