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3446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前路板部、融合器部,所述融合器部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一端的后表面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通过所述斜钉孔以及垂直钉孔,同时提供了两种骨螺钉置入方向,为骨螺钉的置入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在行颈2/3、3/4、6/7椎体、以及颈7/胸1椎体手术时,分别为处于上、下方的椎体提供斜向以及垂直向的骨螺钉置入角度。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便于术者观察椎体以及操作器械,避开置钉线路上的骨性阻挡,充分利用手术空间,减轻对颈部组织的牵拉,从而极大地减少手术并发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颈椎外科医疗器械
,尤其是用于固定颈2/3、3/4、6/7椎体、以及颈7/胸1椎体的固定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目前,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传统的内固定螺钉置入时,需将螺钉通过钛板上的钉孔,垂直置入对应的锥体。然而,由于生理区度的存在,当手术节段位于颈3/4,尤其是颈2/3时,手术位置较深,上位锥体的螺钉垂直置入,往往会受到下颂骨的阻挡,同时因操作空间的狭小,往往会加重内脏鞘和血管鞘的牵拉,导致食管、气管、喉上神经及颈外侧大血管的损伤。同理,当手术节段位于颈6/7,尤其是颈7/胸1时,下位锥体的螺钉垂直置入,会受到胸骨柄的阻挡,往往需咬除部分胸骨柄以扩大手术空间,并且会因过度牵拉导致食管、气管、喉返神经及颈外侧大血管的损伤,手术创伤大。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前路板部、融合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部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一端的后表面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吴晓东袁文陈华江何雅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