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2129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具有:可相对于工件(W)上下移动的升降部(23);和由升降部(23)支撑并且可相对于升降部(23)上下移动的冲头(24)。另外,冲压装置具有能够在冲头(24)被限制成与升降部(23)一起向下移动的位置和冲头(24)被释放而相对于升降部(23)向上移动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冲压装置具有使切换构件(25)往复移动的两个电磁螺线管(29、30)。第一电磁螺线管(29)使切换构件(25)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电磁螺线管(30)使切换构件(25)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环状材料(hoop material)冲切出马达芯用芯板的冲压装置, 该冲压装置用于制造诸如定子芯或者转子芯等马达芯。
技术介绍
具体地,日本特公平2-3633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例如转子芯等马达芯M 的方法。根据该文件公开的内容,如图5和图6所示,冲压装置从金属环状材料连续地冲切出芯板P并且层压多个已冲切出的芯板P。在每一个芯板P上形成突起Pa。芯板P的突起 Pa与相邻芯板P的背面的凹部接合。由此,多个芯板P在层压状态下彼此接合。此外,例如,在被层压的每第100个芯板上形成孔Pb以代替突起Pa。当芯板P的突起Pa与相邻芯板P的孔Pb接合时,具有孔Pb的芯板P不与相邻的芯板P接合。由此,层压的芯板P每隔 η片被分开。马达芯M由成组的预定数量的层压板P构成。如上所述,在由冲压装置冲切出多个芯板P的情况下,在每第η个芯板上冲切出孔 Pb以代替形成突起Pa,其中η是预定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环状材料W上的将被冲压成芯板P的位置预先形成孔Pb。在环状材料W上的将被冲切出具有突起Pa的芯板P的位置未形成孔Pb。之后,当在环状材料W上的将被冲切出芯板P的位置形成突起 Pa时,环状材料W上的具有孔Pb的部分被冲压装置进行毛坯冲切(blank-stamped)。因此, 在环状材料W上已形成有孔Pb的部分未形成突起Pa。所提出的上述冲压装置是例如具有如图8至图11所示的构造的冲压装置。如图8所示,当切换构件45借助于移位板46移动到图8中的右端时,冲头44的上端面与切换构件45的下表面接触。结果,冲头44被限制成不能相对于升降部43向上移动。因此,当升降部43朝向环状材料W向下移动时,冲头44与升降部43 —起向下移动。因此,冲头44在环状材料W上形成孔Pb。相反地,当切换构件45借助于移位板46移动到图8中的左端时,冲头44的上端 44a被布置于切换构件45的凹部45a。结果,冲头44从上述限制状态释放并且被允许相对于升降部43向上移动。因此,当升降部43朝向环状材料W向下移动时,如图8中的点划线所示,冲头44与环状材料W接触,由此,冲头44相对于升降部43向上移动。结果,冲头44 在环状材料W上未形成孔Pb。根据图8所示的构造,切换构件45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为此, 气缸47由升降部43的侧面支撑。气缸47经由活塞杆47a连接至移位板46。气缸47的活塞杆47a伸出和缩回,从而使切换构件45的位置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转换。因此, 在环状材料W上冲压出孔Pb。根据图9所示的构造,伺服马达48由升降部43的侧面支撑。凸轮49被安装到伺服马达48的马达轴48a。能够与凸轮49接触的接触辊50被支撑于移位板46的一端。在移位板46的另一端安装弹簧51,该弹簧51对接触辊50施加朝向与凸轮49接触的方向的力。凸轮49通过伺服马达48而转动,从而使切换构件45的位置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这两个位置之间转换。根据图10所示的构造,伺服马达48由冲压装置的主体52支撑。伺服马达48的马达轴48a设置有凸轮49。插入到主体52的通孔内的连动构件53以能够与切换构件45 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能够与凸轮49接触的接触辊50被支撑在连动构件53的一端。滑动接触板54安装在连动构件53的另一端。能够与滑动接触板54滑动地接触的接触部55安装在移位板46的一端。弹簧51安装在移位板46的另一端。凸轮49 通过伺服马达48而转动,由此经由连动构件53使切换构件45移动。因此,切换构件45的位置可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这两个位置之间转换。根据图11所示的构造,电磁螺线管56由升降部43的侧面支撑。电磁螺线管56 的可动铁芯56a经由连接板57连接到移位板46的一端。弹簧58安装到移位板46的另一端,该弹簧58对切换构件45施加朝向图11中的左侧方向的力。当电磁螺线管56被去磁时,切换构件45借助于弹簧58施加的力被切换到释放位置。因此,在环状材料W上不形成孔Pb。当电磁螺线管56被激励时,切换构件45抵抗弹簧58施加的力被转换到限制位置。 结果,在环状材料W上形成孔Pb。然而,上述传统构造具有下述的问题。在如图8所示的传统构造中,气缸47被用作使切换构件45的位置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转换的驱动源。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如下问题如果气缸47的响应性不好, 则会导致以高速进行孔Pb的冲压时跟踪性(tracking performance)降低。在如图9所示的传统构造中,伺服马达48被用作转换切换构件45的位置的驱动源。产生的问题是伺服马达48与升降部43 —起向上移动,并且由升降部43的上升引起的振动被传递到伺服马达48,导致伺服马达48频繁发生故障。在如图10所示的传统构造中,用于转换切换构件45的位置的伺服马达48由冲压装置的主体52支撑。这防止了由升降部43的上升引起的振动被传递到伺服马达48。然而,需要将例如连动构件53等连动机构设置在通过伺服马达48而转动的凸轮49与支撑切换构件45的移位板46之间。这会产生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在如图11所示的传统构造中,通过弹簧58施加的力将切换构件45的位置转换到释放位置,并且通过电磁螺线管56的激励将切换构件45的位置转换到限制位置。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当弹簧58的弹力由于连续使用该装置而减小时,切换构件45的位置不能被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使切换构件的位置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高速且精确地转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包括升降部,其能相对于工件上下移动;冲头,其由所述升降部支撑并且能相对于所述升降部上下移动;以及切换构件,其能在所述冲头被限制成与所述升降部一起向下移动的位置和所述冲头被释放而相对于所述升降部向上移动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冲压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驱动部件使所述切换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部件不同的第二电磁驱动部件使所述切换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附图说明图1的(A)-(C)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冲压装置的操作的剖面图;图2是示出冲压装置中的切换构件的驱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3是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4-4截取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马达的转子芯的立体图;图6是转子芯的突起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7是示出通过传统的冲压装置冲切出芯板P的环的说明性俯视图;图8是传统的冲压装置的剖面图;图9是另一传统的冲压装置的剖面图;图10是另一传统的冲压装置的剖面图;图11是另一传统的冲压装置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4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冲压装置。如图1的(A)至(C)所示,用作图7所示的工件的环状材料W被放置于冲压装置的模具(die)21上。环状材料W被保持构件22按压并且被保持在模具21上。在环状材料 W的上方,布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部23。被插入到升降部23的通孔中的冲头24以可相对于该升降部23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冲头24在环状材料W的将被冲切出芯板P的位置形成孔Pb。在附图中,在模具21的通孔的内周面与冲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包括:升降部,其能相对于工件上下移动;冲头,其由所述升降部支撑并且能相对于所述升降部上下移动;以及切换构件,其能在所述冲头被限制成与所述升降部一起向下移动的位置和所述冲头被释放而相对于所述升降部向上移动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冲压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驱动部件使所述切换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部件不同的第二电磁驱动部件使所述切换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和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