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1157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数据缓冲器,用于缓冲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中断及DMA控制模块,用于支持两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寄存器控制模块,用于配置寄存器和各模块间的时序控制;APBSlave接口模块,用来基于APB总线跟CPU交互;时钟分频模块,用于生成2-256任意分频时钟给外部器件,实现波特率的灵活配置;命令解析模块,用于接口电路工作模式为从模式时,解析主机发送来的命令;安全传输模块,用于将传输数据进行串/并,并/串转换,利用CRC算法和ARQ技术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支持主从工作模式的切换,保证了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围串行总线SPI接口,尤其是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
技术介绍
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hterface,SPI)总线最初是由 Motorola 公司推出的,后来交给0PENC0RES组织维护。SPI总线是一种全双工、同步、串行数据接口标准总线,有Master和Slave两种工作模式。与别的串行总线相比,它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只有四根接口线)、速度快等优点,在集成电路飞速发展的近几年应用非常广泛。大量的新型器件如IXD模块、FLASH、EEPROM存储器、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等都采用了 SPI接口。但是SPI 接口工作的时候,没有应答信号,并且数据在发送的时候无校验位,所以,要求主从器件必须完全符合S P I的时序要求,否则数据传输很容易出现错误。另外,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SOC的设计方式成为主流。电路的复杂性以及快速完成设计、降低成本等要求,决定了系统级芯片的设计必须采用IP (Intellectual Property)复用的方法。在实际的设计中,提高IP的可复用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SPI接口有主模式和从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因此,为了给SoC设计和FPGA开发提供最大的灵活性,有必要设计一种可配置为主模式或从模式,可设置通信速率并能适用于不同传输模式的SPI外围接口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SPI协议数据传输安全性方面的不足,并提高SPI接口电路的可复用性,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能够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提高了接口电路的可复用性,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包括以下常规外围接口电路模块数据缓冲器,用于缓冲接收数据Rx_FIF0和发送数据Tx_FIF0;中断及DMA控制模块,用于支持两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寄存器控制模块,用于配置寄存器和各模块间的时序控制;APB Slave接口模块,用来基于APB总线跟CPU交互,实现接口电路寄存器的配置和工作状态的读取;时钟分频模块,用于生成2-256任意分频时钟给外部器件,实现波特率的灵活配置。所使用的数据缓冲器由二块8深度、8宽度的FIFO组成,其中一块用于缓存接收数据Rx_FIF0,另外一块用于缓存发送数据Tx_FIF0。写操作是CPU配置写入Tx_FIF0或接口电路发出DMA请求有DMA从片内存储器搬运数据到Tx_FIF0,读操作是CPU读取Rx_FIF0 或者接口电路发出DMA请求有DMA从Rx_FIF0搬运数据到片内存储器并发中断给CPU。所使用的APB Slave接口模块,支持32位的数据单元。所述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还包括命令解析模块和安全传输模块命令解析模块,用于接口电路工作模式为从模式时,解析主机发送来的命令。安全传输模块, 包括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两部分,用于将传输数据进行串/并,并/串转换,利用CRC算法和ARQ技术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所述命令解析模块在接口电路工作模式为从模式时,命令解析模块可以解析主机发送来的命令,这些操作主要包括,清除接收FIFO或者发送FIFO中的数据,选择DMA来作为数据交互的对象等,可以大大节省和CPU交互所需要的带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安全传输模块采用的CRC算法为CRC-CCITT码,其计算公式为G(X)=x16+X12+X5+1,其中χ为8位数据单元。循环冗余校验码码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检错、纠错码,在数据通信领域中广泛使用.考虑到SPI总线的特点,采用了生成多项式为G(x)=x16+x12+X5+I的CRC-CCITT码,它可以检验出所有的单位错和双位错、奇数位错、 长度含16位的突发错、99. 997%的17位突发错和99. 998%的18位或18位以上的错误, CRC-CCITT 码失效的概率是 246=1. 528x10"5o进一步,安全传输模块采用的ARQ技术是ARQ技术中的停等式(stop-wait) ARQ, 如果发现传输错误,则进行安全处理,重新输入、输出数据。停等式ARQ,发送方每发送一帧数据之后就必须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返回,仅当接收方确认正确接收后再继续发送下一数据帧。该方法优点所需要的缓冲存储空间最小。再进一步,安全传输模块包括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两部分,发送电路包括并/串转换电路,CRC编码器;接收电路包括串/并转换电路,CRC校验器,CRC编码器。所述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支持主模式和从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外部引脚msjiiode来进行SPI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实现了端口和硬件资源的复用, 节省了成本,增强了该接口电路的兼容性。ms_mode=0,工作模式为主模式,可以与外部从机进行通信。mS_mode=l,工作模式为从模式,可以与外部主机进行通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路为此SPI接口电路有常规外围接口电路模块、命令解析模块和安全传输模块组成。其中常规外围接口电路模块包括数据缓冲器、中断及DMA控制模块、寄存器控制模块、APB Slave接口模块、时钟分频模块。该电路支持主模式和从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外部引脚msjiiode来进行 SPI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实现了端口和硬件资源的复用,节省了成本,增强了该接口电路的兼容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支持主从工作模式的切换,设置通信速率并能适用于不同传输模式的SPI外围接口电路。2、增加了安全传输模块,利用CRC算法和ARQ技术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3、从模式下,命令解析模块可以解析主机发送来的命令,可以大大节省和 CPU交互所需要的带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结构框图; 图2 (a)是CPHA=O时SPI接口传输时序图2 (b)是CPHA=I时SPI接口传输时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传输模块发送电路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传输模块接收电路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传输模块所用的CRC编码器原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传输模块所用的CRC校验器原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传输模块所用串/并电路的原理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传输模块所用并/串电路的原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命令解析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图10(a)是本专利技术的APB Slave接口框图; 图10(b)是本专利技术的APB Slave接口模块的写时序图; 图10(c)是本专利技术的APB Slave接口模块的读时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 图10,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包括以下常规外围接口电路模块数据缓冲器,用于缓冲接收数据Rx_FIF0和发送数据Tx_FIF0冲断及DMA控制模块, 用于通知CPU或者DMA发送或接收数据;寄存器控制模块,用于配置寄存器和各模块间的时序控制;APB Slave接口模块,用来基于APB总线跟CPU交互,实现接口电路寄存器的配置和接口电路工作状态的读取;时钟分频模块,用于生成2-256任意分频时钟给外部器件,实现波特率的灵活配置。安全传输模块,包括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两部分,利用CRC算法和 ARQ技术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命令解析模块,用于接口电路工作模式为从模式时,解析主机发送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频模块,用于生成2-256任意分频时钟给外部器件,实现波特率的灵活配置;命令解析模块,用于接口电路工作模式为从模式时,解析主机发送来的命令;安全传输模块,用于将传输数据进行串/并,并/串转换,利用CRC算法和ARQ技术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O;中断及DMA控制模块,用于支持两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寄存器控制模块,用于配置寄存器和各模块间的时序控制;APB Slave 接口模块,用来基于APB总线跟CPU交互,实现接口电路寄存器的配置和工作状态的读取;时钟1.一种安全可复用SPI外围接口电路,包括数据缓冲器、中断及DMA控制模块、寄存器控制模块、APB Slave 接口模块、时钟分频模块、命令解析模块和安全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数据缓冲器,用于缓冲接收数据Rx_FIFO和发送数据Tx_F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斌严军吴新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