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石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1783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艺装饰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石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板和装饰单元,所述装饰单元固接于基板的一侧板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材料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艺装饰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石画
技术介绍
我国的竹木石资源丰富,使用竹木石进行雕刻以及作画的传统源远流长。现有的竹木石雕刻或作画时,通常在整根原竹、原木或原石上通过去除多余部分的方式来最终完成产品,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在整个原竹、原木或原石上制作,需要剔除大量多余部分,造成资源浪费且加工量大;其次,传统的竹木石画由于取材自同一个原竹、原木或原石, 其颜色、纹理及材质等均相同,甚至需要经过后期加工上色而使其达到更好的装饰目的,却因此影响了竹木石画古朴的特点;最后,当需要在竹木石上雕刻细小装饰件时,由于对其位置选择以及产品外形均有严格要求,雕刻困难,往往浪费制作人员大量时间及精力,大大降低了其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竹木石画,其材料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尚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竹木石画,包括基板和装饰单元,所述装饰单元固接于基板的一侧板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首先,由于基板和装饰单元可分开制作,较之传统的需要浪费整个原竹、原木或原石而言,节省了原材料的使用;其次, 当竹木石画涉及多个小装饰件的组合时,多个细小装饰件分开制作并在后期进行模块化组装,单个制作出错即可随时更换该装饰件,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其生产效率;再次,在使用本技术结构后,可将基座以及装饰单元分别取材不同材质或不同颜色,或通过每个装饰单元均单独选材来最终达到视觉差异,从而避免了后期上色加工,使其更吻合竹木石画古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渊源,进而使得竹木石画的装饰效果更加显著;最后,由于基座与装饰单元分开制作,基座上的花纹以及装饰单元整体外形等更易于雕刻制作,两者固接后,较之传统的整个原竹、原木或原石雕刻而言,其立体感更强,克服了传统的雕刻立体感不足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半剖视图;图3为图2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竹木石画,包括基板10和装饰单元20,所述装饰单元20固接于基板10的一侧板面上。装饰单元20可以是文字、图案等,基板10的板面上则可以雕刻出装饰纹路或文字,以丰富竹木石画的整体图案和结构。基板10和装饰单元20间可以通过榫或其他方式来实现两者固接。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将装饰单元20卡嵌或粘结于基板10板面上,为增加两者间固接效果,可先在装饰单元20的卡嵌部21处涂抹粘胶后,再卡嵌于基板 10上,待粘胶固定,两者间便可靠固接了。根据竹木石画的大小不同,装饰单元20以及卡嵌部21可以设置多组,尺寸越大或装饰单元20越多的的竹木石画,卡嵌部21的数量越多,以便于装饰单元20更稳固的固接于基板10上。权利要求1.一种竹木石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和装饰单元(20),所述装饰单元00)固接于基板(10)的一侧板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石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单元00)卡嵌或粘结于基板(10)板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工艺装饰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石画。本技术包括基板和装饰单元,所述装饰单元固接于基板的一侧板面上。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材料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高。文档编号B44C3/12GK202029623SQ20112013500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朱泓 申请人: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木石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和装饰单元(20),所述装饰单元(20)固接于基板(10)的一侧板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泓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