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850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学领域,是一种可用作创面修复的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采用机械的方法或CO↓[2]激光的方法对整张无细胞真皮行规则的密集的贯穿性打孔,这种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与无孔的无细胞真皮替代物相比,营养渗透性强,血管化速度快,可防止移植后皮下积液、积气、积血,提高自体皮移植存活率,且不影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作为真皮支架的作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目前,在深度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替代缺损真皮层、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方法之一是移植异体(种)的无细胞真皮替代物。无细胞真皮替代物是指将人尸体皮或动物(猪)皮经酶消化、去垢剂处理,去除抗原性强的细胞成份,而保留胶原束及基底膜结构的真皮支架。此种替代物无抗原性,生物亲和性良好,植入创面后可诱导自体间质细胞浸润生长、重建真皮层。无细胞真皮结合自体皮复合移植可最终修复深度皮肤缺损创面,改善创面愈合质量。但目前使用的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质地较致密,植入创面后创面基底血浆等渗液难以透过真皮层营养其上覆盖的自体皮,另一方面此种无细胞真皮植入创面后需1~2周才能血管化,这些因素均导致覆盖于无细胞真皮上的自体皮在移植早期及后期均难以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因而抗感染能力弱,存活率低。而采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拉网技术,将无细胞真皮拉网(1∶1,1∶2等)后植入创面,尽管将自体刃厚皮加压包扎或将自体网状皮与无细胞真皮网孔错开可提高存活率,但创面愈合后,不可避免地在无细胞真皮网孔部位形成点状、网状瘢痕,降低了无细胞真皮作为真皮支架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营养渗透性强、血管化速度快,可提高自体皮移植存活率,同时不影响真皮支架效果的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本专利技术是对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无细胞真皮替代物和无细胞真皮拉网的改进,在质地致密的无细胞真皮替代物上打上微孔,使创面基底血浆等渗液能透过微孔营养其上覆盖的自体皮,并利于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浸润生长,形成血管蒂,加速血管化,提高存活率;且由于微孔孔径小,克服了无细胞真皮拉网后网孔部位形成点状、网状瘢痕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常规的酶消化、去垢剂浸泡的方法制备来源于尸体皮、猪皮的无细胞真皮基质,厚度为0.2mm~0.8mm。然后在整张无细胞真皮表面行密集的规则的贯穿性打孔。为保证孔隙能通过虹吸作用吸收创面渗液和利于血管生长,孔径大小在50um~2mm,孔间距为1mm~1cm。打孔的方法分为两类(1)机械打孔采用机械或手工的方法,用相应大小的细针,以一定的孔间距行贯穿性打孔。(2)激光打孔利用激光的非特异性热效应原理,用CO2激光以一定的功率、距离规则照射无细胞真皮,直至真皮点状碳化、穿孔,最后清洗、包装、消毒备用。使用时选择适当型号剪裁成创面大小,将无细胞真皮替代物真皮面朝下植入创面,适当缝合固定。对于较薄的无细胞真皮(0.2mm~0.5mm)可立即覆盖自体皮,术后2~3周创面即可愈合。而当植入较厚的无细胞真皮时(0.51mm~0.8mm),待3~4天血管化后再移植自体皮,可提高存活率达95%以上。由于本专利技术将普通致密的无细胞真皮制成密集的微孔无细胞真皮替代物,与无孔的无细胞真皮替代物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无细胞真皮替代物的孔隙小而密集,将其植入创面后,可通过毛细管虹吸作用,使创面渗液渗透到无细胞真皮表面,保证其上覆盖的自体皮在移植早期获得充分的营养供应,提高存活率;2.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间质细胞可率先通过微孔,沿着胶原基质形成血管蒂样结构,加速血管化,使自体皮在移植后期获得充分的血液供应,提高存活率及抗感染能力;3.密集微孔可防止无细胞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皮下积液、积气、积血;4.本专利技术的无细胞真皮替代物孔径小,若与自体刃厚皮、网状皮、邮票皮或微粒皮复合移植,不会形成点状或网状瘢痕,不影响创面愈合后的外观与功能。克服了将无细胞真皮拉网后移植易形成点状、网状瘢痕的缺陷。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异种(猪)无细胞真皮厚约0.8mm,长10cm,宽10cm。以北京产JZ-30A型CO2激光(波长10.6um,输出功率18W,刀头距无细胞真皮0.5cm)烧灼真皮至点状炭化穿孔,孔径为100um,孔间距为1.5mm。清洗后包装、消毒备用。实施例2异体无细胞真皮厚度0.6mm,长15cm,宽15cm,以CO2激光密集打孔,孔径为300um,孔间距为2.5mm。清洗后包装、消毒备用。实施例3异体无细胞真皮厚度0.4mm,长10cm,宽20cm。以手工的方法用直径约为1mm的细钢针打孔,孔间距约5mm。清洗后包装、消毒备用。本专利技术微孔无细胞真皮替代物可用于深度烧伤、多种慢性皮肤溃疡及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经大量动物(SD大鼠)实验及部分临床试用表明,将较薄的微孔无细胞真皮替代物(0.2mm~0.5mm)植入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一步移植法立即覆盖自体刃厚皮、网状皮、邮票皮、微粒皮,能保证自体皮在移植早期及后期的营养供应,存活率由75%提高到90%,同时又避免了无细胞真皮拉网后与自体皮复合移植易形成点状、网状瘢痕的缺陷。而移植较厚的微孔无细胞真皮替代物(0.51mm~0.8mm),血管化时间由1~2周缩短到3~4天,采用二步移植法自体皮存活率可达95%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其特征在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具有规则的密集的贯穿性微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其特征在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具有规则的密集的贯穿性微孔。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洪泰肖仕初夏照帆杨珺王光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