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亲水润滑抗菌泪道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泪道管包括主管和提拉环,所述主管的上端与所述提拉环的下端相连,其中主管和提拉环均包括管体和附于管壁上的复合功能层,用于抵抗细菌感染并减少管体与泪道粘连。通过将基础泪道管依次经等离子处理和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经活性反应溶液处理,引发聚合反应,在基础泪道管管壁上形成复合功能层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亲水润滑抗菌泪道管,具有均匀的表面功能涂层,在湿润状态下具有长久的润滑性、抗组织黏附性和良好的抗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亲水润滑抗菌泪道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亲水润滑抗菌泪道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治疗泪道阻塞方面,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泪道引流管对闭塞泪道进行置管吻合探通,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或拔管不当,手术后往往会引起纤维化增生、泪囊炎或泪道再堵塞等问题。人工泪道管的表面润滑和抗组织黏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拔管操作对周围组织的破坏,增加手术成功率。大量临床结果表明,经亲水涂层修饰的医用导管既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对医生的手术操作极为方便。关于医疗器械表面亲水涂层的专利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例如,欧洲专利EP2382999A1和EP2543400A1,美国专利US007709046B1和US20110245730A1,中国专利03121883、200810173829、201210511774和201210008850等都分别公开了用于医用器械表面降低摩擦阻力的亲水润滑涂层,涂层制备过程中大多依靠粘附性物质将亲水聚合物固定到医疗器械表面,做一次性手术操作使用。然而,这些方法制备的亲水涂层或者表面粗糙,或者步骤繁琐,或者亲水涂层在水中容易脱落,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在体内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性和功效性。泪道引流管手术分为置管、塑形和拔管三个阶段,其中塑形阶段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要保持泪道管表面润滑,不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并且在后续拔管操作中仍能顺利,不损伤周围组织,亲水润滑抗黏附涂层仅仅涂覆于管体表面是不够的。因此,为解决现有人工泪道管因表面粗糙易与泪道组织粘连并容易拔管断裂的问题,本领域尚需提供一种具有长期润滑作用和抗菌性的泪道管,能够抵抗细胞和组织黏附,减少泪道管与泪道粘连,降低细菌感染风险,有效解决拔除泪道管过程中的断管和组织纤维化增生等问题,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亲水润滑抗菌泪道管,具有均匀的表面功能涂层,在湿润状态下具有长久的润滑性、抗组织黏附性和良好的抗菌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亲水润滑抗菌泪道管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泪道管,包括主管和提拉环,所述主管的上端与所述提拉环的下端相连,其中所述主管和所述提拉环均包括管体和附于管壁上的复合功能层,用于抵抗细菌感染并减少管体与泪道粘连。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主管和提拉环由选自下组的材料制成:硅橡胶、聚氨酯或它们的混合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复合功能层包含亲水聚合物和抗菌剂,所述抗菌剂分散在所述亲水聚合物中。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亲水聚合物为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菌剂为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纳米银、银胺络合物、碘、碘化合物、甲壳素、壳聚糖。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复合功能层通过表面化学接枝交联的方法附于管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泪道管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基础泪道管,所述基础泪道管包括主管管体和提拉环管体,其中,所述主管管体的上端与所述提拉环管体的下端相连;(b)将所述基础泪道管依次经等离子处理和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经活性反应溶液处理,所述活性反应溶液包含:亲水聚合物、亲水聚合物单体、抗菌剂和引发剂;(c)引发聚合反应,在所述主管管体和提拉环管体的管壁上形成复合功能层,得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管。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79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是指将所述基础泪道管浸入硅烷偶联剂溶液,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溶液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0.2%-30%(w/w),浸入时间为30s-120min。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1)所述亲水聚合物为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所述亲水聚合物单体为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3)所述抗菌剂为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纳米银、银胺络合物、碘、碘化合物、甲壳素、壳聚糖;(4)所述引发剂为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D-2959或过氧化苯甲酰。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1)所述活性反应溶液的浓度为1%-30%(w/w);(2)所述活性反应溶液的溶质中,亲水分子片段含量为10%-90%(w/w);(3)所述活性反应溶液的溶质中,抗菌剂含量0.1%-30%(w/w);(4)所述活性反应溶液的溶质中,引发剂含量为0.1%-3%(w/w);(5)所述活性反应溶液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丁醇、环己醇、乙二醇、丙酮、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甲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丁基醚、乙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应用本方法制作的涂层(复合功能层)处于干态时并不表现出润滑性能,不会对常规的泪道管操作产生影响;在手术中,涂有上述涂层的泪道管在进入人体组织后,表面涂层吸水后形成水凝胶,在泪道管表面形成一层均匀水膜,水膜是最好的润滑剂,使泪道管与鼻腔组织壁表面间摩擦系数减小(可近似视作水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改善了泪道管的推送性及扭控性。抗菌物质在涂层溶胀过程中逐渐舒展并释放出来,可有效拟制手术操作区域的细菌活力,确保置管塑形期间和拔管之后局部组织不受细菌侵扰,促进创伤愈合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该亲水润滑抗菌涂层与被修饰的泪道管体表面之间的结合是以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双重作用,使涂层材料分子与基材分子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在空间上的缠结),大大增强了两种材料间的结合作用,因而该亲水润滑涂层表现出了良好的耐久性。能够解决现有人工泪道管因表面粗糙易与泪道组织粘连并容易拔管断裂的问题。应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泪道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首次研发出一种新型结构的亲水润滑抗菌泪道管,在管壁附有的功能层在湿润状态下具有长久的润滑性、抗组织黏附性和良好的抗菌性,且该功能层是通过表面化学接枝交联的方法附于管壁上,结合力强,不易脱落。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泪道管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泪道管1包括主管2和提拉环3,所述主管2的上端与所述提拉环3的下端相连,其中所述主管2和所述提拉环3均包括管体4和附于管壁上的复合功能层5,用于抵抗细菌感染并减少管体与泪道粘连。本专利技术中,主管2为一中空直管。主管2和提拉环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主管2和提拉环3可以由选自下组的材料制成:硅橡胶、聚氨酯或它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泪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泪道管包括主管和提拉环,所述主管的上端与所述提拉环的下端相连,其中所述主管和所述提拉环均包括管体和附于管壁上的复合功能层,用于抵抗细菌感染并减少管体与泪道粘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泪道管,所述泪道管包括主管和提拉环,所述主管的上端与所述提拉环的下端相连,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主管和所述提拉环均包括管体和附于管壁上的复合功能层,用于抵抗细菌感染并减少管体与泪道粘连;所述复合功能层通过表面化学接枝交联的方法附于管壁;所述复合功能层包含亲水聚合物和抗菌剂,所述抗菌剂分散在所述亲水聚合物中;所述的泪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基础泪道管,所述基础泪道管包括主管管体和提拉环管体,其中,所述主管管体的上端与所述提拉环管体的下端相连;(b)将所述基础泪道管依次经等离子处理和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经活性反应溶液处理,所述活性反应溶液包含:亲水聚合物、亲水聚合物单体、抗菌剂和引发剂;(c)引发聚合反应,在所述主管管体和提拉环管体的管壁上形成复合功能层,得到所述的泪道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和提拉环由选自下组的材料制成:硅橡胶、聚氨酯或它们的混合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聚合物为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或所述抗菌剂为下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纳米银、银胺络合物、碘、碘化合物、甲壳素、壳聚糖。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基础泪道管,所述基础泪道管包括主管管体和提拉环管体,其中,所述主管管体的上端与所述提拉环管体的下端相连;(b)将所述基础泪道管依次经等离子处理和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经活性反应溶液处理,所述活性反应溶液包含:亲水聚合物、亲水聚合物单体、抗菌剂和引发剂;(c)引发聚合反应,在所述主管管体和提拉环管体的管壁上形成复合功能层,得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佳旭,孙建国,徐建江,孙兴怀,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