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4491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包括具有导接空间的本体、设置在本体内部且突出在导接空间中的导接端子以及插头,插头包含座体、第一插接片及第二插接片,座体的第一侧边成型有一组第一方向槽道,并在其第二侧边成型有一组第二方向槽道,第一插接片在第一、第二方向槽道分别凸露有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片在另一第一、第二方向槽道分别凸露有第二插接部,插头以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穿入本体,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压掣导接端子,以使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与导接端子相互导接,据此,使用者可视需求来调整插头的插接方向,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尤指一种可转换插头方向的电源转换器。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使用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例如电脑、数码相机、移动电话等等,这些电器用品的充电器或连接电源时常须利用电源转换器。上述电源转换器包括转换器本体和插头,其中,该转换器本体为内含电路或变压元件的基座,故体积颇大,此外,该插头以一固定角度连接在转换器本体上,因此,倘若插接方向与转换器本体的导线方位不同向,或者电器用品(如吸尘器或电动工具等)的所在位置常需变换时,则会造成导线与转换器本体的结合处产生扭曲,致使布线混乱,同时令导线受到拉扯扭转而产生断裂,造成电源无法导通,甚至造成导线短路而发生火警意外。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电源转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以视需求来调整插头的插接方向,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包括一本体、一对导接端子以及一插头,本体具有导接空间,导接端子设置在本体内部,并突出在导接空间中,插头包含座体、设置在座体上的第一插接片及第二插接片,座体具有插接空间、位于插接空间外围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座体在第一侧边成型有朝插接空间方向延伸的一组第一方向槽道,并在第二侧边成型有朝插接空间方向延伸的一组第二方向槽道, 第一插接片在其中一第一方向槽道的底部凸露有第一插接部,并在其中一第二方向槽道的底部凸露有另一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片在另一第一方向槽道的底部凸露有第二插接部, 并在另一第二方向槽道的底部凸露有另一第二插接部;其中,插头以其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穿入本体的导接空间,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分别压掣导接端子,以使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与导接端子相互导接。相较于现有装置,本技术的插头在其座体的第一侧边成型有一组第一方向槽道,并在其第二侧边成型有一组第二方向槽道,提供插头可以其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穿入本体的导接空间,并使插头的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与本体上的导接端子相互导接,据此,使用者可视需求来调整插头的插接方向,避免导线受到拉扯扭转而产生断裂,进而造成导线短路而发生火警意外,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的插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头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一插接方向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的插接剖视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的插接剖视图之二 ;图6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另一插接方向的插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另一插接方向插接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另一插接方向插接后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电源转换器10本体100导接空间11第一导轨110第一缺口12第二二导轨120第二-缺口13挡板130开口14卡扣臂141挡块20导接端子21第— 导接端子210第--导接段22第二.导接端子220第二二导接段30插头31座体310插接空间311第—-侧边312第二二侧边32第— 插接片321第--插接部322第— 插接部33第二二插接片331第二.插接部332第二二插接部34第—-方向槽道34a第--方向槽道35第二.方向槽道35a第二二方向槽道36第—1围板360抵扣槽361第—1侧板361a第--侧板362第二.侧板362a第二二侧板37第二.围板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1至图3,分别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的插接示意图、插头平面示意图及一插接方向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1包括一本体10、一对导接端子20及穿设在该本体10上的一插头30。该本体10具有一导接空间100,该本体10在该导接空间100中成型有一第一导轨11及平行该第一导轨11的一第二导轨12,该第一导轨11的中段设有一第一缺口 110, 该第二导轨12的中段设有一第二缺口 120。此外,该本体10在该导接空间100的外围成型有一挡板13及设置在该挡板13 —侧边的一卡扣臂14,该卡扣臂14具有一挡块141,且该挡板13在与该卡扣臂14呈垂直的另一侧边成型有用以穿接该插头30的一开口 130。该对导接端子20设置在该本体10内部,并突出在该导接空间100中。该对导接端子20包含一第一导接端子21及一第二导接端子22,该第一导接端子21部分突出在该第一缺口 110中,且该第二导接端子22部分突出在该第二缺口 120中。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突出在该第一缺口 110中的第一导接端子21为一第一导接段210,该第一导接段210呈 V形而弹性夹持在该第一缺口 110中,再者,部分突出在该第二缺口 120中的第二导接端子 22为一第二导接段220,该第二导接段220呈V形而弹性夹持在该第二缺口 120中。该插头30包含一座体31、一第一插接片32及一第二插接片33,该座体31具有一插接空间310、位于该插接空间310外围的一第一侧边311及一第二侧边312,该座体31在该第一侧边311成型有朝该插接空间310方向延伸的一组第一方向槽道34、3如,并在该第二侧边312成型有朝该插接空间310方向延伸的一组第二方向槽道35、3fe,该第一插接片 32在其中一第一方向槽道34的底部凸露有一第一插接部321,并在其中一第二方向槽道 35的底部凸露有另一第一插接部322 ;再者,该第二插接片33在另一第一方向槽道34a的底部凸露有一第二插接部331,并在另一第二方向槽道35a的底部凸露有另一第二插接部 332。本实施例中,该座体31在该插接空间310的外侧成型有一第一围板36,另在该第一围板36的内侧成型有与该第一围板36保持一间隙的一第二围板37,该第二围板37呈方型设置,但不以此为限,且该第一插接部321、322及该第二插接部331、332跨置在该第一围板36及该第二围板37之间。此外,该第一围板36的外缘对应该卡扣臂14而设有复数抵扣槽360。另外,该第一围板36包含有相对的二片第一侧板361、361a及二片第二侧板362、36加,该组第一方向槽道34、3如开设在其中一第一侧板361上,且未穿透另一第一侧板361a,该组第二方向槽道35、3fe开设在其中一第二侧板362上,且未穿透另一第二侧板36加。请继续参照图4及图5,分别为本技术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的二插接剖视图;使用该电源转换器1时将该插头30插设在该本体10上。该插头30以其第二侧边312穿入该本体10的导接空间100 (请参考图1),此时,位于第二方向槽道35、3fe上的第一插接部322及第二插接部332分别压掣该对导接端子20 (第一导接端子21及第二导接端子2 ,以使该第一插接片32、第二插接片33与该对导接端子20相互导接,待该插头 30完全插入该导接空间100后,该第一围板36的外壁贴抵在该挡板13的内壁面,该卡扣臂 14的挡块141则抵接在其中一抵扣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改变插接方向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导接空间;一对导接端子,设置在该本体内部,并突出在该导接空间中;以及一插头,包含一座体、设置在该座体上的一第一插接片及一第二插接片,该座体具有一插接空间、位于该插接空间外围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座体在该第一侧边成型有朝该插接空间方向延伸的一组第一方向槽道,并在该第二侧边成型有朝该插接空间方向延伸的一组第二方向槽道,该第一插接片在其中一第一方向槽道的底部凸露有一第一插接部,并在其中一第二方向槽道的底部凸露有另一第一插接部,该第二插接片在另一第一方向槽道的底部凸露有一第二插接部,并在另一第二方向槽道的底部凸露有另一第二插接部;其中,该插头以其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穿入该本体的导接空间,该第一插接部及该第二插接部分别压掣该对导接端子,以使该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与该对导接端子相互导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炜根周清池谢寿堂
申请(专利权)人:亚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