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89622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该通风道采用梯形台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通风道结构由现有的圆柱形变成了梯形台结构,所进入气体量增加了36.5%,而进入轴向通风孔及端部通风孔的风量仅分别减少了5.93%及9.37%。由此可知,楔下垫条通风道为梯形结构时,进入转子总风量显著增加,既避免了局部过热超温又降低了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能及运行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技术背景目前,国产的大型机组转子槽楔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结构都设计为圆柱形, 在电机运行时由于这种通风道的截面积较小,常会致使槽衬受热膨胀变形,造成通风道阻塞引起转子温升过高。另外,由于绕组温升偏高和起停造成的线圈膨胀收缩易使槽底垫条窜动错位,导致通风道局部阻塞,严重时可影响整个风区致使转子局部过热,铜线烧损,给用户造成极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通风道截面积小、散热效果不好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道截面积大的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采用梯形台状结构。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通风道结构由现有的圆柱形变成了梯形台结构,所进入气体量增加了 36.5%,而进入轴向通风孔及端部通风孔的风量仅分别减少了 5. 93%及 9.37%。由此可知,楔下垫条通风道为梯形结构时,进入转子总风量显著增加,即避免了局部过热超温又降低了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能及运行的可靠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图1所示,本设计的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1采用梯形台状结构。在设计转子重要的几何尺寸及材料组成局部结构时,冷却气体通过安装在电机轴上的风扇产生的压力,由转子本体两端流入副槽中,经过转子绕组上的径向风道从槽楔上的出风口排入气隙。冷却气体由转子两端的风道入口进入到转子轴向风道,经由转子中部的径向风道进入气隙与由励端流入的气流混合,一起流至端部。与圆柱形楔下垫条通风道结构相比,本设计增大了进入转子常规高温区端部和轴向段的通风量,有利于降低轴向温差。权利要求1. 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其特征是该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1)采用梯形台状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该通风道采用梯形台状结构。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通风道结构由现有的圆柱形变成了梯形台结构,所进入气体量增加了36.5%,而进入轴向通风孔及端部通风孔的风量仅分别减少了5.93%及9.37%。由此可知,楔下垫条通风道为梯形结构时,进入转子总风量显著增加,既避免了局部过热超温又降低了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能及运行的可靠性。文档编号H02K1/32GK202019253SQ20112013716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潘海珠, 郝冰, 陈淑鑫 申请人:齐齐哈尔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其特征是:该发电机转子通风段内楔下垫条通风道(1)采用梯形台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鑫郝冰潘海珠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