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179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包括可漂浮于水面上的支撑框架,以及由支撑框架围成的植物种植区域;其中所述支撑框架的下方设置有网片,网片的下方固定有保持其在水中为竖直状态的配重物;植物种植区域上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下方设置有围网,围网中装有生物陶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浮床能够很好地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同时可以形成更广泛的生物膜,提升进化水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我国池塘养殖模式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型养殖模式逐渐过渡到集约化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集约化养殖具有单位水体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劳动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在这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中,残饵和排泄物的数量超过了养殖池塘中微生物的自然分解能力,往往会打破水体微生态平衡,导致水质恶化,污染严重,甚至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大规模死亡的现象频频发生。目前主要采用防控水段为加大渔药使用量和养殖池塘换水量,前者带来水产养殖动物品质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而后者养殖尾水的排放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尾水处理领域,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膜附着在载体的表面,是高度亲水的物质,能够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养殖污水的目的。而生态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上述两种技术应用在池塘养殖中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是生物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改善养殖水环境;二是生物浮床上的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也可作为草食性鱼类的青饲料。而对于生物浮床净化水质的应用中,生物膜形成的面积越大,对于净化效果越明显,净化水体的相对时间越短,目前常用的生物浮床大都仅利用植物的根系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度不高,因此,如何提高生态浮床中生物膜形成度成为了生态浮床设计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新型生态浮床,通过使用生物膜以及生物浮床装置,极大提升了浮床的生物膜形成度,达到了很好的净水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包括可漂浮于水面上的支撑框架,以及由支撑框架围成的植物种植区域;其中所述支撑框架的下方设置有网片,网片的下方固定有保持其在水中为竖直状态的配重物;植物种植区域上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下方设置有围网,围网中装有生物陶粒。所述的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所述支撑框架由竹竿和尼龙绳连接组成;四个竹竿首尾相接通过加固铆钉形成四边形框架,多根尼龙绳平行地固定于竹竿上。所述的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网片固定于尼龙绳上。所述的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所述围网为尼龙网。所述的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植物种植区域为塑料材质,圆形孔直径为20cm。所述的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所述网片的长度为50cm,宽度为20cm。所述的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所述支撑框架为边长为1m 的四边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通过圆形孔在围网中的生物陶粒中种植植物,植物生长后根系会在生物陶粒中生长并穿过围网伸入到外面,在植物逐渐生长过程中,根据吸收附近大量水中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同时整个围网也逐渐形成生物膜,这些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种群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使得水质变洁净,达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生物陶粒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供营养元素,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植物倒伏。网片在植物根系生物膜形成的过程中,其上面也不断附着微生物,形成了生物膜,在水体净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净化面积,同时网片在最初植物根系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周围的微生物吸附过来,提高了植物根系以及围网形成生物膜的速率,使得生物浮床能够很快地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另外由于在网片下方固定了配重物,因此能够使浮床达到平衡的状态,减少了水面的波动等对其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示意图;其中1为支撑框架,2为网片,3为配重物,4为植物种植区域,5为圆形孔,6为围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以下实施例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提供的具体应用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涉及之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示意图,包括可漂浮于水面上的支撑框架1,以及由支撑框架1围成的植物种植区域4;其中所述支撑框架1的下方设置有网片2,网片2的下方固定有保持其在水中为竖直状态的配重物3;植物种植区域4上开设有圆形孔5,圆形孔5下方设置有围网6,围网6中装有生物陶粒。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通过圆形孔5在围网6中的生物陶粒中种植植物,植物生长后根系会在生物陶粒中生长并穿过围网6伸入到外面,在植物逐渐生长过程中,根据吸收附近大量水中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同时整个围网6也逐渐形成生物膜,这些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种群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使得水质变洁净,达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网片2在植物根系生物膜形成的过程中,其上面也不断附着微生物,形成了生物膜,在水体净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净化面积,同时网片2在最初植物根系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周围的微生物吸附过来,提高了植物根系以及围网6形成生物膜的速率,使得生物浮床能够很快地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另外由于在网片2下方固定了配重物3,因此能够使浮床达到平衡的状态,减少了水面的波动等对其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网片2在设置过程中可以均匀设置于支撑框架1下方。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生物浮床制造更简单,成本更低,在实施例1中的支撑框架1由竹竿和尼龙绳连接而成;四个竹竿首尾相接通过加固铆钉形成四边形框架,多根尼龙绳平行地固定于竹竿上;植物种植区域4为塑料材质,网片2固定于尼龙绳上,网片2为尼龙网。以上制备材质更易获取,成本低廉,同时仍能起到很好的净化水体作用。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在无锡某河道进行生物浮床净化水体试验,其中植物种植区域4上的圆形孔5的直径为20cm,网片2的长度为50cm,宽度20cm,支撑框架1边长1m。在生物陶粒中种植黄菖蒲,结果证明经过培养15天后形成了能够良好净化水体的生物膜,达到了良好的净化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漂浮于水面上的支撑框架(1),以及由支撑框架(1)围成的植物种植区域(4);其中所述支撑框架(1)的下方设置有网片(2),网片(2)的下方固定有保持其在水中为竖直状态的配重物(3);植物种植区域(4)上开设有圆形孔(5),圆形孔(5)下方设置有围网(6),围网(6)中装有生物陶粒;所述支撑框架(1)由竹竿和尼龙绳连接组成;四个竹竿首尾相接通过加固铆钉形成四边形框架,多根尼龙绳平行地固定于竹竿上;网片(2)固定于尼龙绳上;所述围网(6)为尼龙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复合生物基质载体的池塘净化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漂浮于水面上的支撑框架(1),以及由支撑框架(1)围成的植物种植区域(4);其中所述支撑框架(1)的下方设置有网片(2),网片(2)的下方固定有保持其在水中为竖直状态的配重物(3);植物种植区域(4)上开设有圆形孔(5),圆形孔(5)下方设置有围网(6),围网(6)中装有生物陶粒;所述支撑框架(1)由竹竿和尼龙绳连接组成;四个竹竿首尾相接通过加固铆钉形成四边形框架,多根尼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盛明戈贤平朱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