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项楠专利>正文

一种泪道引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9695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泪道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泪道引流管和位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顶部、与所述泪道引流管连接的、具有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径相同的中心圆孔的压帽;所述压帽自开孔的孔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沿片;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壁光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长期植入在人体鼻腔内,可长年使用,人体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可根据需要与相应的部件配合,实现清洗、疏通、导液、去除多余的组织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泪道阻塞的泪道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目前治疗泪道阻塞常用的方法是实施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泪道插管手术、泪道支架手术等。鼻腔泪囊吻合术损伤较大,泪道插管手术术后复发率较高。泪道支架放置泪道久了容易生成肉芽肿发造成再次堵塞,特别是由于外伤、肿瘤、先天性泪道畸形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无法再通的难治性泪道疾病,是临床上无法解决的问题,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排异性较低以及可以永久性留置泪道的泪道引流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泪道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泪道引流管和位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顶部、与所述泪道引流管连接的、具有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径相同的中心圆孔的压帽; 所述压帽自开孔的孔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沿片;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壁光滑。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弓丨流管为由金或钛或镍钛合金或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管。所述压帽与所述泪道引流管一体成型。所述泪道引流管与所述压帽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压帽的中心圆孔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贯通的筒状延伸段,所述泪道引流管的顶部从所述压帽子下方插入所述延伸段, 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外管壁与延伸段的内壁紧密接触,使所述泪道引流管与所述压帽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压帽的中心的圆孔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贯通的筒状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从泪道引流管的上方伸入泪道引流管的上管段,使泪道引流管的内管壁与延伸段的外壁紧密接触,使泪道引流管与压帽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压帽的帽沿片为圆环片状或椭圆片状或翼片状。再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引流系统包括冲洗针,所述冲洗针的针头通过所述压帽的中心圆孔插入所述泪道引流管,所述冲洗针的针头的中部弹性弧状弯曲,以深入所述泪道引流管,推压所述冲洗针的针柄,将针管内的液体推进所述泪道引流管。更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引流系统包括一疏导件,所述疏导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压帽的中心圆孔插入所述泪道引流管。又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引流系统包括固定钩,所述固定钩由手柄和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的钩组成,所述压帽的帽沿片上设有一固定用的小孔,所述固定钩通过所述小孔与所述压帽连接,以固定所述泪道引流系统。还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引流系统包括导液丝,所述导液丝由医用聚丙烯材料制成, 其一端通过所述压帽的中心圆孔插入所述泪道引流管,并进一步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下管段的端部开口伸出;所述导液丝的另一端逐渐扩张形成被卡在所述泪道引流管外、便于固定用的柄部,所述柄部中心有开孔,所述压帽的帽沿片上还设有一缝线孔,通过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压帽的缝线孔的线将所述导液丝与所述泪道引流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导液丝的截面形状为其直径小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径的半圆形。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排异性低,泪液引流功能好,可长期植入在人体鼻腔内(眼下睑穹窿部、泪囊部及鼻泪管部),可长年使用,可根据需要与相应的部件配合,实现植入、导液、清洗、疏通,定期清理会阻塞泪道引流管的管壁的污垢及沉积物、还可以清除泪道引流管上口、下口异常增生的肉芽组织,更重要的是患者在植入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管后可避免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的痛苦。附图说明 丝孔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泪道引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植入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系统的顺序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压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压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压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压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压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压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的泪道引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冲洗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7的疏导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7的疏导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8的疏导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8的疏导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8的疏导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9的疏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0的固定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0的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1的导液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1的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1.. 6..11. 16.泪道引流管2. 延伸段金属丝小孔7..12. 17.丝曰目知液S贼柄导3.. 8..13. 18.中心圆孔针管 圆片 .柄部4.. 9..14. 19.帽沿片推进柄.手柄 开孔5···开口10...疏导15...钩20...缝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系统,包括中空的泪道引流管1和和位于泪道引流管1的顶部、与泪道引流管1连接的、具有与泪道引流管1的内径相同的中心圆孔3的压帽2。由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或者甚至可以说不同个体的鼻腔宽度、结膜囊的深度、以及鼻泪管的弯曲度等具体数据不尽相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管的长度需要根据上述参数而进行调整,一般泪道引流管的长度为20 60mm。泪道引流管的外径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确定,优选0.8 4. 0mm。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管的内径优选0. 6 1. 8mm。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管的管壁应尽量薄,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增加管内可供液体流过的中空的空间,有利于液体的导流通过,以得到更好的疏通效果,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管的管壁厚优选0. 1 0. 4mm。。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管的内壁应尽量平滑,以避免因沉淀物沉积而导致管壁阻O本例中,泪道引流管1和压帽2是一体成型的。本例中,压帽2自中心圆孔3的孔边缘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帽沿片4。帽沿片的厚度优选0. 5mm-12mm,且优选帽沿片的边沿圆钝、本例中,压帽2的帽沿片的形状为圆环片状。本例中,泪道引流管1为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管,为直管形状,其内壁光滑, 以便于导流,液体可通过泪道引流管的中空的管腔从泪道引流管的底部开口 5流出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系统。本例中,泪道引流管长35mm,内径0. 6mm,外径0. 8mm,管壁厚0. 2mm,帽沿外径3mm。在实施泪道阻塞的治疗手术时,将泪道引流管从结膜囊内下穹窿部向斜下约45 度角插入泪囊,经鼻腔造口将该管导入,其底部开口 5植于中鼻道。优选泪道引流管的外壁有浅螺纹状花纹,增加摩擦力,便于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系统从被施术者的外部看去是不可视的。泪道引流管埋设在人体内部,压帽的帽沿片被保留在人体下眼睑穹隆内,只有翻开被施术者的下眼皮,才可隐约看到帽沿片。压帽的存在和其与泪道引流管的紧密连接,进一步保证泪道引流管被保持在其被放置处,不会发生管口阻塞,更不会发生泪道引流管的脱落和滑动。本专利技术的泪道引流系统植入人体的顺序如图3所示,首先将中空的套管从结膜囊内下穹窿部插入泪囊,套管的底部具有锐尖,有助于套管的植入,套管的管壁上可有刻度, 便于手术医生了解套管插入人体内部的深度,然后将同样外壁上可有刻度的针芯沿着套管的管腔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泪道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泪道引流管和位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顶部、与所述泪道引流管连接的、具有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径相同的中心圆孔的压帽;所述压帽自开孔的孔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沿片;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壁光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楠于刚
申请(专利权)人:项楠于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