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323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其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以及多个像素。数据线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至第四数据线。栅极线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其中,设置于第一、第二栅极线之间及第一、第二数据线之间的两个像素,与设置于第一、第二栅极线之间及第三、第四数据线之间的两个像素皆由第一、第二栅极线中的一个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一、二栅极线之间及第二、第三数据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则由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中的另一个所驱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可以降低像素极性转换时对人眼所造成的亮度不均的现象,以进一步提高画面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半源驱动技术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式各样的显示面板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然而,如何兼顾制造成本与画面品质关系着产品的竞争力,而显示面板的驱动技术是影响显示面板画面品质优劣的因素之一。其中,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因其数据线是传统显示面板的一半,所以可达到节省成本的优点。图1是公知的半源驱动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示意图。请参照图1,公知的半源驱动显示面板100包括多条栅极线G1 、多条数据线D1 D4、以及多个像素P11 P28。其中为求说明方便,在此定义像素Pxy是设置于第χ行、第y列,且1彡χ彡4,1彡y彡4。举例来说,像素P12是设置于第1行、第2列,并以此类推。承上述,为了清楚说明本公知技术,在此另定义电性耦接至同一数据线且设置于相同两条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为一个像素单元(如像素单元110),且其中的一个像素电性耦接至这两条栅极线的其中一条,另一个像素电性耦接至这两条栅极线的另一条。因此, 半源驱动显示面板100包含多个与像素单元110类似配置的像素单元,而且每一像素单元的两个像素分别位于所电性耦接的数据线的两侧且设置在同一行中。举例来说,其中一个像素单元包含像素P15和像素P16。像素P15和像素P16电性耦接至同一数据线D3,其设置于扫描线G1和(;2之间且分别设置于数据线D3的两侧,并以此类推其他像素。具体而言,数据线所提供的显示数据的极性使得每一像素单元中的两个像素于一帧画面显示期间中的极性相同,且每一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的极性与其邻近的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的极性不同。然而,当显示画面的灰阶是由黑至白时(如图2所示),由于液晶在由正极性转换为负极性和由负极性转换为正极性时的反应时间不同,所以会使得画面的亮度有不均勻的现象。又,人眼对于横向视觉的差异较为敏感,所以半源驱动显示面板110的连续两个相同极性数据的像素驱动方式会更加凸显画面的亮度不均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以提高画面观赏时的品质。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多个像素以及多条栅极线。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皆用于提供显示数据,且第二数据线与第一数据线相邻。各像素用于接收由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所提供的数据。栅极线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其中,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二栅极线的驱动,而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外及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一栅极线的驱动。而且,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三4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三栅极线的驱动,而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外及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四栅极线的驱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条栅极线更包括紧接于第四栅极线之后依序排列的第五栅极线、第六栅极线、第七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其中,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五栅极线与第六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五栅极线的驱动,而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外及第五栅极线与第六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六栅极线的驱动。而且,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七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八栅极线的驱动,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外及第七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七栅极线的驱动。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多个像素以及多条栅极线。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用于提供显示数据,且第二数据线与第一数据线相邻。多个像素用于接收由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所提供的数据。多条栅极线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第四栅极线、第五栅极线、第六栅极线、第七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其中,当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一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一或第四栅极线驱动时,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五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则受第六栅极线或第七栅极线驱动。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多个像素以及多条栅极线。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用于提供显示数据,且第二数据线与第一数据线相邻。多个像素用于接收由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所提供的数据。多条栅极线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第四栅极线、第五栅极线、第六栅极线、第七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其中,当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一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是受第二或第三栅极线驱动,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五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则受第五栅极线或第八栅极线驱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当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一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是受第一或第四栅极线驱动,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五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则受第六栅极线或第七栅极线驱动。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其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以及多个像素。多条数据线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三数据线与第四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多个像素用于接收由其中的一数据线所提供的显示数据。其中,设置于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及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的两个第一区像素,与设置于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及第三数据线与第四数据线之间的两个第二区像素皆由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中的一个所驱动,而设置于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及第二数据线与第三数据线之间的两个第三区像素则由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中的另一个所驱动。当两个第一区像素是由第一栅极线所驱动的时候,设置于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及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的两个第四区像素是受第四栅极线所驱动,当第一区像素是由第二栅极线所驱动的时候,两个第四区像素是受第三栅极线所驱动。另外,设置于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及第三数据线与第四数据线之间的两个像素,与两个第四区像素受同一条栅极线所驱动,且设置于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及第二数据线与第三数据线之间的两个像素,与两个第四区像素受不同栅极线所驱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半源驱动显示面板中,借由改变画素像素的排列方式,使得同一行中相邻的两画素像素的极性不同,进而降低像素极性转换时对人眼所造成的亮度不均的现象,以进一步提高画面品质。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外及该第三栅极线与该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该第四栅极线的驱动。据线之外及该第一栅极线与该第二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该第一栅极线的驱动,其中,与该第一数据线或该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间及该第三栅极线与该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该第三栅极线的驱动,与该第一数据线或该第二第三栅极线与一第四栅极线,其中,与该第一数据线或该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间及该第一栅极线与该第二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该第二栅极线的驱动,与该第一数据线或该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1.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数据线,用于提供显示数据;一第二数据线,用于提供显示数据且与该第一数据线相邻;多个像素,用于接收由该第一数据线或该第二数据线所提供的显示数据;以及多条栅极线,包括依序排列的一第一栅极线、一第二栅极线、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锺徐兆庆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