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拉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472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材拉伸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在上模(1)内纵向设置有压杆(3),与压杆(3)的底端相配的顶杆(4)纵向设置在下模(2)中,顶杆(4)的下端与顶块(5)连接,在顶块(5)的下方设置有弹簧(6)。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可实现较大拉伸距离的板材拉伸模具。(*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伸模具,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较大拉伸距离的板材拉伸模具
技术介绍
利用拉伸原理加工板材制品,使其具有特殊形状时,首先通过模具将板材不需要拉伸的部分压紧,需加工部分的模具向上或向下运动,迫使板材没有被压紧的部分发生拉伸变形,从而完成制品所需的形状。这种传统的拉伸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发生拉伸变形部分的材料发生变化的比例不可过大,如过大,被拉伸部分则会发生断裂,限制了拉伸距离。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拉伸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可实现较大拉伸距离的板材拉伸模具。本技术的具体解决方案是一种板材拉伸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在上模1内纵向设置有压杆3,与压杆3的底端相配的顶杆4纵向设置在下模2中, 顶杆4的下端与顶块5连接,在顶块5的下方设置有弹簧6。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种结构形式的拉伸模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仅需在现有的拉伸模具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即可实现,它可以实现板材在较长的拉伸距离下仍不会断裂,突破了原有结构形式的拉伸模具在进行加工时拉伸距离的局限性,因此可以说利用这种拉伸模具对板材进行拉伸加工,具有多种优点,十分有利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具备了广泛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板材拉伸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在上模1内纵向设置有压杆3,在下模2内同样纵向设置有顶杆4, 顶杆4的上端面与压杆3的下端面相配,顶杆4的底端与顶块5连接,而在顶块5的下方则设有弹簧6。本技术实施例的板材拉伸模具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需要加工的板材7放置在下模2的上表面并固定,上模1向下运动,当上模1的下端与板材7接触后,上模1停止动作,上模1与下模2共同将板材7压紧,而压杆3与顶杆4之间的板材7拉伸部分也同样被压紧;然后压杆3向下运动,拉伸部分会随着压杆3的动作发生变形,在变形的同时, 由于顶杆4底端的顶块5下方设置有弹簧6,在弹簧6的作用下,被压杆3和顶杆4夹紧部分的板材受到上下两个方向的挤压力,这个挤压力会迫使这部分材料向两侧被拉伸部分流动,这种情况下,板材的拉伸距离较大。待加工完成后,上模1带动压杆3向上运动,将加工成型后的板材从下模2上移走,重新固定下一个需加工板材,等待下一次拉伸加工即可。利用本装置进行拉伸加工,适用于镀锌钢板、冷轧钢板、铝板等。权利要求1. 一种板材拉伸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O),其特征在于在上模(1)内纵向设置有压杆⑶,与压杆(3)的底端相配的顶杆⑷纵向设置在下模(2)中,顶杆(4)的下端与顶块( 连接,在顶块(5)的下方设置有弹簧㈩)。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板材拉伸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在上模(1)内纵向设置有压杆(3),与压杆(3)的底端相配的顶杆(4)纵向设置在下模(2)中,顶杆(4)的下端与顶块(5)连接,在顶块(5)的下方设置有弹簧(6)。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可实现较大拉伸距离的板材拉伸模具。文档编号B21D22/20GK202010729SQ201020691890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杨树军 申请人: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拉伸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在上模(1)内纵向设置有压杆(3),与压杆(3)的底端相配的顶杆(4)纵向设置在下模(2)中,顶杆(4)的下端与顶块(5)连接,在顶块(5)的下方设置有弹簧(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