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11977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包括降温控制模块、降温模块、进风管道、过滤与干燥模块和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其中,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的入口连接;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的出口与所述降温模块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降温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采取降温控制模块控制自然风进入降温模块进行降温,并通过监测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而进行凝露控制,以在有效降温的同时防止凝露的产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凝露降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直 O
技术介绍
室内变电站目前存在的事故隐患如下(1)在盛夏高温季节,由于环境温度本身就较高,再加上内部电器部件发热,使得室内环境温度较高,从而使设备超高温运行;如果设备长时间运行在超高温状态下,容易发生的事故,且加速设备的老化,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使室内通风降温;(2)当雨后及梅雨季节环境中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高压电器柜壳体及内部机构会产生凝露水滴,当积累一定程度后会滴水,从而造成局部放电或断路,引发事故。因此,当室内湿度较高时,必须对室内进行抽湿。在目前的变电站降温系统中,一般采取制冷系统来进行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容易出现凝露现象,因此不得不打开除湿与加温设备消除凝露现象,这样就出现了一边进行制冷一边进行加温的尴尬的控制方式,不仅增加了能量损耗,而且在制冷与消除凝露两个环节上都容易出现差错,在没有安装加热装置的地方容易产生凝露,导致系统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以在有效降温的同时防止凝露的产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 包括降温控制模块、降温模块、进风管道、过滤与干燥模块和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其中,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的入口连接;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的出口与所述降温模块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降温模块连接。实施时,所述降温控制模块是PLC控制系统或单片机系统。实施时,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还包括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和报警模块;所述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降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实施时,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还包括负荷检测模块;所述负荷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降温模块和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降温控制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采取降温控制模块控制自然风进入降温模块进行降温,并通过监测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而进行凝露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介绍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防凝露降温装置包括降温控制模块1、降温模块2、进风管道3、过滤与干燥模块4和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其中,所述进风管道3与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4的入口连接;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4的出口与所述降温模块2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1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的输出端与所述降温模块2连接;在实施时,自然风从所述进风管道3进入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4 ;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4对自然风进行过滤和干燥处理,成为相对低温与干燥清洁的自然风,并将处理后的自然风传输至所述降温模块2备用;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将测量得到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传送至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 ;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中存储有根据温度、湿度与凝露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编制的控制表格;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根据接收到的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以及该控制表格,查表得到对应的凝露温度,并根据该凝露温度及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降温模块1进行送风降温,以保证室内变电站中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缓慢进行变化与下降,始终保持室内变电站中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低于预先设定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并且当前的凝露温度至少低于环境温度3°C,环境温度低于42°C,以免产生凝露现象。实施时,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可以是PLC系统、单片机系统或以其他控制方式的系统组成。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还包括一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6和报警模块7 ;所述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6,与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将测量得到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传送至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 ;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分别比较来自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和所述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6的温度、湿度,当来自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和所述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 6的温度相差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值和/或来自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和所述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6的湿度相差超过预先设定的湿度值时,发送报警控制信号至所述所述报警模块7 ;所述报警模块7接收到该报警控制信号后,立即报警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与维护,为了能够保持降温同时不产生凝露,暂时按照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当来自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和所述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6 的温度和/或来自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和所述辅温度与湿度传感器6的湿度相差超过百分之一时,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发送报警控制信号至所述所述报警模块7。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按照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测量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策略设置。实施时,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还包括一负荷检测模块8 ;所述负荷检测模块8,分别与所述降温模块2和所述报警模块7连接,检测所述降温模块2的工作负荷,并当该工作负荷连续预定时间内超过一预先设定的工作负荷时,向所述报警模块7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报警模块7,与所述降温控制模块1连接,接收到该报警信号后,向该降温控制模块1发出超负荷预警信号;该降温控制模块1接收到该超负荷预警信号后,控制所述降温模块2停止运转,经过预定时间后,再控制所述降温模块2恢复运转。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负荷检测模块连续5秒钟检测到工作负荷超过满工作负荷的95%时,向所述报警模块7发出报警信号。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的实施过程,参见图4所示,根据室内空间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室内摆放布局的具体情况,选择设计布置一台、两台或者多台系统。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降温控制模块1的设计原理如下首先,比较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与辅助温度与湿度传感器6,如果相差超过以上,立即报警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与维护,为了能够保持降温同时不产生凝露产生,暂时按照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进行控制。正常工作情况下,按照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5测量的温度与湿度进行降温控制模块1的控制设置。例如,经过温度与湿度传感器测试,环境温度为23°C,相对湿度RH45%,可以通过查表计算得到,对应的露点温度计算为10. 50C ;环境温度为20°C,相对湿度RH80%,对应的露点温度计算为16. 4°C;根据上面的方法,将环境温度从5°C开始到70°C,每隔1°C,RH20%5到RH95%,根据每隔RHl %所对应的凝露温度,编制成为表格,储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室内变电站的防凝露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控制模块、降温模块、进风管道、过滤与干燥模块和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其中,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的入口连接;所述过滤与干燥模块的出口与所述降温模块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温度与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降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降温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香张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都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