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14486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材防护处理剂的制备,旨在提供一种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进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到酸性水解液中,在50℃下反应1~12h,获得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加入硅烷偶联剂添,在30~80℃水浴条件下水解聚合反应1~24h,获得复合溶胶;加入全氟单体、丙烯酸酯类有机物和酰胺类有机物、偶氮二异丁腈,在70℃水浴条件下反应2~10h,冷却至40℃,再加入酮类与乙醇的混合溶剂,搅拌2h后获得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将防护处理剂涂敷于石材表面后,纳米二氧化钛会渗透并牢固负载到石材表面,增大石材微观表面粗糙度,协同增强含氟丙烯酸共聚物的双疏特性,赋予石材超疏水、疏油的表面性能,对水接触角可达14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材防护处理剂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天然石材具有耐火性好、抗压强度高等性能和高贵、典雅的装饰效果,被广泛用作墙面、地面材料以及石塔、石桥石雕等装饰材料。但由于石材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各种外部因素,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白华、水斑、锈蚀、玷污等现象,影响装饰效果甚至使用寿命。对石材进行表面疏水处理是当前解决以上问题较为常用的技术手段,所采用的防护处理剂主要有石蜡、丙烯酸类树脂以及有机硅防护剂等。目前,国内常用的石材防护剂以石蜡或者丙烯酸类树脂为主,此类防护剂存在着透气性、耐久性差的缺点,而有机硅类防护剂虽在耐久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着耐溶剂性差的不足。而且总体来看,当前用于石材防护的处理剂,大多只是强调防水的功能,其疏水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且对于一些特定的使用环境,经处理后的石材在耐油污方面仍不够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可用于石材防护的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如下步骤(1)按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 10 1 20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进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到pH值为5 6. 5的作为酸性水解液的水中,控制水用量使钛酸丁酯与水的质量比为1 6 1 10,在50°C下反应1 12h,获得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2)将硅烷偶联剂按Si Ti为1 10 2 1的摩尔比,添加到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中,在30 80°C水浴条件下水解聚合反应1 Mh,获得复合溶胶;(3)在复合溶胶中,加入全氟单体、丙烯酸酯类有机物和酰胺类有机物,使全氟单体、复合溶胶、丙烯酸酯类有机物、酰胺类有机物的质量比为1 0.1 0.3 0.5 1 1.5 2,然后再按全氟单体与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 0.02 0.05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在70°C水浴条件下反应2 10h,冷却至40°C,再加入质量为全氟单体质量20 40倍的酮类与乙醇的混合溶剂,其中乙醇与酮类有机物的体积比为1 3 3 1,搅拌池后获得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在本专利技术步骤O)中,硅烷偶联剂是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全氟单体是CH2 = CH- (0) C0-CH2_CH2-CxF2x+1 (X = 4、6、8)中的至少一种。3在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丙烯酸酯类有机物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或甲氧乙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酰胺类有机物是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酮类为丙酮或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制备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基于仿生原理,利用溶胶-凝胶反应控制技术制备富含羟基的纳米二氧化钛溶胶粒子,通过硅烷偶联剂的原位水解-聚合反应改性以及后续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引入,获得具有疏水、疏油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当涂敷于石材表面后,纳米二氧化钛会渗透并牢固负载到石材表面,增大石材微观表面粗糙度, 协同增强含氟丙烯酸共聚物的双疏特性,赋予石材超疏水、疏油的表面性能。经检测,本专利技术中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在石材表面使用后,对水接触角可达147°。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中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按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 10 1 20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进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到pH值为5 6. 5的作为酸性水解液的水中,控制水用量使钛酸丁酯与水的质量比为1 6 1 10,在50°C下反应1 12h,获得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2)将硅烷偶联剂按Si Ti为1 10 2 1的摩尔比,添加到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中,在30 80°C水浴条件下水解聚合反应1 Mh,获得复合溶胶;(3)在复合溶胶中,分别加入全氟单体、丙烯酸酯类、酰胺类等有机物,其中全氟单体、复合溶胶、丙烯酸酯类、酰胺类的质量比为1 0.1 0.3 0.5 1 1.5 2,然后按全氟单体与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 0. 02 0. 05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在70°C水浴条件下反应2 10h,冷却至40°C,再加入与全氟单体质量比为1 20 40的酮类与乙醇的混合溶剂,其中乙醇与酮类有机物的体积比为1 3 3 1,搅拌池后获得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各实施例中的试验数据见下表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如下步骤(1)按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 10 1 20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进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到pH值为5 6. 5的作为酸性水解液的水中,控制水用量使钛酸丁酯与水的质量比为1 6 1 10,在50°C下反应1 12h,获得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2)将硅烷偶联剂按Si Ti为1 10 2 1的摩尔比,添加到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中,在30 80°C水浴条件下水解聚合反应1 Mh,获得复合溶胶;(3)在复合溶胶中,加入全氟单体、丙烯酸酯类有机物和酰胺类有机物,使全氟单体、复合溶胶、丙烯酸酯类有机物、酰胺类有机物的质量比为1 0.1 0.3 0.5 1 1.5 2,然后再按全氟单体与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 0.02 0.05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在 70°C水浴条件下反应2 10h,冷却至40°C,再加入质量为全氟单体质量20 40倍的酮类与乙醇的混合溶剂,其中乙醇与酮类有机物的体积比为1 3 3 1,搅拌池后获得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 中,硅烷偶联剂是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 中,全氟单体是 CH2 = CH-(O)C0-CH2-CH2-CxF2x+1 (X = 4、6、8)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 中,丙烯酸酯类有机物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或甲氧乙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 中,酰胺类有机物是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 中,酮类为丙酮或丁酮中的至少一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材防护处理剂的制备,旨在提供一种。该方法包括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进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到酸性水解液中,在50℃下反应1~12h,获得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加入硅烷偶联剂添,在30~80℃水浴条件下水解聚合反应1~24h,获得复合溶胶;加入全氟单体、丙烯酸酯类有机物和酰胺类有机物、偶氮二异丁腈,在70℃水浴条件下反应2~10h,冷却至40℃,再加入酮类与乙醇的混合溶剂,搅拌2h后获得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将防护处理剂涂敷于石材表面后,纳米二氧化钛会渗透并牢固负载到石材表面,增大石材微观表面粗糙度,协同增强含氟丙烯酸共聚物的双疏特性,赋予石材超疏水、疏油的表面性能,对水接触角可达147°。文档编号C08F220/22GK102229687SQ20111012741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0~1∶20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进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到pH值为5~6.5的作为酸性水解液的水中,控制水用量使钛酸丁酯与水的质量比为1∶6~1∶10,在50℃下反应1~12h,获得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2)将硅烷偶联剂按Si∶Ti为1∶10~2∶1的摩尔比,添加到粒子型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中,在30~80℃水浴条件下水解聚合反应1~24h,获得复合溶胶;(3)在复合溶胶中,加入全氟单体、丙烯酸酯类有机物和酰胺类有机物,使全氟单体、复合溶胶、丙烯酸酯类有机物、酰胺类有机物的质量比为1∶0.1~0.3∶0.5~1∶1.5~2,然后再按全氟单体与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02~0.05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在70℃水浴条件下反应2~10h,冷却至40℃,再加入质量为全氟单体质量20~40倍的酮类与乙醇的混合溶剂,其中乙醇与酮类有机物的体积比为1∶3~3∶1,搅拌2h后获得表面疏水疏油防护处理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乾宏王新敏杨辉樊先平樊浬平徐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纳琪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