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3438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罐主体和烟道,所述的罐主体是具有穿插进水管、出水管、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开口;所述的烟道又包括进烟管、烟管主体、下部的排灰管、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所述的进烟管、烟管主体、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依次连通;所述的烟道在罐主体内部,所述的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依次伸出罐主体各自的开口并密闭连接;所述的罐主体上还具有连接罐主体内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一步的讲,所述的“U”形管是多个的。这样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具有能够充分利用余热、保护环境的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附件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锅炉产生的烟气是从炉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出去的,这些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浪费,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的直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锅炉烟气中热量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罐主体和烟道,所述的罐主体是具有穿插进水管、出水管、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开口 ;所述的烟道又包括进烟管、烟管主体、下部的排灰管、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所述的下烟分室是连通“U”形管的一端和烟道主体的密闭腔室,所述的上集烟室是连通“U”形管另一端和末端排烟管的密闭腔室,所述的进烟管、烟管主体、下分烟室、 “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依次连通;所述的烟道在罐主体内部,所述的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依次伸出罐主体各自的开口并密闭连接;所述的罐主体上还具有连接罐主体内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排灰管内还具有开关或翻板。进一步的讲,所述的“U”形管是多个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具有能够充分利用余热、达到节能的效果,另外由于烟气的回流降速,达到除尘、保护环境的效果;具有多个的 “U”形管能够保证热量的充分吸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罐主体2、烟道3、出水管4、进水管5、末端排烟管6、上集烟室7、“U”形管8、 下分烟室9、烟道主体10、进烟管11、排灰管12、翻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罐主体1和烟道2,所述的罐主体1是具有穿插进水管4、出水管3、进烟管10、排灰管11、末端排烟管5的开口 ;所述的烟道2又包括进烟管10、烟管主体9、下部的排灰管11、下分烟室8、“U”形管7、上集烟室6、 末端排烟管5 ;所述的下烟分室8是连通“U”形管7的一端和烟道主体9的密闭腔室,所述的上集烟室6是连通“U”形管7另一端和末端排烟管5的密闭腔室,所述的进烟管10、烟管主体9、下分烟室8、“U”形管7、上集烟室6、末端排烟管5依次连通;所述的烟道2在罐主体1内部,所述的进烟管10、排灰管11、末端排烟管5的依次伸出罐主体1各自的开口并密闭连接;所述的罐主体1上还具有连接罐主体内部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3 ;所述的排灰管 11内还具有开关或翻板12。 进一步的讲,所述的“U”形管是多个的。 烟气的经过途径依次是进烟管10、烟管主体9、下分烟室8、“U”形管7、上集烟室 6、末端排烟管5排出;水的途径是进水管4、烟道2和罐主体之间的间隙、出水管3 ;这样烟中的热量通过烟道2的壁传给了水,使水的温度上升,达到节能的目的。权利要求1.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罐主体和烟道,所述的罐主体是具有穿插进水管、出水管、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开口 ;所述的烟道又包括进烟管、烟管主体、 下部的排灰管、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所述的下烟分室是连通“U”形管的一端和烟道主体的密闭腔室,所述的上集烟室是连通“U”形管另一端和末端排烟管的密闭腔室,所述的进烟管、烟管主体、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依次连通; 所述的烟道在罐主体内部,所述的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依次伸出罐主体各自的开口并密闭连接;所述的罐主体上还具有连接罐主体内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排灰管内还具有开关或翻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U”形管是多个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罐主体和烟道,所述的罐主体是具有穿插进水管、出水管、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开口;所述的烟道又包括进烟管、烟管主体、下部的排灰管、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所述的进烟管、烟管主体、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依次连通;所述的烟道在罐主体内部,所述的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依次伸出罐主体各自的开口并密闭连接;所述的罐主体上还具有连接罐主体内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一步的讲,所述的“U”形管是多个的。这样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具有能够充分利用余热、保护环境的效果。文档编号F24H9/00GK202032554SQ20112006040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孟保纪 申请人:河南省长葛市鸿运锅炉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罐主体和烟道,所述的罐主体是具有穿插进水管、出水管、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开口;所述的烟道又包括进烟管、烟管主体、下部的排灰管、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所述的下烟分室是连通“U”形管的一端和烟道主体的密闭腔室,所述的上集烟室是连通“U”形管另一端和末端排烟管的密闭腔室,所述的进烟管、烟管主体、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依次连通;所述的烟道在罐主体内部,所述的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依次伸出罐主体各自的开口并密闭连接;所述的罐主体上还具有连接罐主体内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排灰管内还具有开关或翻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保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长葛市鸿运锅炉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