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省线光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982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省线光学传感器,属于光电编码器信号传输领域。微处理器控制UVW输出的时间,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信号的分时输出;输出器件分别接收来自码盘的数据信号,并以差分形式输出信号;码盘的输出信号U端、V端、W端连接到输出器件一的输入端,码盘输出信号A端、B端、Z端连接到输出器件二的输入端,微处理器与输出器件一的控制端连接,微处理器还与输出器件二的控制端连接,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的输出线是复用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输出所用信号线,性能可靠且降低了成本,方便用户接线,减少了错焊漏焊现象,并且输出信号快速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电编码器信号传输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带U、V、W信号的光电编码器。
技术介绍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其中输出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形式的传感器为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通常的输出信号有U+、U-、V+、V-、W+、W-、Α+、Α-、B+、B_、Z+、 Z-以及电源线和地线,其中U、V、W为马达转子磁极位置信号,A、B、Z为转子运转信号,每个信号都是成对出现的,总共14根传输线,这就使得厂家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来制作编码器与使用编码器的设备之间的电缆,而且用户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也容易出现错焊、漏焊的错误,并且排查错误困难。而这14根线中,U、V、W信号主要用于提供马达转子磁极位置,因此,U、V、W信号通常只在马达启动前提供即可,当马达正常运转后,U、V、W即处于闲置状态,这就造成了传输线配置成本的浪费。目前已有的采用RC电路定时的省线编码器专利技术,误差较大,且不易根据需要修改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以解决采用RC电路定时的省线编码器,误差较大,且不易根据需要修改参数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处理电路包括微处理器控制UVW输出的时间,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信号的分时输出;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 分别接收来自码盘的数据信号,并以差分形式输出信号;码盘的输出信号U端、V端、W端分别连接到输出器件一的输入端,码盘输出信号A 端、B端、Z端分别连接到输出器件二的输入端,微处理器与输出器件一的控制端连接,微处理器还与输出器件二的控制端连接,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的输出线是复用的,其中U+ 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U-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采用分时复用方法,减少了传输线的使用,降低了连接电缆的成本,并且提高了产品的可控性,不仅易于灵活的修改相应参数,而且控制精度高,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方便用户接线,减少了错焊漏焊现象,并且输出信号快速稳定可罪。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其处理电路包括微处理器2 控制UVW输出的时间,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信号的分时输出;输出器件一 3和输出器件二 4:分别接收来自码盘的数据信号,并以差分形式输出信号;码盘1的输出信号U端、V端、W端连接到输出器件一的输入端5,码盘输出信号A 端、B端、Z端连接到输出器件二的输入端6,微处理器与输出器件一的控制端连接,微处理器还与输出器件二的控制端连接,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 2的输出线是复用的,其中U+ 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U-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如图1所示,码盘输出信号U、V、W连接到输出器件一的输入端,码盘输出信号A、 B、Z连接到输出器件二的输入端,UA+、UA-、VB+、VB-、WZ+、WZ-为复用输出端;UA+、UA-、 VB+, VB-、WZ+、WZ-为输出器件的差分输出信号。微处理器上电稳定后,首先选择第一输出模式,微处理器使能输出器件一的使能端,此时输出端输出U+、U-、V+、V-、W+、W-;之后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微处理器将改变输出模式,此时微处理器禁止输出器件一的使能端,使能输出器件二的使能端,此时输出端输出A+、A-、B+、B-、Z+、Z-;其中U+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U-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 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权利要求1. 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省线光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处理电路包括 微处理器控制UVW输出的时间,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信号的分时输出; 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 分别接收来自码盘的数据信号,并以差分形式输出信号; 码盘的输出信号U端、V端、W端分别连接到输出器件一的输入端,码盘输出信号A端、B 端、Z端分别连接到输出器件二的输入端,微处理器与输出器件一的控制端连接,微处理器还与输出器件二的控制端连接,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的输出线是复用的,其中U+和A+ 复用一根输出线,U-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省线光学传感器,属于光电编码器信号传输领域。微处理器控制UVW输出的时间,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信号的分时输出;输出器件分别接收来自码盘的数据信号,并以差分形式输出信号;码盘的输出信号U端、V端、W端连接到输出器件一的输入端,码盘输出信号A端、B端、Z端连接到输出器件二的输入端,微处理器与输出器件一的控制端连接,微处理器还与输出器件二的控制端连接,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的输出线是复用的。本技术减少了输出所用信号线,性能可靠且降低了成本,方便用户接线,减少了错焊漏焊现象,并且输出信号快速稳定可靠。文档编号G01D5/26GK202024772SQ20112002049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2日专利技术者郑微微 申请人: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省线光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处理电路包括:微处理器:控制UVW输出的时间,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信号的分时输出;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分别接收来自码盘的数据信号,并以差分形式输出信号;码盘的输出信号U端、V端、W端分别连接到输出器件一的输入端,码盘输出信号A端、B端、Z端分别连接到输出器件二的输入端,微处理器与输出器件一的控制端连接,微处理器还与输出器件二的控制端连接,输出器件一和输出器件二的输出线是复用的,其中U+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U-和A-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V-和B-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W-和Z-复用一根输出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微微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