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蜗大上皮嵴细胞系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4919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藏编号为CGMCC?No.4719的耳蜗大上皮嵴细胞系。该细胞系通过病毒载体将SV40大T抗原转染入耳蜗大上皮嵴细胞,再将编码Math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rv5-EGFP导入,然后应用G418筛选获得抗G418阳性细胞并继续扩大培养,筛选得到耳蜗大上皮嵴细胞系。该细胞系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导入噪声致聋的耳蜗模型后,能够表达毛细胞特征性标记蛋白myosin?VIIa,且能够发育成具有毛细胞特征的静纤毛簇。该细胞系便于推广,可应用于毛细胞分化、再生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系构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蜗大上皮嵴细胞系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耳聋是人类发病率最高的感官或功能缺陷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及家庭生活品质,而且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及混合性耳聋。我国卫生部2000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感音神经性聋约占耳聋患者的63%,其绝对数量超过8千万。目前,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多需要借助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植入及助听技术的临床应用部分改善了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力障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但是人工耳蜗植入价格昂贵,限制了该技术在耳聋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噪音、耳毒性药物、感染、中毒、老化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毛细胞的缺失、变性和损伤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原因。毛细胞是内耳感觉上皮的终末分化细胞,当声波经过的时候,从细胞表面长出的静纤毛随声波运动,把刺激经由神经传给大脑。 但是哺乳动物的毛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因此,使毛细胞再生或恢复,成为治疗由毛细胞损伤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关键。但是耳蜗毛细胞为分化的终末细胞,不能传代,因此在体外不能培养,建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蜗大上皮嵴细胞系,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CGMCC No.47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所强杨仕明郭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