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电力联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9087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电力联接装置,包括线夹壳体,线夹壳体内设有用于两端夹持导线的压块装置,壳体上还设有指示装置安装孔,指示装置安装孔内设有在线夹壳体过热时可弹出指示装置安装孔的指示杆。此智能型的电力联接装置在线夹壳体上的指示装置安装孔内设置了可弹出的指示杆,当由于线夹联接松动等原因使得线夹壳体上的电流增大,而导致线夹壳体过热时,指示装置安装孔内的指示杆将从孔内弹出,以便检修人员可以很直观的得知此电力联接装置或线路有安全隐患,从而进行检修,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电力设备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电设备的引线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型电力联接直O
技术介绍
在户外配电装置中,用于母线引下线与电气设备连接通常设有专用的电力联接装置,由于此种电力连接装置的特殊使用环境,故对其联接使用性能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电网中实际使用的各种类别和类型的电力连接装置品种较多且数量庞大,但普遍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其中,特别体现在无法对线路运行状况实行有效的监测, 这些缺点特别体现在其联接性能不好及容易造成能量损失等方面。现有的电力联接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联接松动的情况,在电力联接装置联接松动后,由于无法及时的得知其使用后联接状况,从而无法进行及时检修,且由于其与导线间的联接放松导致联接装置与导线间出现间隙,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超负荷运行而发热,造成了输电设备上的大量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检测使用过程中的联接状态的智能型电力联接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智能型电力联接装置,包括线夹壳体,线夹壳体内设有用于两端夹持导线的压块装置,壳体上还设有指示装置安装孔,指示装置安装孔内设有在线夹壳体过热时可弹出指示装置安装孔的指示杆。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指示杆为一直圆管,指示杆内设有一被压缩的弹簧,指示杆的外廓设有卡环,指示装置安装孔内固定设有未受热时可卡住卡环的双金属片。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指示装置安装孔的一侧开口处设有可固定安装于指示装置安装孔内的双金属片架,双金属片架成L形,L形双金属片架的一侧边上固定安装有双金属片,双金属片架的另一侧边用于顶住被压缩的弹簧。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指示装置安装孔的另一侧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端盖,端盖上设有管口,指示杆的另一端架设于管口内,所述管口的内径略大于指示杆的外径。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指示杆在架设于管口内的一端开口内设有可顶住被压缩的弹簧另一侧的指示杆盖帽。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线夹壳体呈C形,压块装置为安装于线夹壳体内的可相对转动的左压块和右压块,左压块和右压块的两侧为内凹圆弧面,压块装置两侧的内凹圆弧面与线夹壳体两侧的内凹圆弧面形成导线容纳腔。3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指示装置安装孔设于任一导线容纳腔的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智能型的电力联接装置在线夹壳体上的指示装置安装孔内设置了可弹出的指示杆,当由于线夹联接松动等原因使得线夹壳体上的电流和电压增大,而导致线夹壳体过热时,指示装置安装孔内的指示杆将从孔内弹出,以便检修人员可以很直观的得知此电力联接装置或线路有安全隐患,从而进行检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指示装置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端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3,本技术为一种智能型电力联接装置,包括线夹壳体1,线夹壳体ι内设有用于两端夹持导线的压块装置2,壳体1上还设有指示装置安装孔3,指示装置安装孔3内设有在线夹壳体1过热时可弹出指示装置安装孔3的指示杆4。此智能型的电力联接装置在线夹壳体1上的指示装置安装孔3内设置了可弹出的指示杆4,当由于线夹联接松动等原因使得线夹壳体1上的电流和电压增大,而导致线夹壳体1过热时,指示装置安装孔内的指示杆4将从孔内弹出,以便检修人员可以很直观的得知此电力联接装置或线路有安全隐患,从而进行检修。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指示杆4为一直圆管,指示杆4内设有一被压缩的弹簧5,指示杆4的外廓设有卡环41,指示装置安装孔3内固定设有未受热时可卡住卡环 41的双金属片6。双金属片6为通过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复合制成弯折盘体,此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在受热膨胀时其膨胀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此双金属片6未受热时呈现初始状态,可卡住指示杆4的外廓上的卡环41,且使得弹簧5被压缩,而当此联接装置出现松动,导致线夹壳体1过热时,双金属片6受热膨胀向外翻开,从而松开被卡住的卡环41,使得指示杆4在被压缩的弹簧5回复的弹力下被弹出指示装置安装孔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指示装置安装孔3的一侧开口处设有可固定安装于指示装置安装孔3内的双金属片架7,双金属片架7成L形,L形双金属片架7的一侧边上固定安装有双金属片6,双金属片架7的另一侧边用于顶住被压缩的弹簧5。L形双金属片架7可嵌入指示装置安装孔3,且其一侧与指示杆4配合用于将弹簧 5压缩与指示杆4内,另一侧用于固定双金属片6,双金属片6也可直接安装于指示装置安装孔3内,但其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当然其他的用于固定双金属片6和进行压缩弹簧5的指示装置安装孔3侧的实施方式均在此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指示装置安装孔3的另一侧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端盖8,端盖8上设有管口 81,指示杆4的另一端架设于管口 81内,管口 81的内径略大于指示杆4的外径。端盖8在指示装置安装孔3的另一侧可自由进行拆卸,端盖8上的管口 81略大于指示杆4的外径,可便于指示杆4沿管口 81自由滑动,且由于管口 81不大于卡环41的外廓直径,在指示杆4被弹出指示装置安装孔3时,管口 81可防止指示杆4脱离指示装置安装孔3,防止影响指示杆4的可视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指示杆4在架设于管口 81内的一端开口内设有可顶住被压缩的弹簧5另一侧的指示杆盖帽42。盖帽42与指示杆4间可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紧固,此盖帽42 主要用于与双金属片架7配合进行压缩弹簧5,盖帽42也可制作为与指示杆4管体一体制作的封闭盖,当然,其他可用于压缩弹簧5的指示杆4的管口封闭方式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线夹壳体1呈C形,压块装置2为安装于线夹壳体1内的可相对转动的左压块21和右压块22,左压块21和右压块22的两侧为内凹圆弧面,压块装置2两侧的内凹圆弧面与线夹壳体1两侧的内凹圆弧面形成导线容纳腔。此连接装置通过由左压块21和右压块22组成的压块装置与C形的线夹壳体1配合进行导线夹固,将导线嵌入压块装置2两侧的内凹圆弧面与线夹壳体1两侧的内凹圆弧面所形成的导线容纳腔后,通过锁紧压块装置2上固定螺栓,可进行联接装置的固定,此种固定连接方式可提高联接装置的牢固性及稳定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指示装置安装孔3设于任一导线容纳腔的外侧。指示装置安装孔3可设置于任一导线容纳腔的外侧,且指示装置安装孔3需尽可能靠近导线容纳腔,以便尽可能的更灵敏的感知导线容纳腔内的温度变化,进行及时的报Sfc目。当然,本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型电力联接装置,包括线夹壳体(1),所述线夹壳体(1)内设有用于两端夹持导线的压块装置O),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指示装置安装孔(3),所述指示装置安装孔(3)内设有在线夹壳体(1)过热时可弹出指示装置安装孔(3)的指示杆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电力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型电力联接装置,包括线夹壳体(1),所述线夹壳体(1)内设有用于两端夹持导线的压块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指示装置安装孔(3),所述指示装置安装孔(3)内设有在线夹壳体(1)过热时可弹出指示装置安装孔(3)的指示杆(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汉生梁振华徐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开能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