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7371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硬盘装置,包括壳体、储存模组以及缓冲元件。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与连通容置空间的多个开口,储存模组配置在容置空间内。缓冲元件包括本体以及多个缓冲单元。本体配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位于储存模组与开口之间。缓冲单元配置在本体上,且缓冲单元从本体穿过开口而突出于壳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藉由配置在容置空间内并突出于壳体外的缓冲元件,以使硬盘装置具有缓冲并保护内部元件的功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硬盘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硬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硬盘是容量最大且使用成本最低的储存装置,而被大幅应用在各种场所,例 如个人电脑、笔记型电脑、行车轨迹记录器或是车用电脑等等,由于硬盘本身在设计上,是 无法有效防止外力冲击及过度震动,当硬盘受到外力冲击后,容易导致硬盘受损及所储存 的资料毁坏。又,当硬盘受到来自外部的震动,也可能影响到硬盘内部资料读取及储存的动 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硬盘装置,具有一体化的缓冲结构。本技术提出一种硬盘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储存模组以及一缓冲元件。壳体 具有一容置空间与连通此容置空间的多个开口。储存模组配置在容置空间内。缓冲元件包 括一本体与多个缓冲单元。本体配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位于储存模组与开口之间。缓冲单 元配置在本体上,其中缓冲单元从本体穿过开口而突出于壳体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元件的材质为橡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与缓冲单元的弹性部、接触部为一体成 型结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单元分别为一中空结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具有彼此背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 面。上述的开口分布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且储存模组与缓冲元件的本体位于第一表面 与第二表面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单元穿过对应的开口而分别突出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环绕地包覆在储存模组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储存模组为一 2. 5时硬盘模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连接在储存模组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与缓冲元件为一双料射出成型的结构。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藉由配置在容置空间内并突出于壳体 外的缓冲元件,以使硬盘装置具有缓冲并保护内部元件的功能,除了能储存模组在存取资 料而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以防止资料存取时的震动造成壳体的共震,更能吸收壳体受外 力时所产生的震动,以减少外在震动对内部储存模组的影响。再者,此举藉由缓冲元件一体 化于壳体内的设计,而有效地降低设计及制造成本。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图1的硬盘装置组装后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装置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00 硬盘装置 110,210 壳体 112、212:开口 114a 上盖114b:底座120 储存模组 130、140、230 缓冲元件 132,142,232 本体134、144、234 缓冲单元 Sl 容置空间S2 腔室 S3 第一表面S4 第二表面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图1的硬盘装 置组装后的局部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硬盘装置100包括一壳体 110、一储存模组120以及两个缓冲元件130、140。壳体110包括多个开口 112与组装在一 起的一上盖IHa与一底座114b,其中开口 112分布于上盖11 与底座114b,且上盖11 与底座114b组装后形成一容置空间Si,而储存模组120,例如是一 2. 5时硬盘模组,其配置 在此容置空间Sl内。再者,两个缓冲元件130、140的结构相同,在此仅以缓冲元件130进行描述。在本 实施例中,缓冲元件130包括一本体132与多个配置在本体132上的缓冲单元134。本体 132配置在容置空间Sl中,且本体132位于储存模组120与开口 112之间。缓冲单元134 配置在本体132上,且缓冲单元1;34从本体132穿过壳体110上的开口 112而突出于壳体 110 外。基于上述,本技术的硬盘装置100藉由配置在壳体110内并朝向壳体110延 伸以突出于壳体110的缓冲元件130、140,而有效地避免振动对其内的储存模组120造成影 响,更藉由储存模组120、缓冲元件130与壳体110 —体化的结构,而使本技术的硬盘装 置100能以简单的构件组成便具有避震的效果,进而有效地降低相关设计及制造成本。再加以详述如下,请再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元件130、140的材质 例如为橡胶,其藉由一体成型技术而成型出上述的本体132及缓冲单元134。值得注意的 是,各个缓冲单元134实质上为一中空结构,亦即缓冲元件130具有一腔室S2,其位于本体 132、缓冲单元134与储存模组120之间,藉以增加硬盘装置100的外表面与硬盘装置100内 的储存模组120之间的缓冲距离。据此,缓冲元件130便藉由橡胶材质的缓冲单元134及 其内的腔室S2共同形成储存模组120的避震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彼此背对的一第一表面S3与第二表面S4,亦即 上盖11 具有第一表面S3,而底座114b具有第二表面S4。缓冲元件130、140的本体132、 142分别配置在上盖11 与底座114b,以使其上的缓冲单元134、144分别从开口 112突出至壳体Iio外。在此,壳体110与缓冲元件130、140实质上为一双料射出成型的结构,藉以 将缓冲元件130、140与壳体110同时制成而达到一体化的结构配置。惟本技术并未对 此设限。在本技术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缓冲元件也可以接着的方式连接在储存模 组上,同样能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装置的剖面图。请参考图3,与上述实施 例不同的是,在本技术的硬盘装置200中,缓冲元件230实质上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缓冲 元件130与140的合成体。缓冲元件230的本体232环绕地包覆在储存模组120外,而缓 冲单元234则同样地经由壳体210的开口 212突出至壳体210外。基于上述,本技术 并未限制缓冲元件130、140、230与壳体110、210、储存模组120之间的结合结构,任何配置 在壳体110、210内,并使其缓冲单元134、144与234得以突出至壳体110、210外,而对硬盘 装置100、200达到避震效果者,皆可适用于本技术。综上所述,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藉由配置在容置空间内并突出于壳体 外的缓冲元件,以使硬盘装置及具有缓冲并保护内部元件的功能,除了能储存模组在存取 资料而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以防止资料存取时的震动造成壳体的共震,更能吸收壳体受 外力时所产生的震动,以减少外在震动对内部储存模组的影响。再者,此举藉由缓冲元件一 体化于壳体内的设计,而有效地降低设计及制造成本。虽然本技术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所属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使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与连通该容置空间的多个开口;一储存模组,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一缓冲元件,包括一本体,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本体位于该储存模组与该些开口之间;以及多个缓冲单元,配置在该本体上,且该些缓冲单元从该本体穿过该些开口而突出于该 壳体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与连通该容置空间的多个开口;一储存模组,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一缓冲元件,包括:一本体,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本体位于该储存模组与该些开口之间;以及多个缓冲单元,配置在该本体上,且该些缓冲单元从该本体穿过该些开口而突出于该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鸿钏
申请(专利权)人: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