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木块专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884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木块专用夹具,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的旋紧机构,所述旋紧机构包括与底座相互垂直的转动杆、设置在转动杆下端的顶压件及套接在转动杆上且位于顶压件上端的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可上下移动地装置在支架上,所述顶压件的正下方设有与底座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灵活,而且木块夹紧后整体受力均衡,夹持牢固,提高了木块铣形时的安全,由于铣出来的木块为圆形的,一块圆形木块可分切成两块半圆形修补木块来使用,因此相当于一次能加工出两块修补木块,这样便有效地提高了修补木块的加工效率,而且能够方便地加工出任何尺寸的修补木块,从而有利于提高木材及其制品的修补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木材及其制品的挖补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辅助铣形机制造修补木块的专用夹具。
技术介绍
随着家具及其它木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木材的死节、树脂道、虫孔、开裂等诸多缺陷,往往影响木制品的强度和外观质量,对于低档的木制品还可以勉强使用,而对于高档的木制品是不允许这些缺陷存在的,因此遇到具有这些缺陷的木材,一般都会被丢掉,从而造成木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成本。针对这种情况,现在的家具行业中,一般采用木材挖槽机在缺陷处挖槽,然后再通过制木块机制造尺寸及形状相对应的修补木块镶嵌到所挖的凹槽内,从而实现家具的修补。然而,现有的一些制木块机, 都是采用铣形机和夹具共同设置在一底座上而形式的,不但结构复杂,而且对放置的木块尺寸要求严格,一般也只能铣出一种尺寸的修补木块,使用很不方便,并且木块只能夹在夹具的一侧,为了保证木块的夹置牢固,对夹具的要求很高,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一次只能加工出一块修补木块,加工出来的这一块修补木块也只能用于修补一个凹槽,从而影响了木材及其制品的修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 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能够辅助铣形机方便快捷地制造出修补木块的制木块专用夹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木块专用夹具,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的旋紧机构,其特点是所述旋紧机构包括与底座相互垂直的转动杆、设置在转动杆下端的顶压件及套接在转动杆上且位于顶压件上端的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可上下移动地装置在支架上,所述顶压件的正下方设有与底座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为了使本技术结构合理,以达到方便及有效地夹紧木块的目的,上述支架上设置有连接套,上述调节套筒与所述连接套相连接。而且调节套筒与连接套可通过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其中能够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的是上述调节套筒与连接套螺纹连接。为了使木块夹置得更牢固,以方便铣形机进行铣形及确保铣形时的安全,上述顶压件下端设置有顶压齿,上述支撑件上端对应设置有支撑齿。为了使转动杆旋转时位置稳定,以确保木块可靠地被铣形,上述转动杆通过定位件定位在调节套筒上。本技术由于采用把转动杆、顶压件及调节套筒合理地连接成的旋紧机构与底座上对应设置的支撑件共同组成夹紧结构,不但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而且通过顶压件及支撑件将木块从中间夹紧,使木块整体受力均衡,夹持牢固,提高了木块铣形时的安全,由于铣出来的木块为圆形的,一块圆形的木块可分切成两块半圆形的修补木块来使用,因此相当于一次能加工出两块修补木块,这样便有效地提高了修补木块的加工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木材及其制品的修补效率。又由于调节套筒与连接套通过螺纹连接,确保了木块在铣形的过程中,调节套筒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从而提高了使用安全。又由于顶压件下端设置有顶压齿,支撑件上端对应设置有支撑齿,通过顶压齿及支撑齿的压紧定位,使木块能够牢固地夹持在顶压件与支撑件之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使用安全。又由于在转动杆上设置有手柄,在调节套筒上设置有把手,根据杠杆原理,操作省力,方便了木块的夹紧及旋转加工。本技术还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而且能够方便地加工出任何尺寸的修补木块。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制木块专用夹具,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 上的支架2及设置在支架2上的旋紧机构3,其中旋紧机构3包括与底座1相互垂直的转动杆31、设置在转动杆31下端的顶压件32及套接在转动杆31上且位于顶压件32上端的调节套筒33,而且调节套筒33可上下移动地装置在支架1上,同时在顶压件32的正下方设有与底座1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4。而且顶压件32可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固定在转动杆31的下端,转动杆31与调节套筒33为间隙连接,并且在间隙内可注入润滑油, 以提高转动杆31的旋转性能。而支撑件4与底座1的连接,是在底座1上设置有卡槽,支撑件4的一端插入该卡槽内。并且顶压件32和支撑件4可分别设置成圆盘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由图上可知,本技术的顶压件32及支撑件4均采用圆盘形结构,而为了防止调节套筒33与转动杆31脱离连接,调节套筒33的直径与顶压件32的直径相当。为了使转动杆31旋转时位置稳定,以确保木块可靠地被铣形,转动杆31通过定位件7定位在调节套筒 33上,而且定位件7由销钉及一侧带圆孔的螺母组成,同时在转动杆31靠近调节套筒33上端的某一位置处开一圆孔,螺母套接在转动杆31上,然后通过销钉拧入螺母上的圆孔及转动杆31上的圆孔内而将螺母固定在转动杆31上,螺母的直径大于调节套筒33内管腔的直径,这样转动杆31在螺母的支撑下就不会向下滑动了,并且受到其下端顶压件32的作用, 其也无法向上移动,因此其只能在调节套筒33上保持水平旋转,使木块铣形时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确保了木块铣形时的安全。为了使本技术结构合理,以达到方便及有效地夹紧木块的目的,在支架2上设置有连接套5,使调节套筒33与该连接套5相连接。而且调节套筒33与连接套5可通过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其中能够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的是调节套筒33与连接套5螺纹连接。此时,在调节套筒33外侧面设置有阳螺纹331,在连接套5内侧面对应设置有阴螺纹51,调节套筒33通过阳螺纹331与阴螺纹51的配合连接而可旋转地连接在连接套5上。为了方便操作,在调节套筒33上部设置有把手6,同时在转动杆31上部设置有手柄8,把手6及手柄8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对应固定在调节套筒33及转动杆31上。为了使木块夹置得更牢固,以方便铣形机进行铣形及确保铣形时的安全,在顶压件32下端设置有顶压齿321,在支撑件4上端对应设置有支撑齿41,其中顶压齿321与顶压件32为一体成型,支撑齿41与支撑件4也为一体成型,当木块被夹紧后,顶压齿321 及支撑齿41会轻微地咬入木块内,有效地防止了木块在铣形过程中出现自转的问题。此外,支架2也可设置成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支架2包括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的竖杆21及一端与竖杆21相连接的横杆22,连接套5固定在横杆 22的另一端,并且连接套5与横杆22、横杆22与竖杆21、竖杆21与底座1之间可分别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或其它连接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同时,还可以在竖杆21上端设置有开口 211,手柄8不使用时卡接在该开口 211内,从而使本技术的设计更加合理。并且底座 1为一异形板块,其外侧的异形边对称设置。本技术使用时,先将木块放置到支撑件4上,然后旋转调节套筒33使其向下移动,顶压件32及转动杆31在其带动下同时向下移动,直到顶压件32向下充分压紧木块, 停止旋转调节套筒33,然后将整个夹具放置到铣形机上,接着调整好铣形刀具的高度,启动铣形机,当铣形刀具切入木块后,旋转转动杆31,使木块旋转切削,当木块旋转一周后,木块被加工成圆形木块,此时将整个夹具拿离铣形机,然后旋转调节套筒33使其向上移动,顶压件32及传动杆31在其带动下同时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木块专用夹具,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架(2)及设置在支架(2)上的旋紧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机构(3)包括与底座(1)相互垂直的转动杆(31)、设置在转动杆(31)下端的顶压件(32)及套接在转动杆(31)上且位于顶压件(32)上端的调节套筒(33),所述调节套筒(33)可上下移动地装置在支架(1)上,所述顶压件(32)的正下方设有与底座(1)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校谢文昌张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市汇胜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