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2538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渔业水体净化处理的一种结构,尤其是池塘养殖的水质原位调控处理的一种坡塘结构。一种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池塘底设置由水泵和PVC给水管组成的自控取水系统(1)连接至塘埂顶上的藻类净化渠(2),藻类净化渠(2)连通沿塘埂坡配置的布水管路(3),水生蔬菜(5)植于塘埂坡的上部,立体植被网(4)覆于塘埂坡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实践证明使池塘内主要水质指标稳定在以下范围内:COD<15mg/L、DO>5mg/L、NH4+-N<1.0mg/L、NO3--N<30mg/L、NO2--N<0.5mg/L、PH>6.5,鱼池透明度大于35厘米,具有减少疾病发生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业水体净化处理的一种结构,尤其是池塘养殖的水质原位调控处理的一种坡塘结构。
技术介绍
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池塘养殖面积253. 105万公顷,占淡水养殖面积的 42. 06% ;淡水池塘养殖产量1494. 51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9. 57%。据研究资料结果,每生产Ikg淡水鱼需要消耗水10吨左右,每生产Ikg对虾消耗水量为20吨,传统池塘养殖对水资源的耗费是巨大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据测定,在池塘养殖投入的饲料中约有13 %蛋白质、8 %的脂肪、40 %的碳水化合物、17 %的有机质、50 %灰粉和 23%的干物质被作为代谢物排出,或最终积累在养殖水体中,养殖污染已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池塘生态化养殖模式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在池塘水环境异位净化与调控技术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采取人工湿地,稻田湿地、生态沟渠等生态工程化措施来处理净化养殖排放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这些生态设施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占地多、投资高、运行管理复杂等问题,难以在池塘养殖方面大面积推广。在池塘原位净化处理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向池塘内投放微生态制剂, 以及在池塘内布置生物浮床等方式。微生态制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其生态化效果的持久性难以维持,需要定期的向池塘中投放;生物浮床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尚需要深入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拟提供一种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结构,达到利用池塘塘埂坡的自然条件,配置适当管路器具净化养殖水体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池塘底设置由水泵和UPVC给水管组成的自控取水系统连接至塘埂顶上的藻类净化渠,藻类净化渠连通沿塘埂坡配置的布水管路,水生蔬菜植于塘埂坡的上部,立体植被网覆于塘埂坡的下部。进一步,所述布水管路由3种不同直径的给水管组成,输水主管为直径150PVCmm 管,在坡上通过三通与两条直径75mmPVC相通,每条直径75mmPVC再通过三通与两条直径 50mmPVC布水管相通,布水管的孔径截面积为进水管截面积的1. 2 1. 4倍。进一步,所述水泵为潜水泵,流量为30 50m3/h,所述给水管长20 40m、直径 75mm,由计算机定时、定量控制开闭。进一步,所述藻类净化渠两侧由砾石护坡,渠底铺设塑胶防渗膜,渠道中间散置砾石,砾石上着生丝状藻类。 再进一步,所述藻类净化渠深0. 4米,宽1. 5米,长度为塘埂长度的一半或等长,渠道两侧护坡为直径20 40mm砾石,渠道中间散置直径50 IOOmm砾石。进一步,所述立体植被网为,塘埂坡上覆IOcm的覆土,幅宽2. 5m,覆土上种植被, 在池塘水深1. 8m条件下,水淹部分幅度为0. 3 0. 5m。进一步,所述水生蔬菜包括水芹菜、壅菜、生菜。进一步,所述塘埂坡的坡比大于1 2。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池塘养殖的缺陷和池塘养殖的特点, 在不占用土地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塘埂面积构筑一定形式的生态坡结构设施,定时定量的提取池塘底部的养殖污水,经过植被渗滤作用,实现净化池塘养殖水体的目的和对养殖富营养物质资源化利用,减少养殖污染排放,节约养殖用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池底自控取水系统、布水管路,池底自控取水系统由一条给水穿孔管和1台管道泵及给水管组成,管道泵由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提取到布水管路;其特征是塘埂坡上覆有立体植被网,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 5米;塘埂坡栽种水生蔬菜;养殖池水经自控取水系统接到布水管路后,由布水管路均勻布水到立体植被网上,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被覆在塘埂坡植被网的覆土和栽种的水生蔬菜截留吸收,经植被网的覆土和水生蔬菜净化的净水则渗回池塘。本技术经实践证明使池塘内主要水质指标稳定在以下范围内C0D < 15mg/ L、DO > 5mg/L、NH4+_N < 1. Omg/L、NOf-N < 30mg/L、NOf-N < 0. 5mg/L、PH > 6. 5,鱼池透明度大于35厘米,并具有减少疾病发生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结构的结构设施示意图。图中,1是自控取水系统、2是藻类净化渠、3是布水管路、4是立体植被网、5是水生蔬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本结构将池塘的养殖水接到布水管路3,本结构由池底自控取水系统1、 布水管路3、立体植被网4、栽种水生蔬菜5组成,池底自控取水系统1,由一条长20 40米直径75mm的PVC给水穿孔管和1台30 50m3/h流量的管道泵及给水管连接组成,管道泵由时间控制器和水位控制器组成的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定时定量的提取到布水管路3,一般日取水量是养殖水体10%左右,布水管路3主管为一条直径150mm 的PVC排水管,直径150mmPVC排水管在塘埂边通过三通与2条直径75mmPVC排水管相通, 每条直径75mmPVC排水管再通过三通与2条直径50mmPVC排水管相通,直径50mmPVC排水管采取穿孔形式,根据水量和压力布置开孔个数和孔径;立体植被网4覆于塘埂坡上,塘埂坡比大于1 2,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 5米,在池塘水深1.8米的情况下,水淹部分幅度为0. 3-0. 5米;栽种的水生蔬菜5例如水芹菜、壅菜、生菜,用于截留吸收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经植被网的覆土和水生蔬菜净化的净水则渗回池塘。实施例2 本结构由池底自控取水系统1、藻类净化渠2、布水管路3、立体植被网44、栽种水生蔬菜5组成;池底自控取水系统1设置在池塘的排水口一侧,由一条长20-40 米、直径75mm的PVC给水穿孔管和1台30 50m3/h流量的管道泵及给水管连接组成管道泵由时间控制器和水位控制器组成的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定时定量提取到藻类净化渠2中,一般日取水量是养殖水体10%左右;在塘埂上设置藻类净化渠2, 渠道深0. 4米,宽1. 5米,长度为塘埂长度的一半或等长,渠道两侧由直径20 40mm的砾石护坡,渠底铺设HDPE塑胶防渗膜,渠道中间散置直径50 IOOmm的砾石,砾石上着生丝状藻类,可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在藻类净化渠道的末端连接布水管路3主管,即一条直径 150mm的PVC排水管,布水管路直径150mmPVC排水管在塘埂边通过三通与2条直径75mmPVC 排水管相通,每条直径75mmPVC排水管再通过三通与布水管路的2条直径50mmPVC排水管相通,直径50mmPVC排水管采取穿孔形式,根据水量和压力布置开孔个数和孔径;塘埂坡上覆置立体植被网4,塘埂坡比大于1 2,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 5 米,在池塘水深1. 8米的情况下,水淹部分幅度为0. 3-0. 5米;栽种的水生蔬菜如水芹菜、 壅菜、生菜,用于截留吸收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经植被网的覆土和水生植物净化的净水则渗回池塘。权利要求1.一种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池塘底设置由水泵和PVC 给水管组成的自控取水系统(1)连接至塘埂顶上的藻类净化渠( ,藻类净化渠( 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池塘底设置由水泵和PVC给水管组成的自控取水系统(1)连接至塘埂顶上的藻类净化渠(2),藻类净化渠(2)连通沿塘埂坡配置的布水管路(3),水生蔬菜(5)植于塘埂坡的上部,立体植被网(4)覆于塘埂坡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国徐皓顾兆俊朱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