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轮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6907 阅读:10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用刮板输送机上的传动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载荷大、使用寿命长的链轮轴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左半部分,旋转轴的外端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距离套套装在旋转轴上,位于第一轴承的内侧,第一距离套的内端与第一中间套的外端相接触,第一中间套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链轮上,第一链轮固定安装在旋转轴上;还包括一对第一半卡环,旋转轴上对应于第一链轮的外端面位置设有第一环形槽,一对第一半卡环安装在第一环形槽内,一对第一半卡环露出第一环形槽部分的内端与第一链轮的外端接触,一对第一半卡环露出第一环形槽部分的外端及外表面与第一中间套的内端接触;右半部分的相关部件与左半部分对称设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用输送机的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刮板输送机上的链轮轴组
技术介绍
随着采煤业的不断发展,对井下采煤工作面上使用的刮板输送机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链轮轴组是刮板输送机上的关键部件,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链轮轴组,以一组链轮的中心截面为界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图1为左半部分的基本结构图,以一组链轮的中心截面为“内”侧,第一轴承外盖4’及第二轴承外盖为“外”侧,其具体结构如下旋转轴1’的外端安装有第一轴承2’,轴承内盖3’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轴1’的外端面上,轴承内盖3’的边缘内侧与第一轴承2’的内圈外端相接触;第一轴承外盖4’固定连接在第一轴承座5’的外端,第一轴承外盖4’的内端有一圈环形突起,该环形突起与第三距离套30’的外端相接触,第三距离套30’的内端与第一轴承2’的外圈外端相接触,第一轴承2’的外圈内端与第一轴承座5’相接触;第一轴承2’的内圈内端与第一距离套6’的外端相接触,第一距离套6’的内端与第一中间套8’的外端相接触,第一中间套8’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链轮9’上,第一中间套8’外端与第一轴承座5’内端在靠近第一距离套6’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浮动密封环7’ ;第一链轮9’固定安装在旋转轴1’上。右半部分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盖、第二轴承座、第二距离套、第二中间套、第二浮动密封环、第二链轮,上述各部件以第一链轮9’的中心截面为对称面,与左半部分的相应部件呈对称分布。初始装配状态时第一旋转轴上的各零件不会轴向窜动,但是因采煤工作面一般均有10° 25°的倾斜角度,链轮轴组不是在水平位置运转,长时间使用时,因紧固件松动、 第一轴承2’磨损等因素进而使第一轴承座5’、第一距离套7’、第一中间套8’等部件发生轴向磨损,产生轴向间隙,使旋转轴1’上的各零件发生轴向位移,从而使得第一链轮9’产生轴向窜动,加大了齿部链窝31’的偏向磨损,影响第一链轮9’与圆环链的正常啮合,进而影响到整个链轮轴组的使用寿命。因更换链轮轴组需要较长时间,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工作效率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载荷大、使用寿命长的链轮轴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链轮轴组,包括旋转轴,链轮轴组的左半部分还包括第一轴承、轴承内盖、第一轴承外盖、第一轴承座、第一距离套、第一浮动密封环、第一中间套和第一链轮;所述旋转轴的外端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座内,所述第一距离套套装在旋转轴上,并位于第一轴承的内侧,第一距离套的内端与第一中间套的外端相接触,第一中间套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链轮上,第一链轮固定安装在旋转轴上;链轮轴3组的右半部分包括第二链轮、第二轴承、第二距离套、第二中间套、第二浮动密封环、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外盖,上述各部件的安装位置与左半部分的相应部件对称,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外盖的中心开有孔,旋转轴从孔中伸出,旋转轴上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内端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外端相接触,密封套的外端与固定在轴上的圆螺母相接触,所述圆螺母与密封套的外端之间设有防止圆螺母松动的止动垫圈,密封套与第二轴承外盖之间通过骨架油封密封,密封套与旋转轴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旋转轴上设有环形槽, 所述密封圈安装在环形槽内,其特征在于链轮轴组的左半部分还包括一对第一半卡环,旋转轴上对应于第一链轮的外端面位置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一对第一半卡环安装在第一环形槽内,一对第一半卡环露出第一环形槽部分的内端与第一链轮的外端相接触,一对第一半卡环露出第一环形槽部分的外端及外表面与第一中间套的内端相接触;链轮轴组的右半部分设有第二环形槽、一对第二半卡环,其设置位置与左半部分的相应部件对称。作为优选,本技术一种链轮轴组还包括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安装于第一轴承与第一距离套之间,第三轴承的内圈内端与第一距离套相接触,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三轴承之间套装有第一内隔圈和第一外隔圈;第四轴承安装于第二轴承与第二距离套之间,第四轴承的内圈内端与第二距离套相接触,所述第二轴承与第四轴承之间套装有第二内隔圈和第二外隔圈。采用这样的结构之后,链轮轴组由原来的旋转轴两端各一个轴承,成为现在的旋转轴两端各一对轴承,增加了轴承的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的,本技术一种链轮轴组,其中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的型号均为23952CA。采用本方案后,各轴承的额定载荷大大增强,因而更进一步增强了链轮轴组的承载能力,也因此延长了链轮轴组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一种链轮轴组还包括一对第一半卡环,在第一旋转轴上对应于第一链轮的外端面位置设有第一环形槽,一对第一半卡环安装在第一环形槽内,一对第一半卡环露出第一环形槽部分的内端与第一链轮的外端相接触,一对第一半卡环露出第一环形槽部分的外端及外表面与第一中间套的内端相接触;链轮轴组的右半部分设有第二环形槽、一对第二半卡环,其设置位置与左半部分的相应部件对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在链轮外端面处设置半卡环的结构之后,即使链轮轴组在倾斜的工作面上工作,即使其他部位发生连接松动,链轮也不会发生轴向窜动,因而能够确保链轮轴组的正常使用,延长了链轮轴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链轮轴组的工作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链轮轴组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链轮轴组的左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链轮轴组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标号说明1.旋转轴,2.第一轴承,3.轴承内盖,4.第一轴承外盖,5.第一轴承座,6.第一距离套,7.第一浮动密封环,8.第一中间套,9.第一链轮,11.第二链轮, 12.第二轴承,13.第二距离套,14.第二中间套,15.第二浮动密封环,16.第二轴承座, 17.第二轴承外盖,18.密封圈,19.圆螺母,20.止动垫圈,21.骨架油封,22.密封圈,23.环形槽,24.第一半卡环,25.第一环形槽,26.第二环形槽,27.第二半卡环,28.第三轴承, 29.第四轴承,30.第三距离套,31.齿部链窝,32.第一内隔圈,33.第一外隔圈,34.第二内隔圈,35.第二外隔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链轮轴组,包括旋转轴1,链轮轴组的左半部分还包括第一轴承2、轴承内盖3、第一轴承外盖4、第一轴承座5、第一距离套6、第一浮动密封环 7、第一中间套8和第一链轮9 ;旋转轴1的外端安装有第一轴承2,第一轴承2安装在第一轴承座5内,第一距离套6套装在旋转轴1上,并位于第一轴承2的内侧,第一距离套6的内端与第一中间套8的外端相接触,第一中间套8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链轮9上,第一链轮9固定安装在旋转轴1上;链轮轴组的右半部分包括第二链轮11、第二轴承12、第二距离套13、第二中间套14、第二浮动密封环15、第二轴承座16、第二轴承外盖17,上述各部件的安装位置与左半部分的相应部件对称,第二链轮11与第一链轮9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外盖 17的中心开有孔,旋转轴1从孔中伸出,旋转轴1上设有密封套18,密封套18的内端与第二轴承12的内圈外端相接触,密封套18的外端与固定在轴上的圆螺母19相接触,圆螺母 19与密封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链轮轴组,包括旋转轴(1),链轮轴组的左半部分还包括第一轴承(2)、轴承内盖(3)、第一轴承外盖(4)、第一轴承座(5)、第一距离套(6)、第一浮动密封环(7)、第一中间套(8)和第一链轮(9);所述旋转轴(1)的外端安装有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2)安装在第一轴承座(5)内,所述第一距离套(6)套装在旋转轴(1)上,并位于第一轴承(2)的内侧,第一距离套(6)的内端与第一中间套(8)的外端相接触,第一中间套(8)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链轮(9)上,第一链轮(9)固定安装在旋转轴(1)上;链轮轴组的右半部分包括第二链轮(11)、第二轴承(12)、第二距离套(13)、第二中间套(14)、第二浮动密封环(15)、第二轴承座(16)、第二轴承外盖(17),上述各部件的安装位置与左半部分的相应部件对称,第二链轮(11)与第一链轮(9)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外盖(17)的中心开有孔,旋转轴(1)从孔中伸出,旋转轴(1)上设有密封套(18),所述密封套(18)的内端与第二轴承(12)的内圈外端相接触,密封套(18)的外端与固定在轴上的圆螺母(19)相接触,所述圆螺母(19)与密封套(18)的外端之间设有防止圆螺母(19)松动的止动垫圈(20),密封套(18)与第二轴承外盖(17)之间通过骨架油封(21)密封,密封套(18)与旋转轴(1)之间通过密封圈(22)密封,旋转轴上设有环形槽(23),所述密封圈(22)安装在环形槽(23)内,其特征在于:链轮轴组的左半部分还包括一对第一半卡环(24),旋转轴(1)上对应于第一链轮(9)的外端面位置设有第一环形槽(25),所述一对第一半卡环(24)安装在第一环形槽(25)内,一对第一半卡环(24)露出第一环形槽(25)部分的内端与第一链轮(9)的外端相接触,一对第一半卡环(24)露出第一环形槽(25)部分的外端及外表面与第一中间套(8)的内端相接触;链轮轴组的右半部分设有第二环形槽(26)、一对第二半卡环(27),其设置位置与左半部分的相应部件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端王元长吴学俭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江淮机械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